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视阈下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2017-01-16 13:02肖飞朱宾欧龙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测绘实训考核

肖飞 朱宾 欧龙

【摘 要】本文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竞赛项目对测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指导作用,以及折射出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提出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改革成绩考核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提高高职测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技能大赛 高职 地形测量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9-03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自2012年举办以来,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测绘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岗位规范设置竞赛项目,及时反映市场和企业对测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为高职院校测绘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指明了方向。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根据该赛项的竞赛项目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折射出的“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改革成绩考核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达到“按需培养”高素质测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简介

(一)赛项设计原则。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对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实际生产项目任务为载体,依托测绘技能竞赛引领我国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等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积极探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坚持测绘地理信息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体现竞赛项目的普适性、实用性,以及测绘新技术、新技能的应用。

(二)竞赛目的。检验学生现场分析与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职业教育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技能水平;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具备情况;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竞赛项目及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具体如下:

1.竞赛项目。高职组的测绘赛项自2012年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其竞赛项目见表1。

2.高职测绘赛项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由表1可知,“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一级导线测量”这三个来自实际生产项目、学生就业上岗的主要技能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核项目分别举办了5届、5届、4届。而这三个项目即是分别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紧密联系的内容。高职“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分别为高职测绘赛项的“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一级导线测量”竞赛项目打下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实践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基础,因此,如果“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未能很好地学习、理解、掌握,是很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中取得佳绩的(甚至在本省省赛中都难以出线,不能够获得国赛参赛资格),也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测绘人才的需求。

二、技能大赛视阈下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形测量”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是测绘核心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小区域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具有绘制地形图及应用的技能,是学习后续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专业课程的入门课。我们通过多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发现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不明确,忽略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够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难以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二)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脱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理应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现行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大部分与市场需求脱节,理论性过强,过于注重原理的推导及结论的得出,忽视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工作岗位的实际不一致。因而导致比赛过程中,有的参赛学生面对新仪器操作不熟练,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成绩不理想。

(三)课程考核方法不够完善,不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现阶段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考核方法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一是考核内容不全面,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轻视或忽略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考核的现象;二是课程考核方法简单:多采用书面考试,很少采用动手操作等其他考核方式。期末成绩评定主要以一次期末书面成绩进行评定,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测绘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投入少,导致购买的测量教学仪器数量不足、质量差、更新慢,造成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效率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也使学生对测量作业单位普遍使用的新技术、新仪器的掌握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技能大赛视阈下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自2012年高职组测绘赛项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针对该赛项折射出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加强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把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测绘人才作为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工作主要是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等。因此,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其岗位需求,明确“地形测量”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为:加强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重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对接,帮助学生熟悉现代测绘仪器,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常规方法与操作技能,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小地区控制测量的外业测量与内业计算方法以及测绘与应用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能力,具有合作默契、计划周详、处事沉着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及施工,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二)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测量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为实现高职测绘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测量工程实际作业一线的需要,我们在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竞赛项目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企业专家参与以及毕业生反馈意见,针对“地形测量”课程的特点及专业的需求,结合测量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修订教学大纲,彻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确定“地形测量”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为:面向职业岗位群,以应用为目的,以“高等职业技能应用必需”为教学核心,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对测量学传统知识和最新知识进行融合,紧跟时代发展,使课程内容结合测量工作实际,注重和实际应用技术水平的对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地形测量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独自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依据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由“四个代表性测量任务和七个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内容。四个代表性测量任务是:图根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应用。七个知识模块是:模块一“地形测量基础知识”、模块二“水准测量”、模块三“角度测量”、模块四“距离测量”、模块五“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图根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内容)”、模块六“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是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内容)”、模块七“数字化测图与应用(主要是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与地形图应用)”。优化后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适应高职测量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生产岗位技能的需要,具有鲜明的“产学结合”的特色。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果。我们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知识”考核中,注重课外作业和期末卷面考试:加强对学生课外作业的批改,并按照完成的质量进行等级评分;期末卷面考试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试卷,由于教考分离又有标准答案,这项措施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考核”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果和实训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实训成果质量占30%,实训考核占40%。(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组织纪律、实训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爱护仪器工具、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实训成果:主要反映在实训报告的质量上,包括外业记录手簿的格式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数据更改方法是否正确、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是否符合要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实训总结的撰写是否认真、深刻等。(3)实训考核:分为外业操作与内业计算两个部分。外业操作考核根据天气等客观因素采取灵活的方式。根据实训期间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各个项目的全面考核或单个项目的抽考,可以采取仪器操作和口头问答相结合的方式等。内业计算是根据实训内容,考核重点计算部分,以卷面形式进行。这样的课程考核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的效果。

(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形测量实践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大量的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构造、性能及其使用方法,正确地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掌握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要保证地形测量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其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就是拥有先进充足的仪器设备以及实效的实训场地。为此,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多年来加大对测量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购买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平台软件,如GPS、系列全站仪、数字化测图软件以及数量充足的多种常规仪器设备;同时,签有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西第一、第二测绘院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对校内实训场地进行完善,重新制作、埋设控制点。这些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充分保障了“地形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效果。另外,还多方面实现多形式多维度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测绘生产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国家测绘技术规范及标准引入实践教学过程,将地形测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及时纳入实训内容中,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聘请测绘行业的资深专家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组成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实习实训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规划上的产学结合;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互动式的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与生产单位签订长期稳定的产学合作协议,保证校外教学实训的稳定;寻找机会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任务,实现产学结合并改变学校实训仪器设备滞后于生产单位的现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阈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多次参加全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充分表明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改革与创新是行之有效的,对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将工程测量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丽蓉,陈帅.以测绘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

[2]任文静.职业技能竞赛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四川水泥,2016(1)

[3]葛雨霞.浅论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2(7)

[4]王金玲,周无极.《地形测量》精品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5]李召旭.试论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Z120);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56);桂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立项项目(2013JG46);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2014KGA10)

【作者简介】肖 飞,男,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测绘实训考核
内部考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