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兰
(延吉市医院麻醉科,吉林 延吉 133000)
不同靶控输注方法全身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母婴的影响
李英兰
(延吉市医院麻醉科,吉林 延吉 133000)
目的 探讨不同靶控输注方法全身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中抽取40例随机分成甲组(n=40)、乙组(n=40),2组同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甲组剂量是瑞芬太尼4 ng/mL、丙泊酚5 μg/mL,乙组剂量是瑞芬太尼4 ng/mL、丙泊酚3.5 μg/mL,对比两组产妇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新生儿1 min、5 min以及10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 ①甲组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舒张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收缩压、心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乙组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甲组新生儿出生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均低于乙组(P<0.05)。结论 靶控输注全身麻醉诱导剂量是瑞芬太尼4 ng/mL、丙泊酚3.5 μg/mL时,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干扰更小,对于新生儿的影响不明显。
靶控输注;全身麻醉;重度子痫前期;母婴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的产科危重症之一,可能伴发心脑等器官受损,是提升母婴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剖宫产手术是终结妊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主要手段,但因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高血压较难控制,同时还需考虑新生儿抑制,因此难以掌握麻醉诱导到新生儿剖出期间的麻醉深度[1]。本研究对比不同靶控输注方案用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不同靶控输注方法全身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母婴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4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均为医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其临床检查结果均与《妇产科学》(第七版)中的重度子痫前期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合,排除合并精神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和孕周不足28周产妇,本组产妇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甲组(瑞芬太尼4 ng/mL、丙泊酚5 μg/mL)、乙组(瑞芬太尼4 ng/mL、丙泊酚3.5 μg/mL),均40例。其中,甲组平均年龄(28.6±3.8)岁;平均体质量(69.0±4.7)kg;平均孕周(37.5±2.4)周;乙组平均年龄(28.5±3.6)岁;平均体质量(69.1±4.6)kg;平均孕周(37.6±2.3)周;两组孕妇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麻醉方法:两组产妇均在麻醉前0.5 h行阿托品(0.3 mg)肌内注射,进入手术后开放其上肢静脉通道,并持续输注10 mL(kg·h)乳酸林格液,采取无创多功能检测仪,监测2组产妇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甲组、乙组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而输注异丙酚的剂量分别是5 μg/mL、3.5 μg/mL,并给予0.6 mg/kg维库溴铵,1 min后予以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予以机械通气,2组产妇在新生儿断脐后,间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2组产妇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②统计2组新生儿出生5 min、10 min时的Apgar评分,其评分范围是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新生儿身体状况越佳,反之则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以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计量资料对比则接受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1 两组产妇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对比:气管插管前,甲组产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分别是(72±10)mm Hg、(133±10)mm Hg和(85±5)次/min,乙组产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分别是(80±14)mm Hg、(133±9)mm Hg和(81±12)次/min;新生儿取出时,甲组产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分别是(73±15)mm Hg、(117±16)mm Hg和(72±14)次/min,乙组产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分别是(82±12)mm Hg、(130±8)mm Hg和(84±10)次/min;甲组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舒张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压、心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乙组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2组新生儿出生5 min以及10 min时的Apgar评分对比:5 min时,甲组、乙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是(7.3±1.2)分、(8.5±0.3)分,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 min,甲组、乙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是(8.0±1.0)分、(8.9±0.4)分,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重度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的特有疾病,往往发生在孕妇妊娠20周以后,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周身小动脉痉挛,且内皮细胞功能出现障碍,致使其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而周身各个系统的靶器官血流灌注持续减少,造成组织缺氧,进而形成肾脑心肝等重要脏器受损,严重影响孕妇身心健康[3-4]。当前,临床上对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主要采取剖宫产手术治疗,但其间需慎重选择麻醉方式、用药剂量,尽量在满足剖宫产术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避免影响到母婴健康。
瑞芬太尼作为临床常用麻醉药物之一,具有起效迅速、清除快且不受人体肝肾功能影响等优势,持续输注时不影响其代谢速度,长期输注者体内无药物蓄积,加上半衰期较短,属于首选的超短效的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丙泊酚有代谢快、起效快、镇痛效果佳的特征,为全身静脉麻醉中代表性药物[5]。靶控输注技术是依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自发完成静脉给药,并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经靶控输注技术联合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麻醉效果良好,可保持孕妇血流动力学稳定[6]。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得知,甲组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舒张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压、心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乙组气管插管前、新生儿取出时的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据此可知乙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同时,乙组新生儿出生5 min、10 min时的Apgar评分均高于甲组,可见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丙泊酚3.5 μg/mL的全身麻醉诱导方法对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母婴影响更小。综上所述,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丙泊酚3.5 μg/mL时,可减小自身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其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可能性,且可减少对新生儿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首选的靶控输注全身麻醉诱导方案。
[1] 胡静,向文娟,马舒宁.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及对母婴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4):527-529.
[2] 李冠,李爱媛,刘大民.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4):787-789.
[3] 王芳.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26例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母婴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111-112.
[4] 武振芳.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结局影响的观察比较[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5.
[5] 王文凯,刘煌,叶露.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5,11(5):343-346.
[6] 叶望莲,胡小玲.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的影响及围产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506-2508.
R614
B
1671-8194(2017)31-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