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娜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辽宁 沈阳 110101)
为了对本市12~14岁青春前期青少年学生的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对策。本研究于2016年1~6月调查研究了本市初一和初二青少年学生的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现做如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本市城区、农村学校10个班级的初一、初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学生400例,男生和女生各205例、195例;年龄为12~14岁。
1.2 方法:①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营养知识、饮食习惯、饮食行为、生活方式、体质量关注、体育活动、学业情况、健康状况、社会和家庭环境。②实验室检查:安排经疾控中心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测定,测量应根据相关方案的规定来实施;选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氰化高血红蛋白测定法来测量血红蛋白,仪器选择XH-1型血红蛋白仪。
1.3 贫血判断标准:对于12~14岁青春前期青少年来讲,如果血红蛋白水平≤120 g/L则判断为贫血。90~120 g/L则为轻度贫血;60~90 g/L则为中度贫血;30~60 g/L则为重度贫血。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情况:在所选择的400例学生中,共发现38例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9.5%(38/400)。而在205例男生中,共发现缺铁性贫血12例,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5.9%(12/205);在195例女生中,共发现缺铁性贫血26例,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3.3%(26/195);在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
2.2 影响因素分析:在对其他条件进行控制不变的基础上,年龄增加、偶像体型、想吃更多的动物内脏、豆奶粉、奶粉、想对体质量进行改变、有减肥建议、过去半年身高增长能让贫血发生率有效降低。女性、喜欢吃肉、午餐地点、节食对体质量进行控制、过去1年参加聚会次数以及选择减肥药对体质量进行控制等则会让贫血发生率增加。
对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缺乏控制体质量建议、过去1周应用药物减肥和贫血发生有直接关系。
对于12~14岁青春前期青少年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身体功能、形态以及生殖系统等也开始逐渐变化和成熟,同时发生能量平衡失调或营养缺乏的概率也更高,从而引起发育障碍,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1]。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在所选择的400例学生中,共发现38例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9.5%(38/400);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12~14岁青春前期青少年学生的营养状况,然而依然存在缺铁性贫血的现象;而且任何地区、年龄以及经济状况都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以上情况提示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营养知识和健康意识,对学生的应用加以关注和重视,对其膳食进行合理指导,并对体质量控制范围进行检疫,加强营养教育,进而来对学生的不合理饮食行为进行改善[2]。
本研究中,在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女生更容易出现偏食;另外在生理发育方面,男生和女生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女生来讲,在12岁左右开始进入到青春发育期的突增期,体质量和身高开始快速增加,营养素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月经期失血机体对铁需求量也会上升,如果女生没有重视身体发育的特殊性,饮食摄入不合理就可能引起贫血;除此之外女生追求苗条的形体,节食、减肥而引起营养摄入不足,缺乏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科学的饮食习惯均可能导致贫血[3]。
近年来,本地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家庭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营养产品也越来越多,饮食水平快速提高和改善,进而也让城乡之间的贫血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习惯应健康,用餐应科学,防止出现部分发达国家的覆辙。本研究中,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缺乏控制体质量建议、过去1周应用药物减肥和贫血发生有直接关系。结果显示缺乏合理的营养指导来对体质量进行控制,会对贫血的发生产生直接影响。社会应对青少年学生的缺铁性贫血加以关注和重视,对科学的营养知识进行积极宣传,对一日三餐进行平衡和合理安排,对饮食结构进行改善,让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除此之外还应对铁强化食品进行大力推广,最终让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有效降低。除此之外药物减肥也会对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有关的机制还应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总之,在12~14岁青春前期青少年学生中,依然存在缺铁性贫血问题,因此应加以关注和重视,加强饮食指导和体质量关注,让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营养均衡,饮食合理,让其能健康成长。
[1] 季成叶.中国学生贫血状况的动态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81-83.
[2] 广立,韦镇萍,杨庆松,等,镇江市12~14岁青少年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09-411.
[3] 王陇德.中国2002年营养调查之一——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