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波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
孙海波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内,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一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和胺碘酮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研究组对治疗总体满意率(93.3%)要比对照组要高(86.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临床效果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1-2]。室性早搏是室性心律失常最初的表现,如果不能对其及时进行控制,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给患者生命造成不同程度威胁。为此,及早诊断,及早接受治疗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相关实践调查发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效果,本文主要是以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作为代表,探讨胺碘酮临床具体疗效,详细过程如下。
1.1 一般资料:主要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和胺碘酮治疗方法。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2例和28例,对照组中,年龄为41~79岁,平均年龄为48.6岁;研究组中,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47.6岁。对于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均意识清晰,且自愿参加研究。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经过医护人员的仔细分析和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背景、学历、病情、文化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利多卡因治疗方法:使用50 mg的利多卡因给患者行静脉注射,接着再给予1~4 mg/min维持静滴,如果没有效果,在30 min再使用50 mg利多卡因继续进行静脉推注,如果有效,则给予患者1~2 mg/min维持静滴。确保1 h内利多卡因的用量≤300 mg,20 h内≤1200 mg,持续维持48~72 h[3]。
研究组接受胺碘酮治疗方法:在生理盐水中加入150 mg胺碘酮并稀释至20 mL,于10 min内向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再给予1~4 mg/min维持静滴,6 h后逐步把胺碘酮剂量减至0.5 mg/min,等到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的时候或者偶尔出现室早时候,可停止静脉给药。给患者口服200 mg胺碘酮,1日3次。1周后再改为1日2次,1次200 mg;2周后1日1次,1次200 mg。治疗期间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3 效果评价:最终结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治疗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等级。治疗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30×100%。患者对最终治疗结果可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治疗总体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30×100%。
1.4 统计学处理:将研究结果的数据输入SPSS22.2软件包,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用用以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用以表示计数,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那么可以判断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其中,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17例、8例、5例;研究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20例、9例以及1例。
2.2 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满意率(93.3%)要比对照组要高(86.7%),组间数据对比具备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其中,对照组中,临床治疗满意、非常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别为16例、10例、4例;研究组中,治疗满意、非常满意以及不满意的分别为19例、9例以及2例。
近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该病不但扩大心肌梗死面积,给已缺血的心肌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影响到血流动力学,还会容易导致心功能快速发生恶化。如不及时接受治疗控制,给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增加病死率。临床中一般采用利多卡因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但由于该药因为作用时间段,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患者可接受度不高[4]。
近年,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大量的实践调查证明,采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在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心室纤颤以及抢救心跳骤停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利多卡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5]。胺碘酮属于一种广谱剂,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有效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进一步减少窦房结自律性的发生次数,降低传导速度,避免给动作电位及静息膜电位高度产生影响。其不但能够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对于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具有显著作用,最重要的是不会给心、肺、甲状腺等产生不良反应,效果安全可靠。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①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结果总体满意率(93.3%)要比对照组要高(86.7%),组间数据对比具备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采用胺碘酮治疗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该治疗方法值得患者及其家属信赖,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1] 李巧春,李巧华,肖景刚.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4):777-779.
[2] 户生信,李军龙.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4,33(8):991-993.
[3] 王洪.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21):156-158.
[4] 姜志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2):661-664.
[5] 谭湘恒,杨祖福,王秀刚,崔艳芳.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15):111-114.
R542.2+2;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