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冰冰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分析
都冰冰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54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54例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血脂、斑块面积、颈动脉IMT(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组间统计比较,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2组治疗后LDL、HDL、TG、T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对其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主要危险因素。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直接性关联,早期预防和治疗CAS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相关研究发现[1],阿托伐他汀稳定并逆转斑块、降脂的治疗优势特别适用于脑卒中CAS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分析与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①完全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经MRI或头颅CT检查发现病灶;②发病时间≤72 h,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脑部器质性疾病、出血性脑梗死者;②年龄≥90岁,且血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③原发疾病病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28例,患者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7.5±5.4)岁。其中合并血脂异常20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25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9例、25例,患者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8.9±5.3)岁。其中合并血脂异常23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21例。统计比较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指导患者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每次0.1 g,每天1次,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93819,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20 mg)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每月对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进行1次检查,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血清中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TG(三酰甘油)、TC(血清总胆固醇)等变化,记录相关数据。采用颈部血管超声对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评析:选择版本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所有有关数据,血脂检测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等均使用描述,组间对比予以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2组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参照组治疗前TC为(5.99 ±0.81)mmol/L,TG为(1.96±0.63)mmol/L,HDL为(1.83± 0.53)mmol/L,LDL为(3.82±0.93)mmol/L,治疗后分别为(5.88 ±0.73)mmol/L、(1.87±0.68)mmol/L、(1.74±0.60)mmol/L、(3.41±0.70)mmol/L;观察组治疗前TC为(6.17±1.07)mmol/L,TG为(1.98±0.81)mmol/L,HDL为(1.77±0.45)mmol/L,LDL为(3.78±0.86)mmol/L,治疗后分别为(4.13±0.72)mmol/L、(1.55 ±0.41)mmol/L、(2.16±0.64)mmol/L、(1.09±0.36)mmol/L,组间比较,参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2.2 治疗前后2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比较:参照组治疗前、后IMT分别为(1.45±0.12)mm、(1.23±0.14)mm,斑块面积分别为(0.88±0.56)cm2、(0.67±0.51)cm2;观察组治疗前、后IMT分别为(1.44±0.43)mm、(1.03±0.11)mm,斑块面积分别为(0.87± 0.53)cm2、(0.51±0.31)cm2;组间统计比较,2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
C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不断变化,其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且斑块的稳定性会对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不稳定斑块极易诱发斑块破裂现象甚至形成血栓,最终引起缺血性脑卒中[3]。内在斑块的易损性和外在血液动力学触发与斑块的破裂风险密切相关。稳定并进一步缩小斑块,对斑块的发生、发展进行控制,对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他汀类调脂药物目前已经在高脂血症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非常独特的调脂作用,对抗动脉硬化和稳定斑块具有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属于HMG 2COA(羟甲基戊二酸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其对胆固醇的限速酶具有合成功效,主要通过特异性抑制竞争这种酶而达到对胆固醇合成进行抑制的作用,促使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表达得以增强,加快血液中LDL和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速度,从而发挥调节血脂的功效[4]。
阿托伐他汀作为HMG-COA的新一代还原酶抑制剂,其可降低血浆LDL-C浓度,对TG合成予以抑制,同时对HDL-C浓度进行明显提升,本品为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可使血中斑块内脂核显著缩小,使斑块表面张力减少,并对斑块纤维帽予以稳定,尽可能使斑块稳定[5]。在本组实验之中,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及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同参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1] 蔡敏,马璟曦,罗春阳,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7):656-657.
[2] 吴威.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 (18):4459-4460.
[3] 马璟曦,蔡敏.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16):1835-1836.
[4] 李强,凌芳,聂德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6):1 598-1600,1603.
[5] 朱杰权,许晓跃,诸苏杭,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14):91-92.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