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促进种养加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7-01-17 12:23黄玉凡张秀明刘玉良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畜产品养殖发展

孙 纲 黄玉凡 张秀明 刘玉良

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促进种养加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孙 纲 黄玉凡 张秀明 刘玉良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端,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属温带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黑龙江省是国家开发建设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逐渐形成了以现代农业、装备、能源、石化、食品、旅游为主体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多次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了全省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7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8%,全省肉、奶产量达到227万吨和570万吨,全省80%的牛奶、60%的猪肉和45%的禽蛋以各种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通过畜牧产业的发展,每年转化粮食125亿公斤,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40万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牧业收入已超千元,双城、肇东、杜蒙、安达、巴彦等牧业大县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的收入分别占农民收入和县财政收入的1/3以上,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安全、放心的畜产品基地。黑龙江省独特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提供了良好商机。

1 “两牛一猪一禽”产业现状

(一)奶业——居全国领先位置。2015年黑龙江省奶牛存栏达193.4万头,牛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5.2%。黑龙江省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总量、标准化规模奶牛场(小区)总量和奶牛养殖业产值居全国第一。全省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数量、产能、工艺水平、奶粉产量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现有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53家,占全国的1/10,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004万吨,全国排名前10位的乳品企业在黑龙江省投资建厂的有7家。黑龙江省奶粉产量54.3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24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6%和38%,国人每喝六杯奶中就有一杯来自龙江。全省乳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占食品工业比重达15.1%,上缴税金近20亿元。双城、安达、杜蒙、克东等一批乳业大县,财政收入的50%~70%来自于乳品加工业。

(二)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15年全省肉牛出栏269.7万头,牛肉产量41.6万吨,位居全国第7位。有17个县被列入《全国肉牛产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位居东北之首。高档肉牛养殖方兴未艾,近两年通过引进澳洲和牛、安格斯牛等,已经在全国形成局部先发优势。协调推进奶牛和肉牛产业发展,既利用奶公犊育肥、也大力发展肉乳兼用型肉牛品种。全省共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45家,年屠宰加工能力277万头。龙江元盛、大庄园、恒阳集团、宾西牛业等屠宰加工企业拥有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龙江元盛和肇东中谷分别从澳洲引进纯种和牛4000头、1000头,龙江元盛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和牛种公牛站。

(三)肉羊产业——成为全国优势区域。2015年全省出栏羊751.9万只,羊肉产量12.3万吨,位居全国第10位。龙江、讷河等5个县被纳入《全国肉羊产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全省共有肉羊加工企业40家,加工能力达到494万只。大庄园、天顺源、中升牧业等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崛起。

(四)生猪产业——南猪北养、北猪南运格局渐成。2015年,全省生猪出栏1863万头,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17位;猪肉产量138万吨,占肉类总产的62.5%。2016年以来,受黑龙江省发展优势和扶持政策吸引,一批省内外大型农牧企业纷纷在黑龙江省选点布局,建设生猪产业项目。其中:佳木斯市双兆猪业(双胞胎集团与天兆猪业集团合作)年出栏300万头生猪合作项目,河南牧原年出栏20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中航国际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年出栏100万头生猪项目,黑龙江亚欧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100万头生猪项目,湖南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100万头生猪产业等一大批项目,陆续在黑龙江省投资建场。

(五)禽类产业——稳中有升,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全省家禽存栏1.45亿只,其中:肉鸡3325万只,蛋鸡9349万只。出栏家禽2.06亿只,禽蛋产量99.92万吨,禽蛋产量居全国第9位。黑龙江兴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饲养蛋鸡750万只;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有限公司年存栏种鹅16万只、孵化鹅雏220万只,年出栏商品肉鹅200万只;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年饲养祖代肉种鸡10万套,孵化父母代肉种鸡500万套;黑龙江翔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饲养和屠宰能力达600万只;黑龙江大森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土鸡养殖出栏加工量达到2000万只。

