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民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764)
生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控措施
戴春民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764)
生猪腹泻常年流行于猪场,此病危害极为严重,即使诊疗及时,同样会影响长势,增加耗料,降低育肥。病情较严重时,为僵猪主要诱因。重视生猪腹泻病的防控,对提升养猪生产效益大有裨益。
生猪腹泻,多见仔猪。1~3日龄、7~20日龄、断奶后2~3周,为此病发病高峰期。
此病感染后,典型症状:食欲废绝,精神萎靡,消化不良,脱水消瘦,料肉比低。
此病常年流行猪场,及时诊疗及时,同样会影响长势。增加耗料,降低育肥。病情较严重时,为僵猪主要诱因。
仔猪腹泻的危害,对肠部的威胁最大。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残留的大量菌落寄生而居多发酵,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毒素,影响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造成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甚至脱落、坏死,而影响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此,大量未消化的食糜,会随之进入大肠,经发酵产气后形成过量有害酸,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致使机体内大量的水分渗入,在病理上就形成了生猪腹泻的症状。随腹泻症状的加剧,机体将流失大量的营养物质、体内电解质等等,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较严重的可加重致死率。
而就仔猪而言,自身肠道系统尚未健全完善,抗腹泻能力本身有限。一旦机体肠道受到不良应激的作用,将非常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诱发此病。
就生猪腹泻的病因分析,有生理性的、病理性的、营养性的。为了便于区分,笔者自管理层面,将生猪腹泻诱因,大致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
传染性腹泻,有: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诸如: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副伤寒等感染所致。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诸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等。还有,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泻,诸如:球虫、蛔虫等等。寄生虫病性腹泻,这些广泛使用全价饲料,逐步改善喂料管理条件,此类病害大有改善。
非传染性腹泻,有:营养不良造成的腹泻,诸如:低血糖、饲料霉变、吃食有毒物质等等。环境应激造成的腹泻,诸如:气候骤变、湿度大、环境改变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喂料方法不当、药物不良反应、仔猪先天免疫性差等等,都是腹泻发病的主要诱因。
病毒性腹泻包括猪瘟、伪狂犬、蓝耳、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
细菌性腹泻常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包括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猪水肿)、巴氏杆菌(猪肺疫)、沙门氏菌(副伤寒)、痢疾杆菌、魏氏梭菌、葡萄球菌、梭菌(仔猪红痢)、坏死杆菌、丹毒等引起。
寄生虫性腹泻常由线虫、球虫、弓形体、螺旋体、衣原体、附红细胞体等引起。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病毒性腹泻多以寒冷或潮湿时多发。
发病初期体温略有增高,精神沉郁,萎靡不振,背毛蓬松,皮肤松弛,食欲减退,严重时废绝。呕吐、喜卧,拉黄色、绿色、灰色、赤色稀便。病程时间长的可致仔猪部分死亡。一般情况下,体温升高不明显,水样腹泻大多是病毒性。
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肠系膜轻度充血,肠壁充血、个别坏死。重者胃底出血,胃私膜轻度脱落。
因仔猪肠道消化系统不成熟,饲料中蛋白含量高,排泄粪便中含大量未消化的食糜,而表现出来的腹泻症状。可通过降低蛋白比例,改喂易消化的料草,而得到改善。或者,用饥饿疗法,注意口服补液盐。先停喂1顿,后减少喂料量,到常规的1/3,腹泻多数能得到治疗。
因初乳母源水平低,早期摄乳量不足,自身免疫球蛋白数量低,而造成的腹泻。可通过调整母猪喂料水平,仔猪早吃乳、吃好乳等方式,以增强机体抗病水平,而降低腹泻感染概率。同时,注意补饲奶粉、黄芪多糖等等,以缓解发病症状。
如果是应激性腹泻,要尽量减少应激,冷天要注意保暖,保持舍内干燥,换料要逐渐过渡(最少1周过渡时间),转群最好选择傍晚时操作。
如果是中毒性腹泻,要正确鉴别毒物来源,马上停喂有毒物质并进行对症治疗。中毒一般症状是精神沉郁,口流唾液,体温不高或降低。如果是霉菌中毒,在停喂饲料基础上,大群用维生素C,葡萄糖、甘草解毒,口服硫酸镁排毒。稍严重者要肌肉注射维生素C、阿莫西林、地塞米松、安钠咖。有必要的可以进行强心补液。如果是有机磷农药中毒,要肌肉注射解磷定和阿托品,严重者需要静脉滴注10%葡萄糖、维生素C,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生猪腹泻为多见常发病。对此病的防控,除了改善饲喂管理条件,更重要的是,能根据此病流行特点,提前接种防疫疫苗,及时药物保健防控。通常情况下,母猪怀孕前后各30d,用仔猪大肠杆菌苗,分别接种1次,能很好防控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怀孕母猪产前35d,用腹泻二联苗注射1次,对防控仔猪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效果更好些。此外,制定较完善的药物保健计划,在断奶、转圈等情况下,除预防用抗菌药外,注意适量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抗应激类药物,以达到科学高效防病的目的。总之,通过药物保健的措施,调节微生态环境,遏制病原菌滋生,以降低仔猪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
[1] 王忠仪.浅谈猪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62-263.
[2] 陈元坤,周小平,周联.猪轮状病毒腹泻病的诊断方法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11,38(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