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英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吉林 梅河口 135000)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应用意义分析
刘 英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吉林 梅河口 135000)
目的 比较传统巴氏涂片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进行宫颈癌筛查320例,均采用传统巴氏涂片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两种检测方法,比较筛查准确率及2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确诊36例,确诊率92.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4.1%。研究组LSIL、ASC、HSIL、SCC的筛查准确率分别为90.9%、93.8%、85.7%、100%,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检测的敏感性92.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4.1%(P<0.05)。结论 与传统巴氏涂片法相比,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涂片的质量更佳,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更高。
传统巴氏涂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宫颈癌
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且近年来呈患者群体年轻化、发病率攀升的发展态势[1]。传统巴氏涂片法是临床诊断宫颈癌的主要方法,它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但该诊断法的假阴性率比较明显,为6%~55%[2]。随着宫颈细胞筛查技术的发展,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因其诊断准确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笔者现结合临床实例,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320例,年龄20-63岁,平均(36.5±6.8)岁。已婚208例,未婚112例,均有性生活。孕次0~4次,平均孕次(1.5±0.8)次。入选案例均严格符合:①均不在妊娠或月经期内;②均无宫颈手术历史;③均无合并严重肝、肾、心等疾病;④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所有患者均进行传统巴氏涂片法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根据筛查方法的不同,前者记为传统组,后者记为研究组。
1.2 检查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巴氏涂片法,所用器材为载玻片、宫颈刮板和无菌棉球。擦拭干净宫颈后,插入刮板并绕宫颈旋转。随后将刮板上搜集到的细胞涂抹在玻片上。重复涂片,并用浓度为95%的酒精固定,之后进行巴氏染色,直接镜检进行宫颈癌筛查。
研究组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筛查,方法为:先准备用于保存细胞溶液的专用塑料瓶、无菌棉球、离心管、细胞刷、采集器等所需设备。用无菌棉球擦拭干净宫颈表面的分泌物,随后轻轻将细胞刷置入宫颈内并环绕宫颈旋转1周,以收集宫颈内的脱落细胞。将细胞刷放入内盛PreservCyt溶液的收集瓶中,以充分溶解细胞刷上面的细胞。再用采集器采集溶液中的细胞,制成标本,放入离心管中慢速运行30 min,取2 mL左右的沉淀液放置入内盛溶液的小瓶中,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1.3 效果判定:宫颈癌诊断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并以此检验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①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观察项目包括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非典型鳞状细胞(ASC)、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②比较2组以下项目:a.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b.敏感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c.阳性预测值=真阳性/(假阳性+真阳性);d.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处理所有数据,卡方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水准为α=0.05。
2.1 组别间宫颈癌筛查结果比较:所有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0例样本中,39例为阳性,确诊为宫颈癌,宫颈癌发生率为12.2%。39例确诊患者经检查,传统组25例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率为64.1%,研究组36例为阳性,确诊率92.3%,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6.82,P=0.0325)。
2.2 组别间筛查结果比较: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9例确诊宫颈癌患者中,LSIL、ASC、HSIL、SCC分别为11、16、7、5例,传统组检出例数分别为8、11、4、2例,研究组检出例数分别为10、15、6、5例。从筛查准确率上来看,研究组LSIL、ASC、HSIL、SCC的筛查准确率分别为90.9%、93.8%、85.7%、100%,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2.3 2种检测方法的主要指标比较:传统组检测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320/320)、64.1%(25/39)、92.5%(296/320)、100%(25/25),研究组则分别为100%(320/320)、92.3%(36/39)、98.1%(314/320)、100%(36/36),2组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研究组检测的敏感性92.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4.1%(P<0.05),2组的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大。
有研究表明,如果宫颈癌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5年内治愈率可达90%以上[4]。因此,及时、准确的筛查宫颈癌有利于及时确诊病症,控制癌细胞的蔓延,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宫颈癌筛查结果受筛查操作中,许多因素可对其造成影响,如是否将宫颈表面擦拭干净,样本是否最佳着色、样本玻片的背景上有无白细胞或红细胞等,涂片上细胞是否存在大量重叠等[5]。本文32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39例为阳性,确诊为宫颈癌,宫颈癌发生率为12.2%。研究组确诊率92.3%(36例)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4.1%(25例)。笔者认为,传统巴氏涂片的低确诊率可能就和上述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密切相关。传统巴氏涂片法虽操作简单,但容易导致涂片染色效果不佳,无法准确判断细胞边界,致诊断失误。此外,涂片细胞重叠也是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的缺点之一,影响检测准确度[6]。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其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传统巴士涂片法,笔者将原因总结如下:该法在传统巴氏涂片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操作时用细胞刷搜集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取值范围更大更全面。本法所采用的细胞保存技术非常先进,避免细胞与空气接触导致细胞干燥。还能离心处理超薄涂片,降低和避免细胞重叠率,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因此诊断准确率相对理想。
综上,笔者认为,与传统巴氏涂片法相比,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涂片的质量更好,检测的敏感度更高。然而由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的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该法在基层医院仍被广泛应用,但该法的低诊断准确度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快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这对降低宫颈癌病死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郑晓霞,李琼珍,李玲,等.宫颈癌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3):314-316.
[2] 颜萍,龚旭华.高危型HPV结合液基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5):519-521.
[3] 李秀,杨姗姗,安然.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44-1647.
[4] 王玉香.液基薄层细胞学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0-231.
[5] 李兵,张小庄,罗喜平,等.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不同筛查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1):33-39.
[6] 傅炜.4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72-73.
R737.33
B
1671-8194(2017)31-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