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江豚的目的是保护长江

2017-01-16 09:26钱烨
中国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干流江豚安庆

钱烨

十年前,一次覆盖长江全流域的科考,给全人类带来了一个悲痛的消息,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这不仅意味着一个美好的邻居,从我们的视野当中消失,也再次敲响了警钟,长江水生态,已经到了一个危急的时刻。白鱀豚离去的阴霾尚未散去,以长江为世代家园的最后一种哺乳动物—长江江豚,也走到了某种绝境。

12月18日,在农业部公布的一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当中,一个数字再次击中了众人的心:“如果不采取人为干预措施,预测在未来10余年内,长江江豚种群极可能下降到野外灭绝的临界数量。”—10余年,我们可能只剩下10余年,去拯救一个在长江当中游弋了上百万年的物种—万千物种和睦相处,曾是多么可贵,可如今,人类却像是一个敌人,过度的捕捞、航运、挖砂、建设和污染,让他们无处可退。

长江豚类的保护不单纯是一个物种的保护问题,而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长江江豚的目前的危机,意味着长江生态系统已经遭到致命重创。因此,更多系统性的工作,仍然摆在关心爱护江河湖泊、野生动物,并希望为其竭尽全力的人们面前。任重而道远。

江豚的新家:“C”字形的长江故道

“你是说江猪子撒,昨天在一码头打渔还看到一群,”2016年11月28日,坐在安庆渔民的铁驳船上,去皖河口—长江与皖河交汇地带看江豚,在此水域打渔超过二十年渔民的秦惠兰说。“我们的学生冬天去监测,一般都能看见几头,”力荐去皖河口的安庆师范学院水生生物学博士张晓可也这么说。在长江安庆江段,今年监测发现125头次江豚,是长江干流江段野生江豚群体最密集的区域。

2016年11月10日,8头长江江豚从这一江段捕捞起水,入住相邻的安徽省安庆市西江江豚迁地自然保护区,远离了航运、非法捕捞、污染等因素带来的生命威胁。安庆西江也成为长江流域继湖北石首天鹅洲、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之后的第三个江豚迁地自然保护区。参与此次转移江豚的安庆师范学院水生生物学教授于道平却坦言,对江豚进行这样的迁地保护,实乃无奈之举。“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保护长江”。而江豚就地保护却一直举步维艰。

“希望它们可以在安庆实现上下游江豚的种群交流,”11月28日,乘快艇在西江长江故道巡游时,西江江豚保护救治中心的陈科长说。掌舵的沈先胜今年60岁,在西江未成立江豚迁地保护区之前就在西江长江故道里喂鱼,“以前这里是海口镇的养鱼场,”沈先胜说,C字形的河床两头早在1964年就建坝与长江隔开了,一直作为集体的养殖水域在使用。90年代后承包给个体户,主要养殖四大家鱼、黄颡鱼等,他在西江长江故道里呆了10年,转为保护区后,又留下做巡护工作。

沈先胜每日的工作,就是开着快艇在水面巡逻。西江水面长10公里,是长江下游典型的鹅头型河道,上游出口不通江,下游有闸,丰水期仍与干流相通。丰水期的水域面积可达600公顷,枯水期会减少一半。两岸无工厂,水质清冽,鱼类资源丰富,很适合江豚的生存。

沈先胜每日要用快艇跟踪查看江豚迁徙路线,活动的区域,然后一天喂食三次,以新鲜的鲫鱼或油餐作食。喂食的同时亦要查看两岸有无违规垂钓者,或者撒网捕鱼的渔民。

在快艇沿着河床从上游至下游途中,沿途可看到凤头鷿鷈在水面上潜水。快艇快接近保护站时,前方水面出现了3个黑点,然后迅速沉入水底,不时又冒出,熟悉江豚活动规律的沈先胜说,这群江豚只游到河床拐弯处,就会掉头回来,可能对西江的河床还没摸熟。

