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媛慧 张静平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中国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
罗媛慧 张静平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离退休;心理健康
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的10%增至30%〔1〕。其中,离退休老人是社会老年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有一般老年人共有的心理特点,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引起了广泛关注〔2〕。本文对中国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1 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3〕。其主要特征:①消极情绪强烈,老人退休后,在面对过去的损失时容易形成失落感,面对配偶离世、孩子分开更有着难言的孤独感;②封闭心态,消极的情绪使老人变得内向、退缩,不愿与他人交往;③病态时常出现,经常忐忑不安,失眠时难以自我控制,无故出现头晕、疲劳、心悸、气促等症状;④衰亡感倍增,常有末日来临之感,恐惧死亡;⑤被遗弃感,从退休前的成功人士到赋闲老人,易产生抑郁、多疑、易怒等心理问题〔4〕。
1.2 离退休综合征对身心的影响 老人因离退休产生的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研究显示,孤独感与高血压、失眠及异常应激反应间存在联系,且不利于免疫应答,使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增高〔5,6〕。在认知方面,有研究表明感觉到孤独的老人认知功能下降更快,且更易发生老年痴呆〔7,8〕。老人离退休后,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其容易心生惆怅、敏感,表现出各种担心,从而生成紧张等情绪,甚至导致老年性抑郁症和其他心因性疾病的发生〔9〕。
2.1 军队离退休干部 李权超等〔10〕研究表明,与一般老人比较,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状况总体上较好,且人际关系因子得分较低,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有关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与军人常模比较的研究,也得出了前者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结论〔11〕。但邢会荣〔12〕对沈阳军区疗养院离退休干部的调查显示,其症状自评量表多项因子得分均高于一般老人,至少存在一项以上阳性因子的老人占61.7%,说明该疗养院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一般老人。有关军队离退休干部年龄段划分的研究发现,61~65岁、81岁以上两个年龄段人群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10〕,该低年龄段老人正处于离退休后的前一段时间,突然离开工作岗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及社会角色的改变使老年群体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精神压抑。因此,刚退休老人的心理变化应当引起特别关注。
2.2 高校离退休老人 彭义升等〔13〕调查显示,高校离退休老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水平,尤其在高龄阶段,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关于广东省高校离退休老人的调查得出同样结论〔14〕,但云南高校的研究表明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云南地处边疆,经济文化较为特殊,民族众多,高校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受其地域、民族、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自身特点〔15〕。
2.3 干部与普通员工的比较 退休前处于不同地位的老人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离退休干部得分明显高于科技人员和工人及其他职业普通退休老人〔16〕。离退休干部由于离退休前后社会角色的改变而容易形成失重、失严、惆怅等各种心理上的落差,继而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而科技人员、工人及其他职业普通退休老人很少经历这样的心理落差,在面对离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时更加坦然。
2.4 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城市的比较 西安等经济发达城市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17,18〕。而对绍兴市退休老人的调查显示,其心理问题总检出率高达67.2%,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9〕。银川市与广东高校、合肥市离退休老人相比,强迫症状、焦虑、敌对等因子均分明显升高〔20〕。经济发达城市的离退休老人与欠发达城市相比,生活负担相对不重,获取医疗资源更加便捷,在住房、收入、医疗保障方面相对优裕,从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3.1 授受性社会支持 授受性社会支持是指除接受他人帮助外,同时提供授给他人帮助的双向社会支持。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来自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及邻居等的情感和客观支持对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促进作用,且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健康状况间两两正相关〔21〕,接受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已得到验证。然而,退休老人在社会支持网络中并非仅作为社会弱者处于接受支持的位置,高健等〔22〕研究表明退休老人提供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更重要的是,在授受双向的社会支持中,提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高于接受社会支持,此结果说明提供社会支持比接受社会支持更有意义。
3.2 老化态度 老化态度是人们对变老过程及年老的体验和评价。对老化态度的测量一般分为3个维度:心理社会丧失、心理获得、身体变化〔23〕。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会影响其心理及生理状态〔24,25〕,但目前国内关于老化态度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尚少。王大华等〔26〕研究显示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社会丧失与孤独、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心理获得与孤独、焦虑无显著相关。唐丹等〔27〕研究也发现老年人体验到的心理社会丧失和身体变化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但体验到的心理获得与之无关。针对消极体验对心理健康的副作用大于积极体验对心理健康的正作用这一现象,黄一帆等〔28〕提出了相关解释:老年人主观健康状况影响其心理健康,当老年人主观感觉自己不健康时,首先会产生消极的身体体验,再进一步影响到与心理社会有关的体验或活动,带来更消极的心理社会丧失感;而心理获得方面如智慧与成长独立于主观健康体验之外,因此不受影响。
3.3 家庭特征 调查〔29〕发现,配偶健在或与孙辈同住的老人相对而言不易发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相对空巢离退休老人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绝对空巢的离退休老人,而相对空巢与非空巢的离退休老人心理状况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对家庭特征的各项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文润玲等〔20〕调查显示,与子女同住和不同住两者间无明显差异。关于空巢程度的研究,彭义升等〔13〕发现在高校离退休老人群体中,相对空巢、绝对空巢和非空巢3组老人心理健康总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差异表明,退休前职业、地区经济差异等因素可能影响家庭特征在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具体各因素间相关关系及其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1 心理干预 离退休老人处于刚退休阶段更容易出现抑郁等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即将离退休的老人提前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并对退休后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障进行指导〔10〕。同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30〕,为退休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护理,以减少心理症状的发生。社区可以建立离退休老人关爱组织,并针对刚退休的老年群体进行团体咨询〔31〕。此外,关爱组织为离退休老人提供了良好的交往平台,可使老年人在同龄群体中找到更多快乐,保证心理健康。
4.2 提高授受性社会支持 社会及家庭应当给予离退休老人必要的客观支持和情感支持以促进其心理健康。而老人自身离退休后可以通过再就业等方式提升自我主观幸福感,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32〕。退休后再就业不仅有利于老人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同时增加了额外收入,使其能更好地为子女提供支持〔33〕。此外,老人可以通过从事某些公益活动等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友谊、精神寄托和生活动力。通过接受支持和提供支持相结合,共同促进老人心理健康。
