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大宗饲料原料
2017 年1月国内外大宗饲料原料市场分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1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无明显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农牧业生产。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局地降雪较多,降雪对物流有一定影响,但对玉米烘干和脱粒影响不大。华北黄淮地区仍有阶段性雾霾天气,不利于物流运输,对玉米上量有一定影响。国家粮食局统计显示,截至1月31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6002万t。其中:内蒙古收购847万t,辽宁1264万t,吉林1522万t,黑龙江2369万t。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月31日,东北农户售粮进度为58%,比月初提高13个百分点,同比偏慢22个百分点。华北农户售粮进度为46%,比月初提高8个百分点,同比偏慢11个百分点。
1月份,国内玉米饲料需求继续下降,深加工需求保持高位。生猪出栏迎来节前高峰,生猪存栏下降;能繁母猪也在持续下降,生猪产能下滑,玉米饲料需求下降。国内深加工企业加工利润高企,尤其是东北地区在深加工企业收购补贴的支持下,加工利润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刺激开工率高企,春节期间东北企业仍保持满负荷生产,华北停机企业也较往年减少。虽因春节因素,1月整体开工率较12月略有下降,但开工状况好于上年。
1月份,国内主产区玉米价格整体弱势下行。东北产区物流紧张状况逐渐缓解,加上农户节前售粮积极,玉米上市量增加,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华北产区雾霾天气仍然较多,基层上量不稳定,尤其雾霾天气持续时,企业到货减少,部分时段价格上调。一旦天气好转,企业到货增加,企业随即下调挂牌价,总体上华北玉米价格呈现震荡下行。
1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预计,2016/17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3.8478亿t,比上年产量提高11.37%,比上月减少197万t。2016年美国玉米产量和单产均创下最高历史纪录。2016/17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为5982万t,比上年提高35.58%,比上月减少122.6万t。2016/1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0.3793亿t;期末库存为2.2098亿t,比上月预测减少126.3万t,但同比增加5.22%。美国和全球玉米市场显著供大于求,CBOT玉米市场仍呈底部震荡走势。但原油价格上涨,通过燃料乙醇传导,对玉米价格有一定支撑,1月底CBOT玉米3月合约报收359.5美分/蒲式耳,比月初上涨8.5美分/蒲式耳,涨幅2.4%。
2016年12月我国进口玉米14.1万t,11月为3.2万t,上年同期为13.3万t。2016年进口玉米316.7万t,同比下降33%。1月底,美国2号黄玉米近月船期到港价测算为1650元/t,比12月底增加41元/t,比广东港口国产玉米价格高80元/t,理论进口利润连续2月出现负值,意味着国内玉米价格水平已经可以阻挡进口。
1月份,北方冬麦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麦区大部出现降水,黄淮大部降水量有10~50毫米,良好的水热条件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目前,北方冬小麦越冬状况和长势总体良好,以一、二类苗为主。入冬以来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小麦越冬期正常偏晚;其中黄淮有近25%的冬小麦没有明显越冬期,目前仍处于缓慢分蘖阶段。1月份,南方大部水热条件好,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墒情较好,利于冬小麦分蘖拔节,目前,大部冬小麦长势良好。但江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南部雨日有10~18天,日照时数偏少3~8成,阴雨寡照天气不利小麦等作物等健壮生长。
1月份,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成交数量以及成交率均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汇总数据显示,1月份共进行4次临储小麦拍卖,周平均成交28万t,较去年12月份的40.2万t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上年同期的0.62万t。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1月份,临储小麦周平均成交33.2万t,远高于上年度同期的0.55万t。本年度临储小麦成交维持活跃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年度部分小麦主产地区受天气影响,造成小麦质量大幅下降,小麦单产和总产出现了下滑。二是国家托市收购量增幅较大,使得市场上可流通优质粮源偏紧。其中,河北地区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小,小麦质量较好,上市初期有部分小麦外流到其他省份,优质粮源偏紧尤为严重,河北省自2016年11月最后一周开始,政策性小麦拍卖连续8周全部成交。
1月份,由于春节前物流受春运影响,部分饲料企业在春节前增加麸皮采购量,麸皮价格止跌反弹。受春节效应提振,面粉需求增加,面粉价格持续上涨。监测显示,1月底华北地区麸皮出厂均价为1466元/t,较月初上涨70元/t;华北地区面粉出厂均价为3233元/t,较月初上涨20元/t。由于面粉及其副产品价格上涨,小麦价格基本稳定,1月份制粉企业理论制粉加工利润提升。监测显示,河北石家庄地区面粉加工企业理论加工亏损25元/t左右,山东济南地区亏损6元/t左右,河南郑州地区盈利3元/t,三地平均亏损约5元/t,上月同期为盈利8元/t左右,去年同期盈利66元/t左右。监测显示,1月底河北石家庄地区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25元/t,山东济南地区为-6元/t,河南郑州地区3元/t,三地平均为-5元/t,较上周提高27元/t。
12月份我国小麦进口数量较上月明显增加。海关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共进口小麦22.3万t,高于上年同期的21.4万t,增幅为4.3%。2016年累计进口小麦337.4万t,比上年同期增加13.5%。2016年我国进口小麦平均成本为237.4美元/t,低于上年同期。2016年国际麦价持续走低,进口成本下跌,国内外小麦价差扩大,进口数量较上年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6/17年度小麦进口量为350万t左右,高于上年度的330.5万t。进口小麦来源方面,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地。2016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136.9万t,占进口总量的40.6%;从美国进口小麦86.2万t,占25.6%;从加拿大进口小麦85.9万t,占进口总量的25.5%;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28.4万t,占进口总量的8.4%。
截至2017年1月31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153万t,同比增加62.8万t。目前黑龙江地区农户手中还有三成大豆没有销售,春节后将陆续出售,且临储大豆库存庞大,预计将在3月份之后开始抛向市场,因此当前国产大豆供应有保证。另外,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预计2017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还将继续增加,对大豆进口需求也将带来冲击。2016年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900万t,高于之前预估的880万t,2016年全年进口大豆8391万t,较上年增长2.7%。2017年1季度我国进口大豆预计1880万t,高于上年的1626万t,国内油粕供应压力也将增加。