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黑龙江省目前大体有四种运行模式。

(一)比较普遍的种植业运行模式。即“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户+农产品加工+销售”。这种运行模式,着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经营、大户经营、合作经营、工商资本经营和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引导其发展生资供应、代耕代收、大田托管、烘干仓储、产品销售等服务,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相互渗透和多元化融合。如林甸县,2015年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34个、种植大户182个、家庭农场151个、农业企业32个,带动土地流转47万亩。宁安市目前发展家庭农场15家,种养大户5500人,发展合作社608个,带动农户28000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围绕让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农户公平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这一核心,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进一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企业以农业设施等投入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企业与农户实行反租倒包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营销”运行模式。如宁安市初步形成了“一条展示轴线、两个养殖示范带、三个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区、多个功能产业园”,简称“一轴、二带、三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对俄果蔬出口、生猪、肉鸡、玉米深加工、烟叶、西香瓜、寒地果、食用菌、水产等产业链条,农民70%以上收入来自主导产业。围绕畜牧、烟糖、果菜、食用菌、优质米等优势产业,发展合作社608个,占牡丹江市合作社总数的40%,15328农户入社带动28000农户,已有32个合作社做到了“三统一、四到位”,达到省“三星级示范社”标准,家庭农场总数发展到145家,种养大户6000个,带动一村一品专业村121家。林甸县积极探索奶牛牧场与奶牛养殖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对接机制,提高牧场对散养户的吸引力,扶持贫困户通过贷款购牛、牧场托养增收脱贫,取得了较好效果。孙吴县重点打造“专业合作聚散户、企业搭台纳散户、辟建小区吸散户、家庭牧场联散户”等多种新型养殖主体,推动安格斯牛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托牛入社增值部分5∶5分红、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群众参与打工收入、租赁固定资产经营获利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收益,带动相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各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围绕让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农户公平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这一核心,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资金、农产品、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企业以农业设施等投入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企业与农户实行反租倒包等方式,将农户、加工企业和经销商等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同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稳定合作预期,降低交易成本,增大交易剩余。这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的双重挤压,将拉长的产业链条细分出无限的环节和就业岗位、增收机会,将加工流通利润留给农民,是目前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方式。

(三)龙头企业集团带领下的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运行模式。在一产方面,围绕现有畜禽龙头企业周边建基地,飞鹤乳业已在齐齐哈尔市8个县区建立养殖基地;恒阳集团在讷河、富裕县建立了规模养殖场;用齐齐哈尔全市资源支持元盛集团全域布局,企业已在6个县区建立扩繁基地。大庆润琦集团在林甸县全县布局建立种养基地。通过各类畜禽基地建设,实现种养双向互动,取得了双重效益。飞鹤乳业着力打造从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研发和物流包装到终端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了种养加深度融合发展。在二产方面,改变以粗加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围绕乳、肉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各环节附加值。目前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已涵盖多个品种,乳制品发展配方乳粉和高端液奶制品。肉制品重点开发牛肉干、香肠等安全性、时尚性、便利性精深加工产品。皮骨重点生产肠衣、食药用明胶等下游衍生产品。规划实施猪血生产药用生物制剂、牛血生产医用血清项目。飞鹤乳业推行“种养加销”一体化生产,实现从牧草青贮种植、奶牛养殖、高品质乳品加工全产业链生产和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2015年销售收入69.9亿元,上缴税金7.9亿元。大庆润琦集团目前入社社员已达1496人,带动农户703户,建设棚室2000栋,其中温室土筑棚室1500自然栋,冷棚500自然栋,实现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1800多万元。元盛、恒阳、嘉一香、丰源等肉类加工龙头企业以“公司供种(公司提供种畜、仔猪或冻精)+农户饲养+公司回收加工”的机制,形成了细分专业、合作紧密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养殖资源科学化配置。在三产方面,按照宣传引导市场、品牌培育市场、营销抢占市场的思路,提升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举办绿博会,参加哈洽会、外埠企业推介会等措施,不断增加黑龙江省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对外影响力。鼓励现有知名企业争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认定和“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了星飞帆、丰源、裕和等25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畜产品品牌。组建了全国首个中国北方畜产品交易中心,开展大宗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具备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功能。深耕传统营销渠道,畜产品终端门店(商超以外的实体店)和商超达到30万家以上。建成了遍布全国的乳制品销售网络,调理牛肉制品销往国内70%以上的地级城市,生态活菌猪肉制品达到冷鲜储存45天的全国最高水平,为冷鲜猪肉出口奠定基础。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开辟现代营销新方式。元盛集团借助淘宝网开展网上营销,上半年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同时,飞鹤观光牧场等旅游业态已初步形成。

(四)园区示范引领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园区化畜牧业,集成科技、设备、人才等发展要素,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带动提高整体生产水平。齐齐哈尔市现代示范奶牛产业园区,通过跨行业聚集畜牧产业上下游生产经营企业,实现青贮种植、优质高产奶牛清洁养殖、有机肥生产、有机水稻、果菜种植、生态牧场观光游、高品质低温奶制品生产等农牧业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成为全省最大、养殖水平最高的奶牛养殖园区。

