杨冬梅
石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雅安625400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杨冬梅
石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雅安625400
目的调查急诊内科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被该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1979张作为该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总结患者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所属范畴、类别、使用次数与服用方式。结果1979张处方中,共有1357张包括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数的68.57%,主要涉及6个类别,24个不同品种,使用次数最多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患者口服药物的例数为518例,静脉滴注的例数为1453例,静脉注射的例数为8例,处方中一联用药占到总数的88.02%,二联用药占到总数的11.98%,没有三联用药的情况。结论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其中以头孢菌素药物最为典型,医院必须重视管理抗菌型药物,保障药物的合理使用。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抗菌药物
受到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容易出现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问题,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该疾病主要是指外鼻孔位置到环状软骨下缘位置发生急性炎症的现象,病原体大多为对应的病毒,患者多伴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明显增加等多种症状。对于细菌作为病原体的患者,其症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均增加[1]。因病毒这一病原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具备一定的自限性,不需要服用抗菌类药物。但因细菌等病原体或病毒继发感染而导致的上呼吸疾病,就须服用相应的抗菌类药物。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大多会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患者极易出现耐药性,延长了患者病程[2],也提升了治疗难度。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进行用药,降低患者耐药菌的发生几率,从而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基于此,该文重点分析调查急诊内科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被该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1979张。分析整理患者处方,统计处方中涉及到的抗菌药物种类、品种、使用次数、服用方式。将处方的原始数据从医院患者管理系统中导出,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并提出专业的意见。
1.2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2.1 患者处方中抗菌药物分析
1979张患者处方中,处方含有抗菌类药物的共1357张,占到总处方的68.57%,即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8.57%。
2.2 患者处方中抗菌药物种类分析
1979张患者处方中,共使用对应的抗菌类药物2142例,共包含6个类别,24个不同品种;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头孢菌素,共使用11个品种;第二为青霉素,共使用5个品种;第三为大环内酯类,共使用4个品种,处方中,药物使用方式分为口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共有1453例,静脉注射共有8例,口服共有518例,具体的抗菌药物品种和使用例数见表1所示。
表1 患者处方中抗菌药物种类分析
表2 患者处方中抗菌药物的金额
2.3 患者处方中抗菌药物的金额
1979例患者中,平均每张处方的金额数为98.2元,1357张有抗菌类药物处方的金额数为187.2元,其余未使用抗菌类药物处方的金额数为64.4元,在使用抗菌类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金额数最多的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具体见表2所示。
2.4 患者处方中抗菌药物的联合情况
在所有处方中,仅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共有1742例,占到总数的88.02%,联合两个或两个抗菌药物的处方共237张,占到总数的11.98%,联用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大环内酯类或者其他类别,未出现3种联合使用的处方。
3.1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分类
从调查研究中可知,抗菌类药物使用得最多的种类为头孢菌素,该类药物具备强效杀菌作用、广阔抗菌谱等多种优势。且药物本身有良好耐β-内酰胺酶、耐酸性质[3],可有效提升其生物利用率,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头孢菌素的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显著。与青霉素相比,头孢菌素的过敏反应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感染疾病治疗过程。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头孢菌素的应用率仍较高,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可知,采取口服方式为主的二代头孢菌素无法作为治疗感染的最先用药。同时喹诺酮类的应用范围也逐渐延伸[4],但患者耐药性的出现几率较高,相关医院管理部门应予以限制,合理使用药物。氨曲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不应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过程。针对这一问题,医院管理人员应结合医护人员实际情况,坚持将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贯彻在护理过程中[5]。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通过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护理人员必须熟知抗菌药物。仔细为护理人员讲解指导原则,尽可能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与感染问题,选择最恰当的药物。
3.2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具体给药方式
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发病速度快,属于急诊内科,患者通常还伴有高烧的问题。为降低患者体温,临床中大多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但与口服方式相比,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较多[6],而口服方式可有效节省患者时间且安全性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没有出现消化道方面的吸收问题,建议患者使用口服的方式。就我国当前医疗发展情况而言,其依据以静脉滴注与静脉注射为主。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要求,希望能够快速起效等。从患者使用次数来看,头孢菌素药物大多只能1次/d[7],有利于患者按时服药。但该种方式很难达到标准的血药浓度,进而影响到患者临床疗效,甚至还会滋生耐药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主要为重视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医护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目标,培养其责任意识,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提升医护人员的竞争意识。