国内需求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364万t,比上年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t,同比下降3.4%,连续第二年下滑,主要是环保因素导致南方水网密集区关停并转了一批猪场,另外本轮猪周期散户退出比例较大,尽管养殖利润高企,但存栏增速缓慢。预计2017年猪肉产量有望增加,但由于能繁母猪基数偏小,增幅或不会太大。春节过后生猪存栏快速下滑,不利于带动豆粕消费需求,在南美大豆预期丰收的背景下,预计豆粕价格震荡调整为主。
1月份由于春节原因,油厂大豆压榨量降至650万t,远低于去年12月份的830万t,由于1月中下旬油厂开机率保持较高水平,而提货放缓,豆粕库存在月底快速增加至78万t。当前国内沿海油厂豆油库存约98万t,与上周持平,与去年12月底基本持平。由于1季度进口大豆到港集中,预计油厂开机率还将保持高位,豆油库存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菜油与豆油价差偏高支持豆油消费,预计2016/17年度豆油消费量同比增加40万 ~1350万t。
国际市场方面,美国农业部1月份大幅下调美国大豆单产0.4蒲式耳/英亩至52.5蒲式耳/英亩,出口和国内消费预估不变,导致期末库存大幅下调至4.2亿蒲式耳,压抑市场许久的供给增量得到暂时性缓解。同时美国农业部上调巴西大豆产量200万t至1.04亿t,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巴西大豆生长状况良好,尽管早熟大豆收割工作遇到降雨影响,但产量仍有望继续上调,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在1.04亿 ~1.07亿蒲式耳。阿根廷大豆产区在1月中旬遭遇洪涝与干旱的双重考验,尽管当前天气状况有所改善,但产量预估普遍下调在5400万t以下,低于美国农业部预估的5600万t。
国内价格方面,目前黑龙江地区食用大豆收购价格在3750~3880元/t,油用大豆收购价格在3380~3460元/t,较上月普遍上涨20~60元/t,春节期价购销清淡。
(一)玉米市场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份预计,2016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 3676万公顷,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减少136万公顷,减幅3.57%,主要依据为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粮食产量公告。预计2016年全国玉米单产为5.973t/公顷,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增加80公斤/公顷,增幅 1.35%;2016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1955万t,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下降508万t,降幅2.3%。整体来看,受我国调整种植结构,落实《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要求的影响,201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出现了近14年来的首次下滑,但仍处于历史第三高的水平。2016年玉米产量受播种面积影响下降,但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
2月份预计,2016/17年度全国玉米进口量为200万t,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下降117万t,降幅37%。国内玉米供应充足,库存压力较大,目前价格水平可以挡住进口,将抑制国内玉米进口需求。2016/17年度国内玉米总供给量为22155万t,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下降625万t,降幅2.7%。
2月份预计,2016/17年度总消费量为19761 万t,比上月预测增加50万t,比上年增长2101万t,增幅11.9%。预计2016/17年度玉米饲料消费为11450万t,比上月预测增加50万t,比上年增加1250万t,增幅12.3%。1月份商务部同时公布了对进口美国DDGS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进口DDGS成本大幅增长,预计2016/17年度进口DDGS数量将下降至80万t左右的水平,比上月预测下降120万t,一定程度上利于增加国内玉米饲料消费。此外,国内畜禽存栏有望回升,高粱和大麦等替代品进口预计下降,均有利于玉米饲料消费增长。国内深加工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在东北的深加工补贴政策支持下,部分前几年持续停机的企业已经重新开工,深加工行业开工率将提高,刺激玉米工业消费增长。预计2016/17年度玉米工业消费为6340万t,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增加840万t,增幅15.3%。
2月份预计,2016/17年度玉米结余量为2394万t,比上月下调50万t,比上年下降2726 万t,降幅53.2%。
(二)小麦市场 1月份,政策性拍卖继续主导小麦市场供应,市场预期基本稳定。在春节的节日需求拉动下,制粉企业开工率有所回升。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1月底,全国受调查制粉企业平均开机率为58%,较月初上升2个百分点,受小麦加工需求提升支撑,主产地区小麦价格维持稳定。目前,山东济南地区制粉企业收购普通中等小麦进厂价为2620元/t左右,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为2680元/t左右,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为2560元/t左右,江苏徐州地区进厂价为2570元/t左右,安徽宿州地区进厂价为2570元/t左右。受市场优质粮源偏紧提振,8月份以来,主产区普通小麦价格累计涨幅普遍达到或超过270元/t。
(三)大豆市场 2016/17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9810万t,其中国产大豆产量预计1310万t,大豆进口量预计8500万t。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为8300万t,较上年度增加400万t和5.1%,其中包含400万t国产大豆及7900万t进口大豆;食用大豆消费量预计为1230万t,饲料大豆消费量预计为400万t,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预计为195万t。
2016/17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为6529 万t,较上年度增加317万t,其中豆粕产量预计为6526万t。该年度饲用豆粕消费量预计为6150 万t,较上年度增加300万t,年度国内总消费量预计为6305万t,较上年度增加305万t。该年度豆粕出口量预计为200万t,年度国内豆粕供需结余量预计为24万t。
2016/17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568万t,较上年度增加60万t。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518万t,豆油进口量预计为50万t。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350万t,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50万t,年度国内豆油供需结余预计为58万t。■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