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依林+白文彬
摘要:早在多年前,邓小平同志便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日益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中国各高校与海外高校联合创办的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成为了高校与其他高校交流教育理念。本文以江苏大学为例,通过对赴海外交流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追踪调研的方式,对海外交流经历给大学生个人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海外交流;江苏大学;个人发展
1.大学生海外交流背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国家间高等教育资源交换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学生国际流动既是展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中重要的发展策略之一。
“海外经历”是对本国学生拥有海外短期学习经历的统称,主要是指国内高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与海外其他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第二校园”中进行学习。大学生海外经历是学生毕业后海外留学的一次前期尝试与体验。大学生在学期间,通过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体验海外大学不同的教学环境以及学术科研氛围,分享教育资源,能达到开阔国际化视野、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大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中,这段海外交流经历产生着不同方面和深度的影响。
2.学校海外交流项目形式
随着学生需求的不断上升,海外交流项目的形式已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目前主要分为四个大类:(1)海外实习项目。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赴海外的企业或大学进行短期的实习或体验,通过与当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接触、一起工作和学习,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2)游学项目。该项目类型为传统项目,可以由有能力的学院和部门负责执行,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将课程学习与文化游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对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形成相对比较全面和整体的印象。(3)短期交流项目。国内与海外高校通过正式签约,等量互派,学费互免,提供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交流学习机会。学生需在接收院校研读课程,获得正式成绩单之后,返回派出院校进行学分和成绩的认定与转换,真正实现海内外课程的对接。(4)学历类项目:2+2等涉及获得海外高校学位的转学分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能够为学生提供海外知名高校的联合培养渠道,项目开发单位在目前合作基础上,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学生、教师间交流,如校际互换生、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等,以此来深层次推进校际间实质性交流,从真正意义上符合高校国际化战略理念。
3.目前学校海外交流的现状
江苏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历年江苏大学学生出国交流情况的分布来看,江苏大学每年的海外交流人数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数量。由收集的数据可见,约三成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假期的时间,赴海外进行短期的交流,主要是由于假期中的交流不会对学生正常的学业造成太大的影响,且交流形式寓教于乐,费用也相对较低,容易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其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还有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赴海外企业和公司进行工作体验,既可以得到经验,也可以得到报酬。而交换生项目的学生比重最少,首先是由于此类项目对学生的成绩等方面要求较高,交流时间较长,花销大,并有可能会由于未能及时完成所在学校的课程学习而导致延期毕业,风险较其他项目大,并且可能引起学生家庭的担忧。
4.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我们调研小组成员实赴海外交流项目体验其对于自身发展的影响,并对参加各项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小组实际发放问卷156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问卷发放所设计的交流项目范围广,包括美国,加拿大,韩国,台湾,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交流项目,以管理科学生居多。而具体到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大致分通过正面影响、出现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介绍。
4.1 海外交流经历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正面影响
(1)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知识维度的影响
江苏大学的海外交流项目几乎都是以学术交流的方式进行开展,即学生将赴海外对自己的专业进修深造。学习知识是海外交流项目举办初始的主要目的,也是根本目的。海外有着与本校不同的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海外的阅读、作业、论文等压力推动着本校学生调整方式并适应海外的学习研究模式和节奏,相比较在本校,学生更愿意更主动地学习知识,这也是学生对自己潜能的一次挖掘,这也是海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从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有63.41%的学生参加交流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以专业学习为主,有25.2%的学生参加交流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旅游各半,另有8.13%的学生参加交流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想认识一些世界各地的朋友。此结果表明构成此次问卷的绝大部分大学生赴海外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专业学习和深造,提高自己在专业上的认知深度。另外,72.36%的学生认可并适应海外的教学模式;从授课形式上看,83.74%的同学认为讨论与自学结合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考核方式来看,80.48%的同学认为国外大学的考试方式与国内相比,课堂讨论、课下作业与考试成绩结合,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人性化的考核更科学合理。本研究因为条件所限,没有涉及某项具体技能的学习策略,只是泛泛地了解出国学习对学生学习上的影响。以上数据及其他调研结果表明,海外交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海外大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海外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大一样,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要体现在课堂积极参与与老师的交流,使学生培养了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其次,海外大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大量的阅读是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增加课堂要求来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读,使学生需要在课外完成无休止的海量阅读,在课堂上则是风暴般的交流与碰撞创新思维。
(2)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能力维度的影响
海外学习期间,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显著提升。本调研小组对参与非中国地区海外交流项目的学生进行了海外交流项目对语言能力方面影响的信息收集。在语言知识方面,有63.41%认为自己的发音有提高,66.7%认为自己的词汇水平有提高,有23.57%认为自己的语法水平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学生认为海外交流经历使得他们的语音水平、词汇量、语法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语言学习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学生接受语言输入与交互的机会比在国内的课堂学习环境下要多得多,在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接受的修正输入或听取外国人话语对语言的促进相当的大。针对抗压能力的问题设计分别关于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在“海外交流项目培养了我的适应能力”一题中,受调查者中89.43%选择了“同意”或“非常同意”。而在“海外交流项目培养了我应对挫折的能力”中,也有77.24%受调查者选择了“同意”或“非常同意”。另外,从海外生活的最终适应度来看,超过73%的同学感觉经过努力可以对海外生活非常适应,觉得收获很多。总体看来,国际交流项目对大部分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增强有一定帮助,尤其是适应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与表现能力、学习和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挑战与提升。
