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而努力
历史车轮缓缓带领我们走进2017年,2016年全年猪粮比超高位运行,令养猪人喜笑颜开,终生难忘。回忆过去的一年,我们处在一个深入改革的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高度统一,在习总书记引领下我们高歌奋进,讲好中国故事,迈步走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养猪业紧跟时代脉搏。忆往昔,从40年前城镇居民每人每月仅供应几百克猪肉,农民只有在年节吃到猪肉。看今朝,我国已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2015年人均消费猪肉39.9 kg,全年猪肉产量5 487万吨,生猪存栏45 113万头,生猪年出栏70 825万头,2016年的猪肉生产与消费情况稍有变动,但变化不会很大。今昔对比真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
2017年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思想。
新的一年,面对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养猪业将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原料方面。继续调减玉米种植1 000万亩,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 000万亩;玉米占猪饲料的50%以上,预计玉米总产量将发生明显变动,可能出现玉米价格波动。第二,环保压力。按照农业部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养猪产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实现养猪产区布局的一次革命。因为治污的实践表明:土地消纳,粪便还田是目前最有效的实用路径。2016年12月20日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把养殖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为“十三五”时期160个重大项目之中,这将建立一个高度技术集成、环保和生态统一的养猪业。即将实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从长远讲对规范管理的养猪企业是个保护。未来随着环保压力增大,可能猪场新增速度赶不上拆迁速度。第三,去产能。2015—2016年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养猪业去产能表现明显。到底中国应该养多少头猪才合适?那么就养猪行情的现状及变化、原料市场、产品消费分析,本刊认为能繁母猪存栏小于4 000万头、生猪年出栏小于6亿头、猪肉年产量小于5 000万吨时,可能供需紧平衡,养猪效益较好!自古晓知谷贱伤农,猪养得太多对养猪业本身健康有序发展极为不利,是形成猪周期的主因,是暴殄天物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本刊通过对2006年到2016年生猪价格、仔猪价格、猪肉价格、玉米价格、豆粕价格、全国猪粮比价走势、全国CPI变动等进行详细分析,预计2017年将可能会继续呈现生猪产能减少,在猪产品进出口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养猪行情可能会比较乐观。
2017年是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关键之年。业内各企业要遵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做好生猪生产的各项工作。要审时度势去调整存栏、优化猪群结构;要及时分析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选择高效、绿色、环保型饲料;努力做好疫病监测与预警以及防疫工作;加强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应用,加大对猪场粪污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力度,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全面提升养猪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绿色的生猪及猪产品,让我们勠力同心,携手努力为实现养猪业又一个丰收年而奋斗!
《猪业科学》编辑部
201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