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东良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路径探析
焦东良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基础,是用人单位衡量高职毕业生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用人单位和高职毕业生的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和高职学生对自身职业素质的定位。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结合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提出从思想观念、培养体系、第一课堂、自我管理等方面改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用人单位;需求标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路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影响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高职院校和学生自身是否真正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是否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直接决定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能否顺利就业和就业以后能否得到长足发展。因此,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提供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1.1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是指高职学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岗位需求,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等[1]。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和提升;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属于意识范畴,需要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培养,并具有一定的发展延续性。
1.2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特征
1.2.1 职业特征
职业特征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最为鲜明的特点,它要求高职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外,还要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高职教育在重点突出其职业特征的基础上,应结合专业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为基础,重点培养与职业相关的学习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以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技能型应用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需求。
1.2.2 企业特征
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提出这样的办学理念:企业的需求是学校的责任、企业的选择是学校的目标、企业的评价是学校的标准、企业的发展是学校的追求,这是高职教育摆脱“闭门造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一个巨大进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深入了解和吸收企业先进文化,把握企业需求,形成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模式,积极推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心理素质等职业素质等隐性要素,这不仅是企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次调查,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发放《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调查问卷》共计3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35份,收回率为95.71%;对6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单位发放《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调查问卷》共计1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6份,收回率为97.33%。
从调查结果统计中可以发现,学生认为专业素质、适应能力、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是比较重要的。高职学生认为专业素质非常重要,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对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比较忽略,说明高职学生对综合素养培养的意识比较淡漠,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学生认为对今后影响比较重要的职业素质调查统计表Tab.1 Investigation of the more im portant profession quality in the futur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特别侧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经验的积累,而对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觉悟等缺乏应有的重视(如表2所示),这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见表3)。用人单位更加期待高职院校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行为规范的训练、企业文化的教育等。
表2 高职学生认为自身比较欠缺的职业素质调查统计表Tab.2 Investigation of the wanting profession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表3 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最需要加强的职业素质调查统计表Tab.3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ent necessary profession quality of emp loyers
总之,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明显感觉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以及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现状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3.1 高职院校和学生对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对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1)许多高职院校在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存在忽视专业素质培养、对职业素质在学生就业和今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2)高职学生缺乏对职业素质的全面、正确认识,片面追求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对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等隐性职业素质认知模糊,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化,职业定位不够准确,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其标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职业素质自我养成意识明显不足。
3.2 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
许多用人单位认为,绝大部分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质方面却非常欠缺。相对于“一技之长”,用人单位更关注毕业生是否具备“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否具备在基层岗位上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否具备服从和服务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懂得与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否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善于在工作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等等。而这些,恰恰是目前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所欠缺的。
4.1 重新审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2]。另外,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不仅是提升就业竞争力、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重要因素,更是毕业生立足岗位、融入社会和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不论从国家的要求还是现实的需要看,高职教育都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化到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把行业、企业的职业规范融入到日常的行为管理中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要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来重新审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涵[3]。
4.2 建立融教育、教学为一体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来共同促成和实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如组织学生参加早操、文明着装、打扫宿舍卫生等活动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通过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生产性实训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职业意识、形成职业精神;通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质,形成职业能力;通过创业创新培训、众创空间建设,为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通过建立专业兴趣小组,对课堂学习进行延伸和扩展;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4.3 把“第一课堂”打造成职业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树立“第一课堂”是职业素质教育主阵地的意识,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而要把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任务推向“第二课堂”。比如,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实际中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等;在校内实习实训环节,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更要让学生懂得爱岗、敬业、奉献、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岗前、岗上、岗后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核心因素出发,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第一课堂”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能推到“第二课堂”去,切实把“第一课堂”打造成职业素质教育的主阵地[4]。
4.4 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关注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从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有几个现象值得重视:一是高职学生存在“双高双低”的现象,即,就业率高、离职率高,就业质量低、专业对口率低。二是毕业生具备的职业素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用“供给侧改革”思维进行冷静审视和理性思考,按照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和全人教育的理念推进改革。首先,要真正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所需的实质性对接。其次,学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多途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再次,切实加强内涵建设,以质量为核心,坚持特色办学和开放办学,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5 在自我管理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是双向的,学生不能仅仅被动地接受教育,更应该在自我管理中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培养自己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成为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
首先,高职学生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载体。通过对社会需求、当前就业形势和自身特点的分析,明确奋斗目标,尤其是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找准自身努力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并将其贯穿到校园学习、生活、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实现目标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其次,高职学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寒暑假社会实践、社会兼职等,尝试不同的职业角色,在实践中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等职业素质。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行业和企业规范,培养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把行业、企业、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初步转变。
最后,高职学生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由以规模发展为主转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是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主题。面对职业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本文试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路径,以期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董刚.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15-12-10(9).
[3]李淑珍.职业素养是学生成才的根本[J].职业教育研究,2013(8):152-153.
[4]王振洪.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2-08-27(15).
[责任编辑 靳晓颖]
G641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4.020
2016-06-07
焦东良(1980-),男,河南虞城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