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虻 李雅坤
格里格《侏儒进行曲》赏析
李虻 李雅坤
格里格(Grieg, Edward 1843~1907)是挪威作曲家。他6岁随母亲学习钢琴,20岁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后致力于搜集民间音乐素材,钻研民间音乐,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讴歌,表达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挪威民族音乐,成为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他1874年被政府授予终身年俸,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逝世时,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在其浩瀚的音乐作品中,钢琴抒情小品是格里格的重要创作领域。其《钢琴抒情小品》共10册,创作于1864~1901年间,以几十首微型作品表现了挪威秀丽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和民族特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钢琴教学及演奏必备教材之一。《侏儒进行曲》(Op.54 No.3)收录于抒情小品集的第5册,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该曲以谐谑曲的风格——反差鲜明的时值对比、强弱对比、协和与极度不协和和声的对比,诙谐地刻画出北欧民间童话中侏儒——一群活泼小精灵诙谐有趣、生动可爱的形象,深受不同年龄段琴童的喜爱。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由呈示部、中部、再现部3个部分构成,小快板速度。呈示部以前6小节跳音及和弦式半音下行为主题动机进行创作展开,主题动机始终贯穿全曲,形象地刻画出一群有趣的小精灵憨态可掬的形象;中部与呈示部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舒缓、宁静,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又仿佛让我们看到小精灵单纯、可爱的一面;再现部又再现了小精灵天生活泼的形象。全曲有趣、生动又不失音乐性,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群小精灵的生活状态,令人富有想象。
第一部分(1~70)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为基础,重复变化为5个部分:B乐段重复时用模进的方式扩展了3个乐句;A乐段重复时缩减为一个乐句。这部分音乐逗趣、活泼,生动地刻画了小精灵白天精灵古怪的活动情景。
A段(1~10)以左手五度音程轻巧的断奏开始了全曲,从第2小节后半拍开始,右手三十二分音符音阶式级进上行后,立即转为和弦式半音级进下行,构成诙谐、幽默的主题动机,不谐和的音响碰撞为乐曲增添了几分诡异、谐谑和乐趣,形象地刻画了清晨,小精灵开始一天的生活及走路时逗趣的场景。
谱例1:《侏儒进行曲》1~6小节
B段(11~21)右手五音一组的动机化音阶均匀快速地跑动,以三十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悬殊时值反差,与左手的跳音相配合,形象地展现出小精灵上窜下跳的行走方式,使人忍俊不禁,使得音乐更加轻松、活泼、有趣。
谱例2:《侏儒进行曲》11~14小节
22~29小节是起到连接作用的过渡段。左右手一前一后跳跃着逐渐加强地演奏,像极了小精灵们由远及近踩着欢快的步伐,一蹦一跳地向目的地走来。
30~39小节是A段的再现,左手伴奏织体由单音变成了八度,增强了音响的厚度;右手旋律声部高八度再现,扩大了演奏的音域,力度也由pp变为了ff,把音乐向高潮推进。仿佛让我们看到临近中午,小精灵们玩得热火朝天,充满了精神劲,整个森林都因为小精灵们的热情开始热闹起来。
40~62小节是B段的变化重复。右手的演奏升高了八度,与左手八度颤音式弹奏一道,将音乐性格分成了两个层次,使得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音响更加丰富、气氛更加活跃、欢乐,将音乐推向高潮,将小精灵上蹿下跳、调皮欢乐的天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48小节后旋律回到原来的位置,低音变回原来的单音织体,音乐渐渐平息下来,像是狂欢过后情绪地逐渐平复。63~70小节A段的重复仅仅再现了开始的乐句,力度也回到pp,具有第一部分结束及与中部连接过渡的意味,刻画了当夜幕降临时,小精灵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生活。
中部(71~123)优美舒展的旋律在大调上轻柔地奏出,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象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对比。这个部分以二段式结构为基础,先后在D大调与G大调上演奏,强化了对比主题的歌唱性效果。第71小节开始的C乐段由4个平行的乐句组成,旋律富有歌唱性,优美、淳朴,像是进入梦乡的小精灵,可爱、安静、乖巧,与白天的调皮、逗趣大相径庭。第87小节开始的D乐段,一串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轻巧地在指尖流过,停留在四分音符处,为下一串六连音做好准备,既似一阵阵微风吹拂着森林,又像潺潺溪水流经神秘的小屋。在这静谧的夜晚,为小精灵唱起了温柔的摇篮曲。这两个乐段于97~123小节在G大调上重复一遍,刻画了漫长的夜晚,森林、小精灵、微风、溪流都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安静、祥和的动态画面。
谱例3:《侏儒进行曲》70~74小节
再现部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有的版本将1~70小节乐谱重新写一遍,最后一强奏的主和弦结束全曲,构成124~127小节;有的版本直接采用省略的记谱法。时间在流逝,新的一天开始了,小精灵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仍然是那么的有趣、自由,充满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