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来达杰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牦牛炭疽病多发诱因及防控指导
成来达杰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分析牦牛炭疽病高发的诱因,详细阐述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等,并针对性提出对应的防控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牛炭疽 诊断 防控
牦牛炭疽杆菌病,为炭疽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致病病毒繁殖力极强,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可导致多种动物体感染。其中,以草食性动物易感性最强。被感染的牦牛,明显可见:脾脏肿大几倍,血液凝固不良、尸僵不完全、天然孔出血等等症状。确诊的病死病例,尸体处理不当,可导致此病呈大面积的扩散和蔓延。某种程度上,这是此病在本地呈散发经过的主要诱因。
各种家畜均能感染,它的发病时间急、病程短。其中草食动物如牛、羊、马最容易被感染,导致可视黏膜发绀和天然孔出黑红色血液,而骆驼和鹿稍好;其次就是像猪这样的杂食动物或肉食动物的感受性就较低,不易被感染但其可携带病菌扩大传染,将病畜携带的病原的传染源如其排泄物、尸体等随意抛掷极度易感染猫、狗或其他动物的皮肤、扁桃体和肺等门户,通过这些健康动物经消化道、皮肤和呼吸道感染带菌,从而扩大传播,另外,被污染的骨粉、皮毛也是传染源。
炭疽自然感染病例,病变最典型症状有:急性型、最急性型、亚急性型三种。而且,发病潜伏时间,多数在几天到两周之间。
3.1 最急性型
此病型多数发病较急,往往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典型症状。表现症状:突然昏厥,呼吸困难,黏膜青紫色,天然孔有出血,最后多数暴毙而亡。
3.2 急性型
急性型病例,多数体温高升,至41℃。初期,病畜呼吸困难,心率加速,食欲不好,反应较为迟钝。严重感染病例,瘤胃有鼓胀症状。病牛异常兴奋,行走漂浮摇摆。病程多数在1~2d。
3.3 亚急性型
典型症状:有炎性水肿,向局部发散,尤其集中在皮肤、直肠、口腔等处。最开始症状,有点硬而且热痛。发展到后期,逐渐变冷,疼痛减轻。病程长可达数天至一周以上,而且,有明显的炭疽痈出现。
4.1 诊断方式
由于炭疽病有经过急、死亡快等特点且规定严禁解剖疑似炭疽病例,加大了诊断的困难程度。一般诊断分为几点:一将血液、病变组织和淋巴结做成涂片,在显微镜细菌检查时观察是否有炭疽杆菌;二牲畜是否有出现鼻、口腔、肛门等处是否冒出有凝固状态不良或色如煤焦油状的黑色血液;三为检查牲畜有无淋巴结炎、败血脾等症状并观察出血的部位是否位其于黏膜、浆膜处。
使用上述三种方式进行初步的判断,再通过实验室诊断、镜检、动物接种、串珠实验等方式确认诊断结果。
4.2 诊断要点
由于炭疽病与气肿疽、巴氏杆菌病等疾病有相似处,容易混淆,以下列出区别:
牛气肿疽病处肌肉为黑色,脾与血液无变化,炭疽病会导致脾脏增大且血液凝固不良;巴氏杆菌颈部与脾脏部分同炭疽病相似会出现明显的肿大,但是其与炭疽病不同之处在于血液凝固状况良好。
5.1 炭疽病防控意识淡薄
炭疽病防控不得力,与此病科普宣传不强,牧民防范意识不强,有着很大的关系。本地牧民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对各种疾病防控认识不足,缺乏自身防护意识。加上,本地交通不便利,信息沟通不畅,对炭疽防控知识宣传不到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此病目前防控意识淡薄,而导致此病高发。
5.2 接种防疫质量不达标
本地放牧牦牛,多数在山林地带。长期野外放牧,牦牛野性十足,管理起来较困难。另一方面,开展免疫工作人手不够,导致免疫数量迟迟达不到70%,影响牦牛群抗病能力,而为目前此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5.3 炭疽防控经费不足
对牦牛炭疽病的防控,长期以来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在调查中证实:对炭疽病防控用的经费,除了每年免费发放的炭疽疫苗外,基本上再无其他投入。此外,防疫区内兽医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工作待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导致此病目前呈高发态势。
(1)重视炭疽病危害性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民众意识到此病防控的重要性,逐渐增强民众防控此病的自我意识。同时,注意防控技术指导,切实提升此病防控技术水平。
(2)确保接种防疫质量,接种工作的实施,务必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量,确保免疫接种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此病防控的高质高量。
(3)逐步增加炭疽防控经费投入,逐步改善基层兽医防疫人员的工作待遇。
(4)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防病方针,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确保此病防控的高效性。牦牛养殖区,一旦出现暴发性流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务必立即委派专人到现场指挥应急处理,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积极调查病原,根据此病流行情况实施封锁。封锁期间,禁止任何牦牛及相关产品流向市场,更禁止非疫区动物进入疫区。同时,根据防病的实际需要,对进出疫区的人员、车辆、相关用品等等,都要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注意污染场地的消毒卫生,被污染的垫草、粪便等等,集中深埋处理。被污染的用具、地面等等,用10%热碱溶液,或20%~30%漂白粉,彻底消毒1次,清除舍内致病菌,以控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1] 王玉君,魏黎明.若尔盖县牛炭疽病发病原因及防治[J].阿坝科技,2009,(1):53-54.
[2] 刘慧敏.牛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129-130.
[3] 孙雄,刘尚桔,李恩生.一起亚急性牛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1992,(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