3.3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与比例
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大量不良反应,滥用药物更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多药耐药的问题,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8.57%,远大于我国相关规定比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小病大治的问题[8]。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部分医护人员为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出现乱开药、开高档次药的现象。医院应坚决杜绝这一问题,重视医护人员管理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培养,确保患者能够真正得到良好治疗。
3.4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进行联合的注意事项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大多以单一的药物为主,二联处方仅占到总数的11.98%,未出现三联的处方。使用单一的抗菌药物,不仅能够保障患者治疗效果,更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机体耐药性,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可仅使用一种药物,就不再考虑二联处方。使用二联处方中,应先使用杀菌药、后使用抑菌药,防止出现严重的拮抗问题。
3.5 合理管理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在拓宽抗菌谱的同时,也增加了耐药菌株,因此,药物本身的使用级别变得更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合理管理所有抗菌药物,在保障分级管理的前提下,更为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
3.6 过敏试验与病原学检查
患者病原学检查大多使用培养方式,如果出现患者临床标本的问题,将无法及时得出结果,从而影响到整体治疗效果。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可进行过敏试验与病原学检查,根据不同地区感染细菌的类型,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科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监控力度,应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当急诊科医护人员已经评估完患者病情后,须及时决定患者的医疗措施与用药,首剂感染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其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针对对应的问题,积极开展抗菌药物管理活动,确保抗菌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严格按照临床中使用得较为广泛的指导原则,结合抗菌类药物本身特征与患者临床症状,科学用药,防止出现滥用的问题。同时医护人员应动态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加强患者病原体的检查。依据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种类,降低药物耐药性出现几率,并通过恰当的联合用药,选择价格实惠、使用频率高的药物。
[1]王波,蒋莉,董琼,等.四川省南充市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体分布特征[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6):414-416.
[2]盛萍,顾永萍,陆燕文,等.分泌型IgA联合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5):153-155.
[3]杨贞文,王永剑,黄穗霞,等.广东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现状及易患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6, 37(14):2173-2176.
[4]孙珺,张艳秋,于靖波,等.重组人干扰素α-2 b(假单胞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5,18(10):1752-1754.
[5]冯炜,唐榕蔚,廖蕴华,等.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与环磷酰胺对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J].天津医药,2015,43(5):559-565.
[6]薛河东,朱芳芳.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6,19(2):332-334,405.
[7]郝亮.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中医护理干预对策[J].母婴世界,2015(20):74.
[8]江艳微,华军,吴婧,等.苏州地区5岁以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和临床特征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4):407-412.
Investigation of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in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YANG Dong-me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Shimian People’s Hospital,Ya’an,Sichuan Province,625400 China
ObjectiveTo survey the use status of antibacterials in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Methods1979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category,type,use frequency and medication method of the antibacterials were counted and summarized.ResultsIn the 1979 pieces of prescriptions,there were 1357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including antibacterials,accounting for 68.57%,mainly involving 6 categories and 24 species,the use frequency of penicillin and cephalosporin is the highest,and there were 518 cases with oral drugs,1453 cases with intravenous drip and 8 cases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and the single medication accounted for 88.02%in total,bigeminal medication accounted for 11.98%in total and there was no triple medication.ConclusionThe use frequency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is higher,and cephalosporin is the typical,and hospitals must pay attention to managing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ensuring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Upper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us disease;Antibacterials
R95
A
1672-5654(2016)12(b)-014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5.147
2016-09-12)
杨冬梅(1979.9-),女,四川汉源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