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梅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748100)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分析
段雪梅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748100)
我国奶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出现过几次较大的波折,尤其2008年 “三聚氰胺事件”一度使我国奶产业陷入冰冻期,对国民心理和制奶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很多奶企也因此日渐萧条、走向末路,后来在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奶业逐渐复苏,重新步入正轨,但仍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奶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农业部1998年提出 “奶业结构调整计划”,到2000年真正起步,到现在也就是16年。在这16个快速发展的年头里,有些矛盾越积越深。譬如现在很多乳品企业发展的理念都是“要市场不要牧场”。在这十多年里,都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发展市场,不关注奶源基地的建设。在畜产品中,奶业的产业链是最紧密的,其紧密程度就表现在它产品的特殊性上。如生产生猪、家禽等的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就与加工企业不同,奶农对企业的依赖程度远远比鸡、猪养殖户大得多。这种现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比如质量安全问题,当行情不好时,企业的奶源过剩,压制价格;当行情好时,什么奶都要。不好的时候,企业算计奶农,好的时候,奶农算计企业。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谈优质优价。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多以农户分散饲喂为主,奶牛养殖规模小、分布散、水平低的现状较为明显,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方式落后;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进程缓慢,良种覆盖率低;饲料结构不合理,优质饲草饲料供给不足;奶牛防疫、环境保护的标准规范实施不到位;致使奶牛单产低,原料奶质量难以保证。目前,部分乳制品企业仍比较困难,另外养殖与加工环节没有稳定的联结机制,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造成产业发展不协调、不稳定。
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消费市场培育滞后。乳品加工企业为了占领和争夺市场,采用价格战、广告战、捆绑销售等方式,形成了恶性竞争,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同时,我国奶业发展有重量轻质的现象,在肆意扩量的同时,奶企、奶牛安全意识没有跟进,生鲜乳及乳制品安全存在很大漏洞。
通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奶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奶牛存栏数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奶牛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奶企产能、设备装备、科研创新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产品花样也推陈出新,更适合消费者口味,是食品工业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市场环境不断完善,销售网络不断扩大,销售品种日趋丰富,繁荣了乳制品市场,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由于上述产业基础的不断加强,增强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牛奶是人类“最接近完善”的食物,是城乡居民优质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已由过去的特种营养品转变成为大众性食品。据多项数据表明,牛奶的消耗量与人均GDP息息相关,根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GDP的增速,牛奶消费势必成为一大热点,同样牛奶作为生活品质的一大象征,也势必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必需品。就按每人一天一斤奶来计,我国年需奶量将达到3亿吨,所以,我国奶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能够支撑奶业长久发展。
奶业是惠及全国16亿人口的重要产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各有关部委也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同时颁布了一系列国家和行业的奶业标准。奶业产业政策明确了奶业的地位、发展奶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明确了从牛奶生产、乳品加工到市场消费各环节的重点措施;明确了发展奶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建立奶牛政策保险制度,对乳品企业收购原料奶贴息贷款和库存奶粉储备补贴等,这些政策为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奶业是一个多元产业,是由种草、养牛、产奶、制奶、销售为一体的集成产业,这就要合适的配置每个“单元格”的产能,把好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三聚氰胺事件”的再度发生。奶业产业链中价格是重中之重,只有趋于合理的价格,各个环节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生产,适宜价格的形成离不开联结机制的建立,但是也要注重管理,避免联结变相成为一种垄断组织,驾驭到市场之上。因此各级政府要主导建立大产业链,不能产生奶企实力割据的局面。
利益联结是形成大产业链的基本,只有从种、养、加、销全面考量,制定可行的联结机制,将一盘散沙切实的连在一起,才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大集体,在稳固发展国内奶业的基础上,进军国际奶业市场。
奶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产业,纵观我们奶业发展历程,复杂而艰辛,唯有立足当前国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才能将奶业做大做强,扶植其为惠民富农的主导产业。
S855
B
1003-8655(2017)05-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