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福 吕宗德
(南京市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0012)
浅析规模鸡场疫病防控的关键措施
李双福 吕宗德
(南京市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0012)
规模鸡场科学的选择场址与设计场内布局、规范的免疫和消毒、严格的封闭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都是一个疫病防控的关键,或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笔者对各个环节需要把握的关键要点作阐述分析,以便共同做好规模鸡场疫病防控。
鸡场 疫病防控 关键措施
规模鸡场疫病防控是一个鸡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保证的关键,是企业的生命线,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浅析鸡场疫病防控的关键措施并严格实施到位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1)场址要选择地势高、平坦、干燥、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要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
(2)鸡场要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m以上;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动物饲养场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以上。
(3)场区周围要建有防疫沟,一般深1.7~2.0m,宽1.3~1.5m,用砖、石头砌沟壁,内表面光滑且不渗水,水深1m左右。
(4)场区出入口要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处要设置更衣消毒室,每栋舍出入口要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
(5)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要分开,并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生产区内各栋舍之间距离在5m以上,有绿化带等隔离设施;对于种鸡场而言,祖代鸡舍间60~80m为宜,父母代鸡舍间40~60m为宜,商品代鸡舍间20~40m为宜。
(1)建立封闭饲养管理制度,鸡场入口设立明显警示牌,标明“防疫重地,闲人莫入”。外来车辆和人员不准随便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需要进入生产区的,需经严格的卫生消毒后方可入内,并严格限定其行径范围。
(2)要有相对独立的引种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间。隔离舍应建在场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和场区地势最低处,所处位置距离饲养区不少于300m,污水、污物等排放口应处在饲养区排水沟的末端;隔离舍大小应与饲养量相匹配;与其他区域有隔离围墙或围栏;隔离圈的鞋、衣服、饲喂的工具要专用。
(3)要有必要的防鼠、防鸟、防虫设施或者措施。
(4)场内的饲养、管理等有关人员不得从外面购入鸡及家禽产品到场内加工、食用;鸡场不得将经营的畜禽、饲料、兽药等场所设在生产区内,经营场所应与生产区间隔一定距离,并设有物理隔离。
(5)引进的种鸡,需隔离观察30d以上,经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或入群饲养。
(1)鸡场要结合国家和省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和本地区、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实施。
(2)使用合法有效的疫苗。使用强制免疫疫苗应严格遵守生物制品统供管理规定购买或领用,使用非强制免疫疫苗,要从合法的经营单位或生物制品厂家购买,保管好购买发票。
(3)规范使用疫苗。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购买或领用疫苗时应携带保温冷藏器具,回来后要及时冷藏或冷冻,详细登记疫苗的厂家、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疫苗使用前要仔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将疫苗置于室温(20℃~25℃)2h左右,严禁用热开水、温水及含氯等消毒剂的水稀释疫苗,认真检查疫苗种类、瓶是否有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做好疫苗使用登记;疫苗使用时要充分摇匀,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匀质,避免日光照射,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用完,建议超过4h不得使用,应销毁处理。
(4)规范免疫接种。免疫前要对鸡群进行临床健康检查,确定鸡群健康后方能免疫;接种前要准备好免疫器械,选择大小、长度合适的针头,一般冻干苗用7号针头、油苗用12号针头,同时备足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接种时要选择有效部位并严格消毒,方向要准,深度适中,剂量要足,不得随意增减,切忌打飞针,连续注射时要注意更换针头;免疫结束后要留场观察一段时间,确定鸡群无异常反应后才能离开,发现异常要立即救治;并及时做好免疫记录。
(5)建立免疫抗体监测制度,确保免疫效果真实有效。每次免疫3周后,或临近免疫抗体保护期前30d要主动抽取一定比例的血样自检或送检,对免疫抗体检测不合格的鸡群,要及时查找免疫不合格的原因,并进行重免;新调入鸡要在2周内抽取一定比例的血样自检或送检,以便做好新调入鸡群的免疫计划。
(6)保管好每次抗体检测的采样单和检测报告,并结合抗体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要积极征求有关专家和机构的意见,对鸡场免疫程序进行优化。
(1)建立适合本场的卫生消毒制度和责任制。场长要总负责,并落实各区域的卫生消毒责任人。
(2)要确保进出鸡场的通道消毒有效。消毒池内要按比例配比消毒液,可采用0.1% 84消毒液、0.1%过氧乙酸、1%~2%福尔马林、1%~2%的火碱溶液、0.5%~1%的复合酚和5%的漂白粉(氯制剂)溶液等,并经常更换消毒剂品种,交替使用;饲养、管理、技术人员等在进入生产区时,要穿戴经消毒的场内统一提供的鞋、帽、衣物,使用后,要定期进行消毒。
(3)装载鸡、蛋或饲料等运输车辆装运前和卸载后应当对车辆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车辆的内外部及所有的角落、缝隙都要进行清理,未经消毒不得进入场内,以防疫病传入和传出。
(4)生产区鸡舍每天至少清扫1次,每周至少卫生消毒2次,疫病高发季节每天要卫生消毒1次;鸡场办公区、生活区至少每15d消毒1次。鸡场场地、用具等要坚持每星期消毒1次。
(5)每批鸡调出后,鸡舍要彻底清扫干净,最少连续消毒后7天方可转入下批鸡。定期对生产用具进行消毒。非金属设施的消毒,可采用消毒液浸泡的方法。消毒液必须要现配现用,必须在新配制的消毒液中浸泡48h。
(6)鸡粪便必须即时清扫、排污,每周对污水消毒1次,并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运出场外。粪便的消毒,可采用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等方法。粪便进行堆积密封时,密封层厚度必须大于5cm,确保粪便与外界隔离,堆积时间大于21d。
(1)场内要配备有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和解剖室,与生产区要分开,解剖的病死鸡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解剖结束后要对解剖场所进行1次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2)要配备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场所和设施设备。
(3)鸡出现突然病死或死因不明时,鸡场负责人或兽医要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组织或防疫监管责任人报告,并落实好隔离、消毒等临时性的控制措施,做到不出售、不转运、不加工和不食用。
(4)病死鸡不得随意剖检,必要时必须由兽医人员进行检查或进行剖检。诊断为疫病死亡的,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防治;病死鸡必须用不漏水工具送到指定地点进行解剖或无害化处理。严禁在生产场所随意解剖和处理病死鸡。
(5)病死鸡排泄和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采取深埋或堆积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对处理场所、工具、设备、人员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6)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后,处理尸体场所,严禁无关人员和畜禽进入,严禁废弃物外流,并经常撒生石灰或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
(1)鸡场生产、免疫、消毒、检测、投入品及无害化处理记录是疫病防控、溯源管理、疫病分析评估的关键,要切实重视加强档案管理。明确专人负责,设立专门的柜,统一保存记录等档案。
(2)各类记录要及时、真实、规范填写,应填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并有当事人签字。每月要定期清理、分析、归档,分类保管。
(3)鸡场要做好疫苗、兽药、添加剂、饲料等的进出库管理,并做好详细登记。
(4)各种档案要妥善保管,不得有缺损和丢失,至少保存5年以上。种鸡场的档案要长期保存。
[1] 杨艺华,李崇光.当前规模化鸡场疫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0,6(2):138.
资金项目: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项目编号TG(1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