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李小姐
您好,有幸可以读到贵刊上期的内容,并与您交流。作为动物保护中重要的分支,候鸟救助备受社会舆论的关注。传媒的作用就是健康的引导舆论,相较于苍白的口号和时间有限的广告,真实的文字报道和照片更具说服力,这也是上期内容的可贵之处。就个人而言,看过上期内容之后,我对于候鸟保护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十分愿意在必要时候响应和配合保护候鸟的相关倡议。相关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现状的报道则是另一个亮点,如今社会的实干派减少,空想派和评论者则越来越多,这显然是不健康的发展趋势,这些工作人员和志愿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应该被全社会所提倡和学习,不光局限于环境保护的领域。
安徽 杨小姐
在没有看《中国周刊》之前,我没有意识到在饭店吃的野味是通过这种方式捕获的。也许是生活的环境问题,在大山里的我到秋天掏鸟蛋、捕鸟、吃野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觉得这是大自然的东西,没有破坏到谁的利益。看完贵刊的候鸟保护以后才知道,原来习以为常的习惯已经危害到保护动物。看到那么多为保护候鸟迁徙而努力的志愿者,感到很自责。以后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劝阻身边那些还在危害候鸟的朋友,也从小让我的孩子知道,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从我做起,为保护候鸟出一份力。
黑龙江 马小姐
作为一个视书如命的读者,在当下,却很难找到好书可读。贵刊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图片也非常精美,内容做得扎实,细细读来,值得回味思索。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首先祝愿贵刊越办越好,继续保持求实进取;其次也想贵刊提出一些小的建议,给各位编辑参考。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触目惊心,贵刊的报道能否再深入一些,抓住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现象,如雾霾等,做追根究底的“文章”,以扩大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