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盐卖给了谁?

2017-01-17 17:27卢晗
中国盐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盐业食盐痛点

■ 卢晗

我们把盐卖给了谁?

■ 卢晗

盐行业的从业者们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定会顺口答出:当然是全国人民,因为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大家都要吃盐。

确实,摄入食盐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但是我国有13亿多人口,虽然人人都吃盐,可他们都会购买食盐吗?当然不会。对于盐业人来说,全国人民使用了盐产品,因此可以说他们是产品的“用户”,可真正拿出真金白银购买产品的“客户”,则是13亿多人中的细分群体。这个群体,才是我们需要认识、了解,提供针对性、差异化服务的对象。只有让“客户”群体满意,提供出符合其需求的产品,他们才会购买我们的食盐产品,才能覆盖更广阔的“用户”。

盐业体制改实施之前,因为相关条款的限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客户绝大多数是盐业公司,盐业公司的客户则是各地的商超农贸市场,商超农贸市场的客户才是当地的食盐购买人群。2017年1月1日,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上述层级所面对的客户只有一个,那就是13亿多人中的细分群体,真正购买食盐的人群。

现在已经知道了“盐卖给了谁?”,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那就是“买盐的人究竟长什么样?”

大家知道,当下是“互联网+”时代,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企业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挖掘出了无数具有极高价值的个人大数据。这些大数据中,包含了姓名、性别、年龄、地域、爱好、消费倾向等无数标签。无论是国外的微软、谷歌、facebook,还是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滴滴,在获取这些数据之后,都可以通过信息聚类、统计分析等方式,对自己的客户做出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客户画像”。客户画像能够让生产者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抛开个人喜好等主观意识,将焦点关注在客户的消费动机和购买行为上,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因为,生产者为具体的人物做产品设计要远远优于为脑中虚构的人物做设计,设计的实现也更加容易,针对性也更强。

看看下面的几条新闻,大家就会对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价值产生出主观的感受。

2015年1月23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曾披露,与铁道部12306购票网站合作,阿里云“不收一分钱”。

2016年4月13日,预算金额为100万元的温州市政务云平台项目,中国移动1元中标。

2017年3月10日,腾讯云在厦门政务云竞标中报出了1分的“地狱价”,拿下预算达495万元的厦门政务外网云服务。

以上公开的新闻事实,充分说明了目前在互联网企业的眼中,无论国企民企,数据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平台本身。

上面说了那么多互联网企业,下面我们回到盐行业,回到本节的问题,买盐的人长什么样子?我们当前是否也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方式,准确的描绘出我们的客户群体,进行精准营销呢?很遗憾,盐行业是古老的行业,盐业企业则是传统的线下企业,虽然我们的用户覆盖全中国十四亿人,买盐的客户量也在“亿”这个量级上,但我们目前并不具备线上采集用户大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尽管这个问题很重要。尽管我们目前无法通过客观、量化、数据的形式,准确的描绘出客户的模样,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痛点”的方式,那就是借助电商、社交媒体、线下调查、咨询公司等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中的第三方平台,尽可能广的收集用户标签与消费习惯,尽可能精准的了解盐产品购买者在不同层次的真正需求,为未来设计盐产品提供数据化的经验。

我们之所以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形式为客户作肖像画,目的在于了解客户在进行产品交易时的“痛点”,这个“痛点”就是未来市场中的赢利点,也可以说是当下体制机制中的完善点。知道了客户的“痛点”,我们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卖什么产品”“产品卖给了谁”“客户要买什么”“从谁那里买”等一系列商业问题。目前,将客户数据转化为有效的业务价值,已经成为市场化企业的生存本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盐业企业也能熟练使用数据生产出更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让产品更加贴近民生。

猜你喜欢
盐业食盐痛点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愚人食盐
山东:加强食盐专营管理 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行为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巧称食盐
《中国盐业》杂志倾情关注影响盐业发展改革的人和事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儿童用药“痛点”多
愚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