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立 于国荣 王月琴 陈海婷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兽医站,江苏常州 213200)
保持绿壳蛋鸡优质生产的方法
杨 立 于国荣 王月琴 陈海婷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兽医站,江苏常州 213200)
绿壳蛋鸡是近来国内培育的家禽优良品种。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对促进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特色蛋鸡产业,保持绿壳蛋鸡的稳产高产是提高产蛋率和生产效益的关键所在,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保鸡群的高产、稳产,必须把握5个方面的工作,即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鸡群防疫、日常管理、减少应激。
饲养管理 蛋用鸡 环境控制
产蛋鸡作为一个生产机器,不但要在人为创造的环境中生存,而且要发挥其生产性能,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硬件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的硬件环境,包括鸡舍和饲养设备两个方面。鸡舍是给鸡群创造一个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的条件,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剧烈变化,比如冬季外界温度在零度以下,鸡舍温度要保持10℃以上;再比如,夏季外界光照时间长达11个小时,育成鸡舍的光照仅为8h,这就要求鸡舍有良好的隔热和避光性。饲养设备是鸡舍创造适宜的生活、生产空间,一般要确保12cm的采食长度和每4只鸡一个乳头饮水器。
稳产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主要围绕“稳”字做文章,它主要包括日常料、水、光、温、风的管理。(1)料:养鸡除了掌握饲料品质的检验、料号更换和减少饲料浪费的方法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1,定时定量喂料对鸡群的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每天定时喂料2~3次,同时注意鸡群的耗料情况。第2,适时调整喂料计划与次数,夏季气候炎热,中午前后气温高,鸡群采食量很少,所以又必要调整喂料时间和喂料次数,在早晨和晚上提前或错后喂料,以保证鸡群能够得到充足的采食量。冬季气温低,产蛋鸡采食量大,除了增加饲喂量外,要适当调整饲料配方,减少不必要浪费。第3,特殊时期的饲料管理,当鸡群在某种情况下发生病理变化时,可改变饲料的适口性和补充营养,有利于恢复鸡群体质,提高产蛋率。(2)水:充足的饮水对鸡群的稳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持新鲜的清洁的饮水,有利于鸡群的稳产和疫病的控制。因此必须及时供应充足的饮水,每天要有人查水,检查饮水系统是否有断水、漏水现象。为了保证饮水质量,应该使用自动饮水设备,每周可选用高锰酸钾或百毒杀等对饮水管消毒一次。(3)光:产蛋期间的光照是维持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蛋鸡养殖必须掌握“只增不减”的原则。育成鸡转入产蛋期间,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由原来9~10h逐渐增加,第1周增加30min,以后每周增加30min,直到每天光照达到16h为止。产蛋期不应随便变更光照程序,鸡体所处位置的光照强度应达到10lx。(4)温:温度不仅影响鸡只的采食量和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也会影响鸡群的产蛋率、蛋重和蛋壳质量等,蛋鸡的适宜温度应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标准。一般蛋鸡的适宜温度是14℃~31℃,维持较高经济效益的限度温度是25℃~28℃。夏季高温季节应加强鸡舍的通风,并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冬季要做好保温措施,舍内温度不低于10℃。(5)风:产蛋期的鸡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因此舍内CO2、N2、H2S的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通风,污浊空气不仅会影响鸡群的产蛋率,而且会诱发很多的疾病,增加鸡群死亡,因此产蛋期间有效通风换气。但在通风过程中,要合理处理温度与通风之间的矛盾,及时根据季节、气温不同来调整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的清新。
产蛋期间产蛋的生理变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产蛋前期和生产高峰期,任何饲养营养方面的问题对产蛋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都很大,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因此一定要保持饲料质量的可靠和稳定。
首先,减少人为应激。蛋鸡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保持消毒、喂料、捡蛋、打扫卫生时间的稳定和次数的固定性。其次,对于管理中无法避免的应激因素,如转群、投药、免疫、清粪、调整鸡群等,在应激因素产生前要进行积极的预防,提前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最后,有效预防和控制因季节因素对鸡群产生的应激。在整个产蛋阶段,要密切关注季节变化导致的环境温度变化,有效处理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温,把握温差过大所带来的应激。
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定期的预防性投药和常抓不懈的环境消毒是鸡群发病的良好保障。首先,为了保证蛋鸡在产蛋期间避免疫病和野毒的侵袭,必须确保产蛋高峰期间鸡群各种抗体有效、均匀,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在开产前及时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对于抗体水平不合格的要进行及时的补充免疫。其次,有效的控制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每周定期对舍外环境消毒,在春秋疾病易发期加大消毒力度,舍内每周消毒2次以上,消毒时注意从上到下,不留死角。最后,及时进行预防投药,以确保整个鸡群始终处在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