3 种养加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确立产业发展战略性地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2015年,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7月,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畜牧全产业链生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力争达到50%,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以上,畜牧产业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二)做强龙头企业,切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立足于引进一个企业就是引进一个全产业链项目,瞄准国内外知名农牧、食品企业集团,加大定向定位招商力度,吸引战略投资者到龙江发展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业。黑龙江省积极主动地与正大集团、广东温氏、君乐宝乳业、深圳金新农等国内外著名农牧企业集团进行对接洽谈,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其到龙江投资布局。截至目前,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计划总投资920亿元,建设“两牛一猪”产业项目。国内生猪产业前10强企业均在龙江布局,双胞胎集团、温氏集团、深圳金新农、中航国际、宁波天邦、河南牧原等20家企业集团,计划未来5年投资超过800亿元,建设出栏400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预计2018年新增出栏生猪1400万头。恒阳、伊利、盛世凯达等企业集团,计划未来5年投资100亿元,建设存栏30万头奶牛的奶业项目,预计2018年新增存栏奶牛16万头。龙江元盛、大庄园等企业集团,计划未来5年投资20亿元,建设存栏30万头肉牛产业项目,预计2018年新增肉牛出栏10万头。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为了鼓励各类主体发展畜牧产业,启动实施了“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利用三年,省级财政投入补助资金3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建设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2016年的项目已启动实施,目前共申报养殖基地建设项目553个,土建和设备总投资142.73亿元。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高产奶牛30万头,高品质生鲜乳240万吨;新增生猪出栏300万头;新增肉牛基础母牛11万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计划出资10亿元,建立100亿元规模的畜牧产业发展基金,已经省政府批准。推动开展畜禽活体抵押贷款,出台了《黑龙江省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指引》,创新“奶牛活体抵押+保险+应收账款质押”等六种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模式。积极推动养殖场区确权登记,盘活畜牧生产领域存量资产。

(四)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模式,努力实现发展利益共享。积极推广以广东温氏、四川天兆、双胞胎集团为代表的“五统一、一稳定”的农企合作模式;以大庆润奇集团、哈尔滨鸿福养殖集团为代表的“种养加销”一体化自成体系经营模式;以飞鹤集团为代表的“龙头加工企业+现代化牧场+合作社+订单农户”为内容的龙头企业牵动模式;以齐齐哈尔现代奶牛示范园区为代表的园区示范运行模式。“五统一”,即企业统一提供仔猪、防疫、技术、饲料、回收销售;“一稳定”,即企业保证养殖户收益基本稳定。这种模式农户只需具备企业要求的养殖场,努力使出栏率最大化、肉料比最小化。“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即企业从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有机肥生产—粪肥还田,完全自主建设和经营,从农场到餐桌全封闭管理。先进的生产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快速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五)大力发展饲草饲料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部署和调整种植结构有关要求,把发展饲草饲料生产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加以推动。在国家“粮改饲”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支持下,以扶持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生产为重点,引导规模养殖场利用耕地发展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种植。青贮饲料生产采取按贮量补贴的方式,对贮量达到500吨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收贮企业实行先贮后补,每吨补贴不超过50元;苜蓿种植采取按面积补贴的方式,对种植规模达到300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每亩补贴600元(种植当年补贴200元,次年补贴400元)。在政策支持下,今年黑龙江省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贮量预计可达到500万吨,折合玉米种植面积约160万亩,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场奶牛头均使用青贮饲料达到7吨以上。全省利用耕地发展优质苜蓿种植达到3.4万亩。

(六)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发展。发展畜牧产业产生的大量排泄物,通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可以变成生物作用明显的有机肥,通过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含量,改良土体结构,保护黑土资源,促进土地“三减一增”,保护生态环境。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重点推广丹青诺和“粪肥固液全效还田”经济适用粪便利用模式,即:养殖场将产生的粪污进行集中收集,经过发酵处理达到还田标准后,采用专业还田机械将处理后的粪污还田利用,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促进种养紧密结合。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乳业发展面临困境。从养殖环节看,奶价持续走低,奶牛养殖效益下降,倒奶杀牛、“卖奶难”等问题突出,小规模养殖户大面积退出。从加工环节看,受国外进口大包粉低价冲击和打压,乳品加工企业原料粉积压、限收拒收优质生鲜乳,使用生鲜乳生产的乳品企业成本压力大。

(二)生产成本过高。仅以生猪为例,黑龙江省生猪平均生产成本12.6元/公斤,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而与美国8.5元/公斤相比,差距较大。

