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内容”同等重要,是课内、课外联系的桥梁。新的语文课程方案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让语文教学成为大语文教学,使之成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鲜活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摒弃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知这个“桥梁”要有以下设计原则。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因为我们的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特征,以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百炼成钢,经风雨见世面。如果语文活动课不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活动课将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学生只会是凑热闹,应付差事,毫无收获。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让学生见世面
每堂语文活动课都应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和体验,让他们大开眼界,这样才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语文综合实践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吸引他们的东西。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举办辩论会等这样的活动课都能让学生走进语文生活的深层领域,与历史、现实产生共鸣。又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等,让学生走进社会,体会大语文的美妙和博大精深。再如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让学生思辨能力更强,是非判断能力更高。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这样,活动的地点、时间、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科技馆、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活动、周会班会、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还可以是小组间的擂台或巾帼不让须眉的比拼。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贴进学生的实际,要设计好学生摘得到的苹果,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并且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活动课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要鲜活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越,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鲜活有趣的方法是: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不做具体安排,而只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起指导参谋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活了,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进而迸发创新的热情和研究的欲望。活动课的兴趣能让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战斗力和持久力,对语文刮目相待。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经常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地进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活动课不坚持经常,学生的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样的活动课毫无意义,只能是走形式,应付差事。我们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的原则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各种各样的的情况制定一套确实可行的方案,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常态化、系统化。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才淑芹,河北唐山市海港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