下游有三个浮在水面的监测船屋,每隔2公里就出现一个。房子是铁皮搭建的,在水浪中左右摇摆。每个船屋住两个人,下游坝前的船屋上,李玉林招手让我们进去坐坐。船屋内空间极小,摆得下两张床。李玉林是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人,他操着北方平原上的口音讲起自己在水上看守江豚的工作:每日要监测16个小时,主要担心夜间有非法捕鱼者,如电打鱼,可能会误伤江豚,带有滚钩的渔网也可能伤到江豚。这些都是少数渔民非法捕鱼的常见手段。

船屋很小,经不得风吹,夏季丰水期时,加上大风,有次船屋被吹到下游的坝上。“白天又拽回来的,我也不管他,夜间还是照样睡,跟躺在筛子上一样。”

安庆师范学院水生生物学教授于道平说,目前西江故道的监测建设尚待改善,未来希望可以引入30到50头,壮大江豚种群数量。

事实上,西江江豚迁地自然保护区从筹划到建立,前后延宕9年时间。早在2007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已批准在安庆西江江段成立迁地救治中心,但当时苦于承包利益纠纷,于道平只从海口镇政府手里要到10亩水面。为了扩大西江迁地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于道平利用安庆江段长江航道整治的生态补偿款项,向海口镇政府提议,以补偿款项置换河道10年。

“起初向航道部门提出生态补偿款项,他们都非常不理解,”于道平说,甚至向上层领导抱怨,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安庆的经济做贡献,为什么要为江豚保护出钱。经过数次沟通后,于道平扭转了这些人的意见。

于道平给予的解释是,长江河道历史上一直是自然泛滥的河床。鱼类在消落带间的浅水区产卵,在自然通江的湖泊中洄游。但航道整治后,河床两岸的产卵场被直接破坏了,做成了护堤。河床被深挖,尤其在冬季形成U字形河道,缺少食物与栖息空间的江豚,不得不面临往来船只的侵扰,甚至被行船马达绞杀。

数据显示,江豚数量已从80年代的3000多头锐减至现在不到1000头,密集的航运、涉水工程建设与过度、非法捕捞是重要的“杀手”。

诊断:江豚失去了大部分的食物

“迁地保护只是留住江豚的手段,”11月30日刚从上海参加完长江保护研讨会的于道平坐在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办公室内谈道,怎样在长江干流以及最大的两个通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留住江豚身影,才是他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长江江河湖泊中低于1000头的江豚分布呈两个大群体,一半左右生活在鄱阳湖中,剩下的大部分游弋在湖口至安庆的下游江段中。尤其是从湖北鄂州市至安庆枞阳县400公里江段是长江干流中江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安庆师范学院水生生物学的博士张晓可说上月的监测数据显示,共发现125头次。

于道平认为,目前江豚集中在安庆江段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是上游三峡建坝以来,洪水下泄,使得下游荆江江段300公里河床荒芜化。二是下游入海口盐水倒灌,倒逼江豚后退三四百里。目前长江干流中的500多头江豚,从两头向中间集中,过去是连续性分布,现在江豚的栖息地越来越斑块化,最后集中在上下游之间。

除了生态变迁带来的分布变化。湖北鄂州市到安庆枞阳县400公里江段,也是河道曲折、湖泊众多的天然江段,历史上自然通江的湖泊众多,洄游性鱼类种群基数大,利于江豚觅食。

“我记得1986年我刚参加工作,在湖口以下江段寻找白鱀豚,”于道平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语气突然激动地说,“那个时候的鱼多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现在炒到天价的刀鱼,当年一个渔民一晚上就可以捞150斤以上。”

“要知道我当时工资才100多块一个月,”于道平接着说,“刀鱼只卖两三毛一斤。”

刀鱼是长江干流中典型的洄游性鱼类,其传统产卵场也因上游大坝而阻隔,这些年在长江里的种群数量锐减。加上过量捕捞,致使长江刀鱼数量已濒危。长江刀鱼有望在明年被正式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意味着长江刀鱼将禁止捕捞和食用。