(三)发展方式落后。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低,散小户占半数以上,产品的安全性、商品性差,均衡供应能力低。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低,经营效益差。

(四)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利益联结不紧密;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

(五)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养殖用地、饮用水等必要资源相对紧缺;畜禽排泄物处理与利用能力不足,养殖业环保压力较大;融资难问题没得到有效破解。

(六)产业发展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较长的产业链条、复杂分散的生产环节,导致全方位监管难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时刻威胁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5 促进种养加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随着生产方式、市场环境、要素条件的变化,畜牧产业步入了以“换挡、转型、升级”为特征的新阶段,食品消费进入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常态。这正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的良好机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构建三个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署,以统筹推进“产业、生产、经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推广“龙头企业牵动、养殖园区示范、养种加销一体循环”三种模式,满足“土壤与粪便、作物与畜禽、养殖与加工的相互依赖”,促进畜产品流通、畜牧业服务、肉蛋奶消费,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做强高品质畜产品加工,完善产业体系。加快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产品品牌、做大绿色基地,突出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高端乳制品、肉制品和其他产品生产,加快实现乳、肉加工重点企业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主要畜产品的进口替代。加快推进“互联网+畜产品”营销,建立完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实现畜产品中远期交易,开拓畜产品国际市场,完善畜产品经营体系,努力拓展畜产品市场空间。

(二)做大高水平养殖基地,完善生产体系。树立用工业理念发展畜牧业的思想,借鉴齐齐哈尔市现代示范奶牛产业园区建设聚集发展要素、内部重构、科技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经验,推进园区化畜牧业发展。

(三)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完善经营体系。充分利用省政府畜牧业补助资金,组织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重点支持现有畜产品加工、大型农业企业、规模养殖企业扩大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6 意见和建议

充分释放畜牧业巨大发展潜力,有的放矢扬长补短,积极发挥基础好、优势多、潜力大的有利条件,重点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着力推进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淘汰落后低产产能,做大现有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在增加量的同时,要注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突出质的提升,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建议适当发展附加值高的优质高端畜产品,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优化和提升畜牧业内在结构。

(二)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扶持力度。继续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补贴项目。落实《黑龙江省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指引》,大力推进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有效缓解畜牧产业“贷款难”问题。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为主的模式,设立畜牧产业基金,形成多渠道融资体系。推动畜牧业保险创新,争取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肉牛政策性保险,扩大养殖企业参保率和覆盖面,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畜牧业贷款担保体系。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要注意及时调整完善政策导向。目前的扶持政策,无论产品品质高低、企业是否带动农户、环境污染治理是否达标等,都按一个标准给予补贴,政策指向性、精准性不强。建议严格控制发展大量畜牧"原字号"和“胴体”外运企业,着力研究发展产业链长、价值链高的畜牧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的有效融合。

(三)鼓励引导建立企农利益链接机制。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在落实省政府畜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过程中,利用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高水平养殖基地建设的具体项目,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通过相互参股、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合建养殖基地。将享受项目补贴的规模养殖场(合作社)与养殖户对接,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企业优先安排补贴项目。

(四)调整相关产业政策。针对国内生鲜乳市场受进口低价大包粉冲击严重,给复原乳生产造成安全隐忧问题,建议协调国家建立严格的复原乳使用范围和标准,建立乳制品复原标识制度,出台政策鼓励乳品企业以所在地的新鲜奶源为原料加工生产优质乳品,划定原料奶“红线”。针对国内肉类市场竞争激烈,加工企业压力加大问题,建议争取国家对生产优质肉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在基础建设、品种繁育、生产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促进发展壮大。

(五)加快构建种养结合的新型农牧业关系。以草食畜牧业发展和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扩大青贮饲料玉米基地面积,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大力发展清洁养殖,加快推广微生物菌床养殖技术,利用节能减排项目资金,建立微生物菌床推广使用补贴政策,发展节能环保的清洁养殖。

(六)加快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率。强化科技支撑和装备改善,通过提升畜禽生产性能和改善资源转化效率,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种业,全面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推进畜禽联合育种和遗传评估,引导优秀遗传资源交换共享,确保畜禽良种种源供给,大幅度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七)从源头上做好养殖污染环境防范问题。虽然"两牛一猪项目立项都做了环评,但没有硬约束保证企业投产后牲畜粪污和废弃物不会随意排放,一旦造成大面积面源污染,代价是昂贵的。建议有关部门,不仅要抓好畜牧业生产发展,更要下气力防范畜牧发展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摘自《当代农村财经》2017年3期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养殖发展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