4.3 缩小老人离退休后的心理落差 老人离退休后,由于社会主要角色的转变,通常会产生落差心理,导致自我认同感下降〔34〕。作为子女,首先应当理解老人的心情,其次在交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倾听、用心感受。老年人离退休后,往往喜欢怀念旧事,重复和他人诉述当年的辉煌事迹以维护自尊,此时,子女若能积极互动,多用赞美之词,让他们感到自己被欣赏,以此满足其强烈被人尊重的愿望,将有利于老人远离自卑失落感〔4〕。
4.4 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已有对高学历离退休老人群体的研究〔13〕表明,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因素,能有效降低其他人口学变量所导致的心理健康上的差异。高学历群体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对自我、他人和社会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因此,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将是实现健康和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自身也可以通过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再学习以提升自我素质。
综上,目前我国关于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样本获取多采用方便抽样,且常局限于某地区疗养院、高校或社区,所得结论很难推论至当地的老年人群,并导致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因此还有待进行大样本及广范围地研究。此外,社区护理工作者有必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离退休老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 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ageing 1950-2050〔EB/OL〕.http://www.un.org/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worldageing19502050/,2012-11-30.
2 Zhao Y,Hu Y,Smith JP,etal.Cohort profile: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J〕.Int J Epidemiol,2014;43(1):61-8.
3 苏 倩,林 梅.社区离退休综合征老人的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0):69-70.
4 潘伟华.离退休老人心理障碍分析及消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5):52-3.
5 Cacioppo JT,Hawkley LC,Crawford LE,etal.Loneliness and health:potential mechanisms〔J〕.Psychosom Med,2002;64(3):407-17.
6 Sorkin D,Rook KS,Lu JL.Loneliness,lack of emotional support,lack of companionship and the likelihood of having a heart condition in an elderly sample〔J〕.Ann Behav Med,2002;24(4):290-8.
7 Wilson RS,Krueger KR,Arnold SE,etal.Loneliness and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J〕.Arch Gen Psychiatry,2007;64(2):234-40.
8 Tilvis RS,Kahonen-Vare MH,Jolkkonen J,etal.Predictors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mortality of aged people over a 10-year period〔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4;59(3):268-74.
9 李雅琴.浅谈老干部离退休前后的心理障碍〔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5):440-2.
10 李权超,何英强,胡 葱,等.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2):145-6.
11 徐青华.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25(1):46-7.
12 邢会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5):10-2.
13 彭义升,李 娟,戴必兵.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82-5.
14 易欢琼,唐济湘,张晋碚,等.广东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3):130-1.
15 傅再军,商 茹,傅乐良,等.云南省高校离退休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831-3.
16 张艳敏,刘淑兰,李淑娟.社区退休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539-41.
17 胡毅勇.245例医院离退休老人心理卫生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3):290-1.
18 王智斌.西安市区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部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8.
19 王世锴,郭 萍,田国强,等.绍兴市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9):81-3.
20 文润玲,刘桂珠,赵海萍.银川市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2):90-1.
21 唐 丹,邹 君,申继亮,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160-2.
22 高 健,贾 梦,康铁君,等.授受性社会支持对退休老人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655-9.
23 Laidlaw K,Power MJ,Schmidt S.The Attitudes to Ageing Questionnaire (AAQ):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7;22(4):367-79.
24 Levy BR,Zonderman AB,Slade MD,etal.Age stereotypes held earlier in life predic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later life〔J〕.Psychol Sci,2009;20(3):296-8.
25 Levy BR,Leifheit-Limson E.The stereotype-matching effect:greater influence on functioning when age stereotypes correspond to outcomes〔J〕.Psychol Aging,2009;24(1):230-3.
26 王大华,燕 磊.离退休干部的老化态度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01-3.
27 唐 丹,燕 磊,王大华.老年人老化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1):159-62.
28 黄一帆,王大华,刘永广,等.老化态度问卷(AAQ)中文版的初步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4):447-50.
29 程利娜.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3358-60.
30 纪会藏,朱 霞,孙道才.心理健康讲座对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95-7.
31 张 冉,高玉霞,王桂茹.国内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及干预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97-9.
32 Dingemans E,Henkens K.How do retirement dynamics influence mental well-being in later life? A 10-year panel study〔J〕.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2015;41(1):16-23.
33 Zhan Y,Wang M,Liu S,etal.Bridge employment and retirees′ health: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J〕.J Occup Health Psychol,2009;14(4):374-89.
34 Michinov E,Fouquereau E,Fernandez A.Retirees′ social identi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retirement〔J〕.Int J Aging Hum Dev,2008;66(3):175-94.
〔2016-01-21修回〕
(编辑 苑云杰/王一涵)
张静平(1965-),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护理研究。
罗媛慧(1993-),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心理护理研究。
R47
A
1005-9202(2017)08-207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