(3)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思维方面的影响
海外经历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学生都是一次开阔视野、活化思维的历程。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从学生参与海外经历的动机来看,开阔视野、活化思维,占80.48%。从海外经历的收获与感受来看,82.92%的同学认为有挑战、充实,10.57% 的同学认为简单轻松,共93.5% 的参与者认为达到了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目的。本次调查的问卷中,在“你觉得你从属于哪个概念”一题中83.74%受调查者选择了“中国”,为所有选项中最多。接下来分别为“学院”、“学校”、“国际社会的一员”、“班级”和“某省”。可见,国家意识在当今大学生的观念中占主导地位,尤其当大学生走出国门时意识尤为明显,大学生更愿意以中国人的身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亲身感受异国文化、生活,强烈的对比还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我有勇气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挑战”一题中,82.11%受调查者选择“同意”或“非常同意”。由此可见,当代中国大学生正是抱着迎接全球化的态度参加海外交流项目,与其他文化交流学习;与此同时,海外交流项目也加深了大学生对全球化的理解。总之,通过交流、吸收、学习海外的先进价值观,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正面价值观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自身及未来国家的整体发展将产生长足、有益的影响。
(4)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从海外经历后的职涯学涯规划来看,12.2% 的同学选择国外继续求学,16.26% 的同学在国外寻求就业机会,67.47% 的同学回国求学。对于继续海外深造与海外就业的学生,海外经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问卷结果还显示,35% 的同学认为海外经历在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方面肯定能起到促进作用,59.25% 认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此外,部分海外经历项目例如2+2,3+1,1+1 等,在学生完成海外经历后,同时获得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学学位,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更增加了求职砝码。
4.2 海外交流经历中出现的问题
问卷统计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在海外经历中尚存一定的问题,且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国内外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差异方面。
(1)参与海外交流项目准备工作繁杂。海内外高校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属性、学时、学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选课准备上,反复确认选课信息,以免所选课程学分无法兑换徒增回校后学习压力;相关证件办理周期较长,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在假期期间滞学等待证件下发,耗时耗力耗财。
(2)学生可选择的范围较小。尽管学校近非常注重学生海外交流,但总体上看,与国际知名高校签署的交流项目数偏少,参加的学生人数也偏少。交流项目的层次是指交流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学术水平,交流项目对学生的受益程度。当前与国内高校签署交流协议、开展交流合作的国际一流大学并不多,交流学校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参加交流活动的成果与收获有限。
(3)海内外课程脱节,学习缺乏系统性。学生在校期间的海外经历,从本校跨越到海外高校学习两年、一年、一学期、几个月甚至几周的课程,学习缺乏系统性,有时受对方学校课程设置或者交流学习所在学期开设课程的限制,可选择的课程有限,或者交流学校根本没有设立自己原专业只能修一些其他专业的内容。
(4)文化差异带来的社交障碍方面。65.04%的同学在生活与学习中会和一起去交流的同学在一起,也有一些海外朋友,18.69%基本只和同胞在一起,11.38%和海外朋友在一起多一点,4.89%很少和人交往。对于在与海外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语言障碍,其次是由于不自信。
5.问题解决对策
5.1 与海外已有交流项目的学校加强合作
以学校的名义,对已有的海外交流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海外交流项目中在专业培养方案、教材使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进,简化选课过程,并配以本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与手续办理有关部门进行合作,为参与海外交流项目的大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使得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的准备工作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5.2 扩大交流的规模,提升交流的层次。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开拓渠道,加强与更多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联系,建立双方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争取更多、内容更丰富的符合学生意向的海外交流项目,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在国际知名院校学习、考察、研究、讨论与交流,满足学生参与的需求。根据学生海外交流的地区需求和目的需求,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著名学府的交换学习计划,选送大学生到这些学校开展课程学习和科研实习,提升交流的层次,真让学生受益。
5.3 加强对各海外交流项目的管理,扩大交流成果。
针对短期项目,特别是假期交流项目,学校要着力丰富交流内容,增加语言特训、强化实践交流,科研训练,活跃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使得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可以有更多的收获。而针对长期项目,学校应具体到专业课程的衔接与选择,让学生有适合的课可以选择,着重强调学生学习对方学校的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与对方著名教授的交流与联系,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实践、科研和独立学习、生活能力。
5.4 尊重文化差异,深度融入海外社会
海内外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引导学生接受、尊重这种差异,积极、主动使自身融入海外社会。首先要提升海外经历参与学生的英语等第二外语的水平,同时为其在国内期间创造更多的与外国留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如同班上课、文化节活动等。同时,应该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选修中外文化差异、中外文化比较等课程,提前了解中外文化、价值观等区别,促使学生与海外学生更主动有效的沟通。再次,鼓励学生通过扩大自己的阅读、学习范围,多了解海外经历目的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增加自己的文化储备,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6.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海外交流项目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必须渗透到各个方面,才可以将国际化的成果惠及每位师生,以江苏大学学生海外交流情况为例,此类项目对他们的知识、能力思想和未来发展四个维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提升了国际视野,并增强了自身竞争力。相信江苏大学经过积极地创造条件扩大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协调本校资源、适度调整制度安排后,可以带给同学们更多优质的海外交流的机会和完善的海外交流政策。
参考文献:
[1]李敏.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02).
[2]李向晟,张永华.研究型大学学生对外交流与合作模式研究[J].浙江 统计,2006(12).
[3]钟小斐.高校海外交流的实践——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宁波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
[4]王建军,张永华.大学生海外交流意向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青年研 究,2009(02).
[5]施忆雯,缪岚.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4(1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