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份脱贫申请背后的故事

2017-01-16 08:35周神青郭梦墨
当代党员 2016年24期
关键词:奉节县万山申请书

周神青 郭梦墨

奉节县五马镇干洞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

2016年11月5日,寒风凛冽,气温接近零摄氏度。

上午9点,村便民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却热闹非凡,全村贫困户脱贫工作推进会正在这里召开。

“按照我们镇上划定的脱贫线,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就达到脱贫标准。”五马镇党委书记潘万山介绍。

“我今年的收入已经超过贫困标准线,我要写申请书,自愿退出贫困户。”不等潘万山介绍完,贫困户熊道发便站了起来。

“我也要写申请,我今年的脐橙收入能达到7万元,早已超过贫困标准线。”贫困户刘常贵也紧接着说。

最终,不等推进会结束,现场就有48户贫困户填写了申请书,自愿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贫困户主动递交脱贫申请书,这其实是一个由‘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的转变,这更是一个思想的转变。”奉节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干洞村为何有这么多贫困户自愿申请“摘帽”?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贫困

熊道发是土生土长的干洞村人。

从他记事以来的几十年,干洞村虽然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林地资源,但却一直与贫穷为伴。

“干洞村位于海拔200—1380米之间的斜坡上,雨天山洪暴发、晴天蓄水困难,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是奉节县2004年建制调整后确定的135个贫困村之一,也是市级贫困村。全村1050户,建卡贫困户就占了132户。”奉节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因为穷,村里的青壮年男子纷纷离家外出谋生。

2003年,24岁的村民李成军眼见家里太穷,娶妻无望,毅然外出打工,一走就是十几年。

2008年,40岁的刘常贵种了几百棵脐橙树,等挂果后,却发现出村的道路不畅,脐橙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果子在树上烂掉。

而对贫穷感触最深的是熊道发。

由于生活太过清苦,1994年4月14日,熊道发的妻子头也不回地离家出走。

熊道发唯一的儿子也在2000年3月18日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这方水土养不活这方人啊!”干洞村村支书李兴金感叹。

如何让村里摘掉贫困帽子?五马镇党委、镇政府在沉思,奉节县委、县政府也在沉思。

期待

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把目光放在干洞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林地资源上,决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病害少,种红薯、玉米不行,但种植烤烟和中药材正适合。”奉节县商务局驻干洞村工作队队长吴世维说。

2016年3月,烤烟种植大户刘文星受邀来到干洞村。

在此之前,刘文星一直在四处寻找合适的种植土地。经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干洞村是种植烤烟的宝地。

于是,刘文星决定来干洞村投资种植烤烟。

但是,他打算流转村里土地的想法却遭到不少村民反对。

“种了一辈子地,你们要是把土地流转去了,以后我们拿什么生活?”年过七旬的贫困户谭成孝强烈反对。

僵持之际,吴世维接过话头:“大家祖祖辈辈就靠种庄稼来生活,种来种去把大家都种成了贫困户,现在有了机遇,何不勇敢一点!”

言罢,熊道发立即表示赞同,他决定把自家的四亩土地拿出来流转。

“真的是穷怕了,我希望能够有所改变。”熊道发说。

在熊道发的带动下,村民们大都表示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

就这样,第一期400亩烤烟很快就发展起来了。随之一起发展的,还有200亩前胡的种植。

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撬动”:路基改造、人行便道、人饮安全工程、光伏发电等项目在各方的支持下陆续完成,2000亩油橄榄基地也即将开工建设。

“村里样子变了,要不了多久,我的生活也就好起来了。”熊道发的话里充满了期待。

觉醒

2016年7月15日,熊道发站在村头,仔细地看着一片片即将收获的烤烟。

在他脚下,一片片的前胡也正在茁壮成长。

“四亩土地的流转费,一年能收入1500多元,平时做些帮工,一天还能挣到60元,再加上种的农作物和一些补贴,一年的收入也不少了。”熊道发算了一笔账。

算着算着,熊道发乐了。乐着乐着,熊道发的思想变了,他开始把目光放到自己“贫困户”的身份上来。

“以前成为贫困户,每年的养老保险都是由国家交,现在自己有能力挣钱了,就不能再占国家便宜了。”熊道发说。

同熊道发一样,村里很多贫困户的思想也开始慢慢觉醒。他们通过发展产业增加了收入,也有了想要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想法。

刘常贵曾经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面对两个孩子想要继续读书的梦想,他捶胸顿足恨自己无能,然后向村支“两委”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希望读书的两个孩子能在学校得到相关的教育资助,完成他们的读书梦。

2016年,随着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他家的脐橙没有再出现销不出去在树上烂掉的情况。

“预计今年脐橙收入能达到7万元钱。照这情况,我早就应该把这贫困户的‘帽子摘了。”刘常贵说。

“经过发展,干洞村在今年能够整村脱贫。在这些贫困户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的,大约能占到30%。”潘万山说。

“摘帽”

思想决定行动。

在全村贫困户脱贫工作推进会上,熊道发便第一个主动提出了自愿退出贫困户的申请。

“我脱了贫要是还当贫困户,享受扶持政策,好丢人哦。”熊道发说。

在这个寒风凛冽、气温接近零摄氏度的清晨,在不远处五彩缤纷的群山映衬下,熊道发的心里却暖暖的。

“他们自愿申请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以后,将不再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但以后我们还是会继续做好帮扶,让他们不再返贫,真正实现稳定脱贫。”潘万山说。

潘万山的话让熊道发很是兴奋。而这样的兴奋,他已经持续了一个月。

一个月前,经过吴世维的不懈努力,熊道发离家22年的妻子和离家16年的儿子终于回来和他见了面,并且在村子附近买了房。

“等以后他们都回来了,一起住进新房了,那样的日子就有奔头了,我也就不会再痛苦了。”熊道发说得特别有底气。

猜你喜欢
奉节县万山申请书
团长回村
秦直道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流言
寻找不同年代的入党申请书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生态经济推动重庆市奉节县生态涵养发展实践研究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误差平衡方法——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历史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