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启莲
(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贵定 55130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控措施
柳启莲
(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贵定 55130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可以称作红眼病,是当前畜牧业中常见的动物疾病。本文结合这种疾病的特征、症状以及诊断防治措施对其进行探讨,以提供科学的防治指导。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防治对策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作红眼病,是牛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眼病,严重威胁牛群的健康。患牛出现大量眼泪并伴角膜浑浊,患牛体重和产奶量下降,严重还会失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这种疾病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尤其是一些主要养殖牛羊的国家更是加大了预防力度。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可发生于绵羊、山羊、牛、鹿和骆驼,感染不分年龄、品种和性别,统计资料表明[1],哺乳犊牛、育肥犊牛以及羔羊的发病率最高,最严重的病症引发在母羊身上。其主要的传染源是发病动物以及隐性感染的动物,在治疗康复后受感染动物也不能因此而产生免疫抵抗力,并且还有可能重复发病。一般秋季流行,为接触性传染,另外,如气候炎热、尘土环境、刮风以及苍蝇等均是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在青年的牛群中发病率可达到60%~90%之间。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潜伏期在3~7d之间,发病动物会有流泪、闭眼、局部增温等情况。在疾病诱发初期,动物被感染的角膜周围血管和结膜充血,后角膜凸起,在角膜上还有灰色或白色的小点,随后就出现脓性并附着在睫毛上。潜伏3d左右动物的后角膜会逐渐发生变化,中央轻度浑浊,角膜呈现微黄的颜色,周边能看见一些新生的血管。因为受到炎症的影响,动物的日常如饮食和精神等都受到严重影响,对其生长发育必然起到阻碍作用。针对幼龄的动物还会因此而引发关节炎,但死亡的病例不多。
结合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特点及临床表现即可以诊断,但是,要将其与动物维生素A缺乏症、恶性卡他热等导致的角膜结膜炎疾病进行区分,可以采用荧光抗体染色、血清抗体检测以及吉姆萨染色等进行诊断。
在动物发病以后要迅速将发病的动物隔离,并采用早期对症治疗的方式预防动物受到阳光的刺激,对动物养殖场所进行消毒。同时,要重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病例,比如死于脑膜炎或是菌血症的患牛,一旦发现,牛群中出现这些疾病要将病牛养殖的方式改为舍饲,尽可能减少围栏育肥与犊牛养殖之间的密度,更好地控制这种疾病的蔓延。还有就是在动物发病的早期,可以采用金霉素、土霉素或红霉素眼膏,结合氢化泼尼松龙展开局部治疗,往往能在5d之间产生效果[2]。如果病牛病情严重,还可以在坚持局部用药治疗的同时,采用青霉素展开肌肉注射,进一步提高病牛的治愈率。此外,还有不少人采用含有硼砂或朱砂成分的中药进行治疗,将其磨成细末后采用塑料管吹入到病牛的眼中。另外有研究资料显示[3],采用郁金3g,荆芥、防风、硼砂和白矾各6g,进行水煎去渣,对病牛洗眼,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当前还没有发现有效的疫苗能对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所以前期的其他积极预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日常的养殖生产工作中,饲养人员要注意清洁牛舍的卫生,尤其是及时清除牛粪,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尤其是这种疾病多发的季节和地区,更是要管理好圈舍周边环境,及时进行灭虫处理。如果有新引进的动物,为了有效避免潜伏带菌动物,在进行合群的饲养前对新进动物采用抗生素局部用药治疗,以减少疾病的发展和传播。其次要加强饲喂管理,预防牛长时间被日光照射,同时确保防风防尘工作的严密性,在蚊子和苍蝇繁殖的季节更是要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尽可能切断传播媒介。治疗处理病牛时也要将其放在较暗且无风的地方,以降低病情的恶化以及大规模的传染。由于该病中的牛莫拉菌会出现在病牛的鼻液和泪液当中,所以要尽可能避免病牛与健康牛群在饮水或饲料饮食中被鼻液或泪液所感染。最后是要确保不从疫病区中引进新牛、饲料和相关的产品,每次引进的牛群都要将其隔离3~7d时间以进行观察,直到经过严格检查并确定牛群健康后才能与其他牛群混合饲养。及时做好器具和圈舍的严格消毒工作,确保牛群在健康卫生的环境下成长。
由于有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牛传染性角膜炎疾病的患发,所以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出发,整合综合因素施策。首先改善动物群的饲养环境,尤其是从加强管理的工作上着手,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传染和复发为重点。其次在对病牛进行治疗时,也要充分结合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和患发病例机制来治理,积极预防,对症下药,才能确保动物饲养健康。
[1]崔其絮.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102.
[2]王庆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11(4):96.
[3]王斌.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4):39-140.
柳启莲(1963-),女,大专,副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