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核心经典

2017-01-16 21:00周鸿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医案理论体系

周鸿飞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理论探讨】

论构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核心经典

周鸿飞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近年来中医学术发展契机良好。只有深入学习经典著作,才能打下良好学术根基,才能取得较高学术成就。故综合前贤见解,仿儒家十三经之例,拟将《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脉经》《中藏经》《甲乙经》《温病条辨》《本草从新》《医方集解》《古今医案按》等13部医籍列为构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核心经典著作,其“理、法、方、药、针、案”齐备,且具有内在的学术逻辑关联性,可作为最具基础性的中医学术入门与研究用书。

中医理论; 经典著作

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多年时间里,中医成为持续热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荣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更激起普罗大众对中医的热切关注。2016年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将“全面做好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列入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项目。然而自从上世纪末西学东渐,中医学术遭遇了生存危机,近百年来如何传承中医学术,始终是萦绕不去、无可回避的大问题。任应秋先生曾言:“乏人乏术难后继,中医中药总先忧。传承未解穷薪火,侈口创新缘木求。[1]”明晰中医学术的根基,构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十三经”,这是全面做好中医药理论继承工作的最根本问题。

1 中医学术根基在经典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自1980年第3期起开辟专栏“名老中医之路”,曾经陆续发表97名当时全国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回忆文章,着重介绍他们走过的治学道路和积累有年的治学经验,从中可见一个学术共识:深入学习中医经典,才能打下良好的学术根基。

近现代大凡取得一定学术成就、拥有较高临床造诣的名老中医,无不强调经典古籍的重要性。如李克绍先生说:“中医学的根抵是什么呢?就是《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这些经典著作,对于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则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掌握这些,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把中医学得根深蒂固,是不可能的。[2]”中医现代教育模式实施已近百年,与之配套的新编教材体系渐趋丰富。然而,莘莘学子被新编教材引入中医门墙之后,欲求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并在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能在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有所造诣,则仍须深入研读经典古籍。

2 何谓经典

所谓经典是指具有权威性的、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学术著作。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言“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一直在中国文化史上居于主导地位,其核心典籍由最初的“五经”(《易》《书》《诗》《礼》《春秋》),逐渐发展衍化,至南宋时定型为“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孝经》《论语》《孟子》),由此构成儒家问学必读经典,为儒家文化最为核心的学术构架基础。比拟之下,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亦有类似“十三经”的经典著作,在中医学术界,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为其他医学典籍所不及。

唐代太医署教学及考试基本书目为《明堂》《素问》《黄帝针经》《本草》《甲乙经》《脉经》,这些科目基本囊括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药物学、针灸学及脉学方面的知识[3]。宋代在以上科考书目基础上,将《伤寒论》列为方脉科必学书目,因其深远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医学术研究的基本书目。

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系列图书时,明确提出“本教材取材于四部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历代名著的基本内容”,可算是当时中医教育界的共识。另有一说,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列为“四大经典”,其要点在于将明清时期渐兴的温病学说纳入了经典考评体系。

任应秋先生认为,虽然中医学丰富多彩,文献记载气象万千,“但它总有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灵枢》《素问》《伤寒》《金匮》等几部经典,把这几部经典弄通了,在祖国医学领域中,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1]41。并曾于1963~1966年间,身体力行类分整理10部经典著作,包括《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脉经》《中藏经》《甲乙经》《太素》[1]10。在此工作基础上,2001年5月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十部医经类编》,所收书目列《诸病源候论》,未收《太素》。根据1982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人民卫生出版社曾组织全国中医专家学者进行中医古籍整理工作,并陆续出版《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40余种,其中作为重点研究整理对象的,即是任应秋先生所主张的10部经典著作,加上《诸病源候论》共计11部。

3 中医学术“十三经”

综合权衡古今先贤以上各种观点,详细考察历代中医学人成才之路,综其学术大要,分析中医学术体系架构组成,切合中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将那些构成中医学术根基、欲窥中医学术门墙而必读不可的经典著作,从浩瀚无垠的中医学术文献典籍中遴选出来,对于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实践中医、传承中医等都将具有重大学术意义。仿儒家十三经之例,可将《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脉经》《中藏经》《甲乙经》《温病条辨》《本草从新》《医方集解》《古今医案按》等13部著作,列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核心经典。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素问》等前9部著作历经时间与实践之检验,其学术价值与重要地位一如前贤公论,此不赘言。

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虽为晚出之作,却是温病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本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张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而治之有方,在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温病学说体系,已成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神农本草经》之后,在历代医学实践过程中,对各种药物功效的认知不断丰富。清·吴仪洛所撰《本草从新》载药721种,是在《本草备要》基础上重订而成,取其“卷帙不繁,而采辑甚广”之长,补其“杂采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对药物真伪、同一药名而性味功用所以不同以及修治等都一一述及。本书分类仿《本草纲目》,但更为简明实用。

明末清初·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搜集切合实

用方剂800余首分列21门,以《内经》理论学说为指导,以仲景学说为基础,裒合数十医家硕论名言,对所采集方剂予以诠释,每方论述包括适应证、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方剂专著,对今日中医学人来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古今医案按》为清·俞震著共10卷。本书按证列目,选辑历代名医医案,上至仓公下迄叶天士共60余家计1060余案,通过按语分析各家医案,对其学术思想择善而从;并结合临床经验,析疑解惑,明确指出辨证与施治的关键所在,为研究前人医案难得佳著。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专研,事半功倍。”欲由中医理论学习而入临床实践,本书可为首选。

综上所述,这13部著作“理、法、方、药、针、案”齐备,较为完整地涵盖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且具有内在的学术逻辑关联性,而不是简单的图书拼盘。无论中医从业者还是中医爱好者,无论初涉杏林者还是沉潜已久者,无论关注理论研讨还是注重临床实用,无论深入学术研究还是一时文化涉猎,都将从中获益良多。

4 结语

近百年来,中医学术朝野颇有一种风气,对于中医自身理论阐述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有意援引其他领域理论言辞以壮行色,或借现代科学或借佛道性理。老子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中医学术理论体系有其自身的学术理路,有其自洽的发展动机。解决学术传承问题,正如前文所述,经典学习是最基础的入门路径,而临床实证是学术理论发展的不竭源泉。根基在此,坦途在此,何必他求?

[1] 任应秋.任应秋医学论文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39.

[2] 周凤梧,张奇文,丛林.名老中医之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0-151.

[3] 王振国.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6:163.

2017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于1995年元月创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收录期刊。期刊网站:www.zyjc.ac.cn

本刊设有理论探讨、中医方法学、实验研究、中医多学科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方药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临证验案等栏目,适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临床人员阅读。

国内刊号:CN11-3554/R ;国际刊号:ISSN 1006-3250

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月28日出版。每册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外邮发代号为:M-4690,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订阅;国内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内邮发代号为:80-330;亦可向本刊编辑部汇款邮购。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收,邮政编码:100700,请在附言栏中写清欲购期刊年度、期号、册数及联系电话。

周鸿飞(1980-),男,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文献与基础理论研究。

R222.19

A

1006-3250(2017)05-0595-02

2016-10-27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医案理论体系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美在意象:钧瓷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性考察(一)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