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7-01-16 10:24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分泌物犊牛感染率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畜牧兽医局,辽宁沈阳 11050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康平县养牛业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犊牛感染后,生长发育迟缓、停滞,死亡率大大增加,给康平县的养牛专业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

本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鹿及小袋鼠。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病毒。绵羊多为隐性感染,但妊娠绵羊常发生流产或生产先天性畸形羔羊。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猪的感染率很高,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呈亚临床感染。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本病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不论放牧牛或舍饲牛,不论或大或小均可感染发病,发病率通常为5%,其病死率为90%~100%,发病牛以6~18个月者居多;老疫区则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本病常年均可发生,通常多发生于冬末和春季。本病也常见于肉用牛群中,封闭饲养的牛群发病时往往呈暴发式。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39.5℃~42℃,稽留4~7d,病畜精神沉郁,离群呆立,不愿行走;厌食,弓腰,被毛粗乱,鼻镜发红、干燥,鼻孔有水样分泌物,2~3d后鼻镜及口腔黏膜迅速糜烂,流涎或泡沫样分泌物,开始腹泻。粪便灰白色或淡黄色,呈喷射状或黏液状排出;粪便经常带有黏液和血液或黏膜样分泌物,个别病牛有蹄叶炎或蹄部皮肤坏死溃烂,导致跛行。

慢性型:牛很少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但体温稍高于正常的体温。特征症状是鼻镜上皮的糜烂,眼常有脓性分泌物,齿龈、唇部内侧发红。母牛在妊娠期感染本病时常发生流产,或产下有先天性缺陷的犊牛。最常见的缺陷是小脑发育不全,共济失调,或不能站立,发育不良,生长缓慢,饲养困难,有的可能盲目。

3 解剖症状

该病是由牛腹泻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为特征。剖检可见病牛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前段黏膜的广泛性溃疡或弥漫性坏死。呼吸系统的弥漫性损伤包括腹侧胸膜和气管黏膜的无炎症迹象的点状或瘀斑状出血。10%的病例表现有喉、气管水肿。食道黏膜糜烂,瘤胃可见出血和糜烂,真胃水肿和糜烂。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卡他性炎症,盲肠、直肠有卡他性、出血性、溃疡性以及坏死性等不同程度的炎症。在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有出血斑及溃疡。

4 诊断

在本病流行时,可根据其发病史、流行病学、解剖症状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须依赖实验室诊断。

5 防控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治疗应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和输液疗法对症治疗,减少损失。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可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在该病暴发时,应用干扰素、免疫球蛋白进行对因治疗。平时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牛舍保温工作,减少应激。由于本病病毒与猪瘟病毒在分类上同属于瘟病毒属,所以,猪对本病病毒的感染率日趋上升,不但增加了猪作为本病传染来源的重要性,而且因为有共同的抗原关系,使猪瘟的防治工作变得复杂化。对病牛要隔离治疗或急宰。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水平是减少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引进新的犊牛、种母牛时的严格隔离检疫制度;严格的消毒措施;预防畜群与潜在感染和发病动物接触;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母牛配种前监测该病是否阳性。规范养牛小区管理,科学调配饲料,提高犊牛体质,增强预防意识,减少该病的发生。目前可应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来预防和控制本病。

猜你喜欢
分泌物犊牛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