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艳
(吉林省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跟踪护理在提高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价值分析
李荣艳
(吉林省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跟踪护理在提高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抽取94例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2组,护理组(n=47)应用跟踪护理,对照组(n=47)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用药疗效。结果 护理组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是95.74%(45/47),其HBV-DNA转阴率是91.49%(43/47);对照组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是76.60%(36/47),其HBV-DNA转阴率是65.96%(31/47);2组指标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跟踪护理在提高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显著提升其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用药疗效,值得借鉴。
跟踪护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为确定跟踪护理在提高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临床价值,将9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予以跟踪护理、常规护理,现报道2组用药疗效和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如下。
1.1 临床资料:9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自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到医院就诊,无精神病、过敏体质者,并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按随机抽签法将上述94例研究对象分成护理组、对照组,均47例。其中,护理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为23~74岁,平均年龄为(51.25±4.35)岁;病程是2~13年,平均病程是(9.28±1.32)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为24~74岁,平均年龄为(51.26±4.31)岁;病程是3~13年,平均病程是(9.29±1.30)年;以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患者之间平均年龄与病程等基线资料的对比,结果提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告知患者用药剂量、时间,叮嘱其遵医嘱用药,保证用药剂量规范,并讲解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基本知识,告知其饮食禁忌,鼓励其保持良好心情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护理组应用跟踪护理,其护理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责任护士需每周通过电话进行1次随访,每个月门诊1次,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指导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者停药等;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督促患者来院复诊,详细记录其复诊结果,并根据其用药后病情、体征等变化,依据其实际情况调节用药方案;②饮食跟踪护理。告知患者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节制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等食物为主要饮食结构,戒烟酒,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暴食暴饮等。如果患者存在腹水、水肿、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依据其尿量控制其对钠盐、水分的摄入。其中,水分摄入量可依据其前一日尿量为基础,增加500 mL,钠盐摄入量则控制在0.5~0.8 g/d。③心理跟踪护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程迁延,患者通常存在较大心理压力,需要医务人员、家属提供精神支持、情绪安抚,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出院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对其心理问题予以剖析,以正确方式帮助其宣泄负面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治疗、认知干预以及支持性治疗等重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叮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最大心理支持,为其营造良好康复环境。
1.3 观察指标:自拟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其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用药以及来院复查三方面,具体问题有9个:①是否遵医嘱每日服用;②是否按照正确用药剂量服药;③有无做到不滥用药物;④是否做到不擅自停药;⑤是否戒烟酒;⑥是否保持平和乐观情绪;⑦是否坚持合理饮食;⑧是否规律作息,防止劳累;⑨是否遵医嘱定期来院复查。按照“三分制”对其单项回答进行评分,即完全依从是3分,基本依从是2分,偶尔依从是1分,不依从是0分。总分是18~27分为依从,总分不足18分者为不依从,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依从例数/总例数×100%。统计2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组研究中的数据资料。以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组间率(%)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2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1 对比两组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护理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47例,依从者45例,不依从者2例,其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是95.74%(45/47);对照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7例,依从者36例,不依从者11例,其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是76.60%(36/47);2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61,P=0.032)。
2.2 对比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护理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47例,HBV-DNA转阴者43例,未转阴者4例,其HBV-DNA转阴率是91.49%(43/47);对照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47例,HBVDNA转阴者31例,未转阴者16例,其HBV-DNA转阴率是65.96%(31/4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30)。
抗病毒药物治疗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必要治疗手段,而长期、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其病死率、肝癌发生率[1]。然而,患者因各种因素往往无法长期坚持规范化治疗,影响其用药疗效,致使病毒反弹,严重时可导致其肝功能恶化[2]。因此,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十分必要。当前,国内医疗体系以住院治疗、医院门诊为主,缺乏患者出院后的跟踪指导[3]。因此,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因缺乏有关医学知识,不能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影响其疗效与生命健康。目前,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仅提供住院期间护理干预以及出院指导,无法有效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跟踪护理作为医疗护理领域上的新型护理模式之一,是针对国内医疗体系中的缺陷所致[4],指的是在结束医院护理后,对患者开展一种不间断的、延伸的护理服务[5],以此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疏导其负面心理,完善其出院后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护理工作[6],最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提示,护理组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是95.74%,远高于对照组的76.60%,其HBV-DNA转阴率也较对照组高,证明了跟踪护理在提高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显著价值。
[1] 邱巧玲,胡丽萍.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17-218.
[2] 李冰娟.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8):98-99.
[3] 贾永芬,孔祥荣.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跟踪护理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2):123-124.
[4] 宋丽萍,李芬.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177.
[5] 孙世娟,邓建环,沙品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4):95-96.
[6] 蒋莉.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15).186-187.
R473.5
B
1671-8194(2017)31-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