以前江湖都是互通的,于道平解释,这些江湖洄游性鱼类可以在枯水期时在湖泊产卵,丰水期到来时回到长江生长。但现在通江湖泊都被围起来搞养殖,入江口不是水利工程就是“迷魂阵”阻拦,鱼失去了产卵场与生长通道,数量自然锐减。

从安庆江段皖河口鱼类数量的调查数据也可见一斑。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张晓可博士对皖河口及其附近4个断面逐月进行了鱼类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35 种,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物种多样性已经严重下降,并且小型化趋势明显。主要是定居性小型鱼类如油餐、餐鱼、短颌鲚。一些历史上常见的大型经济鱼类,如草鱼、青鱼、鳝等均未采集到。一些洄游性鱼类如长颌鲚、鳗鲡和河口鱼类如三线舌鳎、鲻鱼,已完全消失。

“洄游性鱼类数量的锐减,是长江生态系统下降的主要体现,”于道平说,江湖洄游性鱼类占到长江淡水鱼类的80%,这意味着江豚将失去大部分的食物。

推动江湖连通,实现湖泊渔业对于长江干流的生态“反哺”

皖河,是一条发源于安徽省岳西县境黄梅尖南麓的河流,经岳西、潜山、太湖、望江、怀宁、安庆5县1市,在安庆市西郊沙帽洲南注入长江。历史上皖河与长江交汇的河口,因两水向交而成的回水区水流缓慢,河床交界处自然沉积了大量有机物。为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提供了营养床,也是很多鱼类的觅食场所,进而为江豚的生存提供基础。

这段宽阔的入江口,临岸坐着许多垂钓者。“10年前的鱼多着咧,”秦惠兰操着难懂的安庆方言。她的男人姜师傅则不太多话,只说以前入夜可以捞上千斤鱼,现在200斤都打不到。

船缓慢地行驶在航道以外,进入皖河兜了一圈,然后在河口转悠了1个小时,运气不佳,并未看到水面浮出的江豚身影。

“如果是早上9点多,或者下午4点看到它们经过这里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秦惠兰说。讲到安庆江段将成为江豚的重点保护区,秦惠兰担忧道“那会不会影响我们打渔咧。”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对立一直在安庆江面上上演,很难让人意识到的是,这两者之间,理应达成某种和解,相互促进。

事实上,早在2007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就同意批复设立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为安庆市243公里的全江段。但受制于长江黄金水道的经济利益,江豚的就地保护一直难见成效。然而博弈从未止息,2014年,由于顾及对江豚的影响,环保部未予批准安庆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环评报告书,一项耗资近5亿的工程被叫停。

于道平坚持认为,如今长江干流建立起的3处江豚迁地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就地保护,也就是保护长江全流域的生态环境。

既然长江干流的诸多开发与建设难以避免,退而求其次,于道平认为,政府应该像划立生态红线一样,将长江中下游所有的历史上通江湖泊都圈禁为自然湖泊。比如在湖泊众多的安庆江段,由政府出资租借大型通江湖泊如安徽的泊湖,拆除拦网养殖,构建江湖鱼类自由洄游通道,实现湖泊渔业资源对于长江干流生态反补充功能,同时为长江江豚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改善长江江豚原生栖息地的质量,推进长江江豚的就地保护。这样在干流经济建设不受影响的条件下,通过江湖联通,调节长江干流水道的生态健康。

同时,于道平还认为以鄱阳湖为中心,临近长江干流上至鄂州,下及安徽江段,是江豚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占整个种群的80%左右,应该把这个三角区域水生态环境作为整体和重点保护。

不过,就像西江迁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前的种种困境一样,江豚的就地保护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生态修复所面临的阻力,可能只多不减。于道平等学者对于“江湖”的设想,可能还有一段非常崎岖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干流江豚安庆
鱼殇
清代珠江沿江城市空间分布及特征
江豚“归来”
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拖拉机司机的“网络艳遇”
捐精捐出抚养官司,被判担责几多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