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7-01-16 07:13:30孙红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移植术

孙红侠

(北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二院,辽宁 锦州 121308)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评价

孙红侠

(北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二院,辽宁 锦州 121308)

目的 分析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此研究中的93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93眼),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入选患者均分为为D、E以及F组,手术方法分别为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以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 F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低于其他两组,同时BUT变化情况好于其他两组,修复时间少于其他两组,治愈率高于其他两组,数据间将对比计算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 经过对比可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将泪膜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临床效果

翼状胬肉是眼科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此病无确定的发病机制。翼状胬肉不但会对眼部美观产生影响,同时因为胬肉伸展会产生散光,对瞳孔进行遮蔽后会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1]。而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此研究分析三种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过程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此研究中的93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93眼),其中男性患者为45例,女性患者为38例,年龄最大者为59岁,年龄最小者为40岁,经软件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1.3±2.4)岁。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入选患者均分为为D、E以及F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均分为31例。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未形成统计学意义,数据间的临床比对性逐渐加强。

1.2 方法:三组患者麻醉方法均选择表面麻醉,并通过显微镜予以手术,手术后选择抗生素眼膏随后对术眼进行包扎。

D组患者选择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采用利多卡因对胬肉位置和上方角膜缘结膜进行浸润麻醉,在开睑的过程中选择开睑器,剥离位置为胬肉头部前方0.5 mm处,钝性分离位置为泪阜方向以及泪阜外缘位置,通过剪刀对角巩缘粘连以及胬肉位置,随后在根部将其进行剪除。

E组患者选择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在D组患者手术的基础上,在创面颞上方位置选择结膜上皮组织,将其进行180度的旋转随后将其铺在巩膜区域,采用10-0尼龙线在角巩膜位置和浅层巩膜位置处进行缝合。

F组患者选择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D组患者手术的基础上,在患眼上方球结膜位置设计结膜瓣,此结膜瓣表现为梯形状且具有角膜缘肝细胞,随后对其进行分离,并在角膜缘内侧1 cm位置处实施切断。保证移植片上方能够在巩膜裸露位置进行平铺,选择10-0尼龙线将植片在浅层巩膜上予以固定。

1.3 疗效评估标准[2]:治疗效果痊愈表现在结膜并无出现充血,角膜表现为透明状态,创面处于光滑状态,并未出现新生血管,翼状胬肉无复发。复发表现为结膜充血并且出现肥厚状态,同时产生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对角膜形成侵犯。

1.4 观察指标[3]:对患者修复用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进行记录以及比对,与此同时在术前1日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泪膜功能予以检查,选择BUT(泪膜破裂时间)对患者泪膜稳定性予以评估,15~45 s为正常范围,10 s以下表现为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将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应用于此研究中,对三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对数据计算结果进行表示,检验时选择卡方或者t值,统计学意义形成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分析三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D组31例(31眼)患者修复时间为(6.46±0.54)d,治愈眼数为18眼(58.06%),13眼产生复发(41.94%);E组31例(31眼)患者修复时间为(4.67±0.78)d,治愈眼数为25(80.64%),6眼产生复发(19.36%);F组31例(31眼)患者修复时间为(3.07±0.29)d,治愈眼数为29(93.55%),2眼产生复发(6.45%),F组修复时间少于其他两组,治愈率高于其他两组,复发率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数据间经比对产生统计学意义。

2.2 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T变化情况:D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T分别为(10.12±1.56)s和(11.24±2.23)s,E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T分别为(9.17±0.88)s和(12.08±0.89)s,F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T分别为(10.18±0.67)s和(12.37±1.38)s,D组患者和E组以及F组患者经对比可知,P<0.05。

2.3 分析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组患者出现9例结膜伤口愈合延迟现象,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为29.03%,E组患者出现5例伤口裂开现象,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为16.13%,F组患者出现1例伤口愈合延迟现象,3.22%,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数据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形成。

3 讨 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为手术,药物治疗并无显著的疗效。而临床中治疗此病的手术方法包含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以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等,治疗的主要目的则是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予以降低,进而提升治疗效果[4-5]。临床研究证实,患者采用单纯切除术后会体会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而患者采用结膜移植或者干细胞移植可将并发症发生率予以降低。

移植肌膜在巩膜位置处愈合,可有效对结膜下纤维化组织产生进行抑制,并且可产生机械屏障,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对结膜变形组织的覆盖进行阻碍,从而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予以降低[6]。然而对结膜进行移植之后,损伤修复时间有所延长,并且会产生心血管增生。而范围过大的患者并不能采用此手术进行治疗。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对角膜缘肝细胞缺失状态进行弥补,将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进行有效恢复,通过角膜缘肝细胞对异常结膜上皮生长现象予以阻止,从而降低患者的复发率[7]。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可将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有效降低。

经上述研究可知,和其他手术方法相比较而言,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翼状胬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1] 颜巧灵,许长生,徐茂晖,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01-203.

[2] 边红莉.三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32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2):1649-1650.

[3] 王丹,汪锐,张启明,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2):94-97.

[4] 王宝林.翼状胬肉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51-52.

[5] 伍继光,杨明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疗效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109-110.

[6] 宋宝宁.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手术后复发的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157-158.

[7] 陈潇,陈洪涛,赵明,等.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治疗效果的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1):4713-4714.

R777.33

B

1671-8194(2017)31-0126-02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移植术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中老年健康(2016年9期)2016-11-18 15:51:15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椎管内阻滞在干细胞输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