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I漏诊肝外胆管结石的特征分析及对策

2017-01-16 06:59:01耿左军雷建明侯森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轴位泥沙胆汁

宋 立,尚 华,耿左军,雷建明,侯森林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3.0T MRI漏诊肝外胆管结石的特征分析及对策

宋 立,尚 华,耿左军,雷建明,侯森林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确诊肝外胆管结石的3.0T MRI的影像特征,探讨其漏诊原因。方法:本研究连续收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6月—2014年10月,56例同时行MRI(包含常规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及ERCP的可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析MRI图像,并与ERCP结果对照。结果:3.0T MRI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漏诊率为30.23%(13/43)。将结石按最大径划分,>5 mm为大结石,≤5 mm为小结石,其余近似流体样结石为泥沙样结石。其中泥沙样结石的漏诊率为100%,小结石的漏诊率为30.77%,大结石的漏诊率为12.5%,不同大小结石的漏诊率之间有明显差异(χ2=15.938,P=0.0001),随肝外胆管结石最大径增大,MRI漏诊率下降。肝外胆管扩张患者结石的漏诊率为20%(6/30),肝外胆管不扩张患者结石的漏诊率为53.85%(7/13),肝外胆管扩张和不扩张患者的漏诊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4.926,P=0.026),肝外胆管不扩张患者漏诊率比肝外胆管扩张患者高。结论:3.0T MRI漏诊肝外胆管结石受其大小、位置、胆管扩张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

胆结石;磁共振成像

胆石症是常见病、多发病。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根据结石所在部位,胆管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胆管结石,占胆石症患者的 7%~20%[1-2]。

对肝外胆管结石有多种检查手段,包括B超、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MRI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MRI检查包含常规平扫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目前,大多数临床医生都认可MRCP诊断胆道结石病的价值[3-4],认为 MRCP 诊断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准确率[5-6]。MRCP作为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技术,能够提供全面的胰胆管形态学诊断信息,因此减少了ERCP的使用[3]。但临床工作中仍有一部分肝外胆管结石被MRI漏诊,本研究旨在评价MRI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漏诊率,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期望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4年10月ERCP术前曾行肝胆胰脾MRI检查(包含平扫及MRCP)的患者。排除标准:行MRI检查与行ERCP术间隔时间超过2周,或两项检查间隔时间内曾对胰胆管系统进行外科干预 (如胆囊切除术)患者。共收录患者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8~93岁,平均57.3岁。56例患者中,13例ERCP为阴性,43例经ERCP检查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

1.2 仪器和方法

MRI检查方法:应用GE Signa Excite 3.0T HD MR设备,腹部8通道线圈,检查前4~8 h禁食水,常规上腹部轴位T1WI采用双回波 GR 序列,TR/TE 224ms/2.5ms,224ms/5.8ms,层厚 7 mm,层距 1 mm,FOV 38,矩阵 288×160。轴位、冠状位T2WI采用 SE 序列,TR/TE 6 667 ms/107 ms,层厚 7 mm,层距1 mm,FOV 38,矩阵 288×224。冠状面 3D MRCP采用 SE序列,TR/TE 5455ms/538ms,层厚 3mm,FOV 35,矩阵 320×256。冠状面2D MRCP采用SE序列,TR/TE 10 000ms/799 ms,层厚 50 mm,FOV 35,矩阵 352×320。

ERCP检查及取石方法:患者常规准备,麻醉成功后,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将造影导管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使得胆总管、胰管逆行显影。如发现胆总管内结石,则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置入碎石网篮和球囊,取出胆总管结石到十二指肠腔内,最后造影证实完全取出胆总管结石,置入鼻胆管,结束检查。

1.3 数据分析

所有图像均由2位精通腹部专业的放射科医生独立阅片,观察MRI图像(包含平扫及MRCP,下同),检查结果分为以下几类:①肯定结石;②考虑结石;③无法判断有无病变;④未发现病变。①及②作为阳性诊断,③及④作为阴性诊断。

所有结石均于MRI及ERCP图像测量其大小,并记录其所在部位。以最大结石的最大径代表结石的大小。胆总管直径大于1.0 cm判定为胆总管扩张。

本文将对已诊、漏诊肝外胆管结石的特征进行比较,包括结石的大小、胆总管扩张的情况,并对漏诊病例的MRI表现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ERCP为金标准,56例患者MRI真阳性30例,真阴性13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13例。MRI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漏诊率为 30.23%(13/43)。配对卡方检验,χ2=19.535,P=0.001,MRI与 ERCP 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将结石按其最大径划分,>5 mm为大结石,≤5 mm为小结石,其余近似流体样结石为泥沙样结石。经ERCP确诊肝外胆管结石的43例病例中,6例 (13.95%)为泥沙样结石,MRI全部漏诊,漏诊率为 100%;13 例(30.23%)为小结石,MRI诊断 9例,漏诊 4例,漏诊率为 30.77%;24例(55.81%)为大结石,MRI诊断21例,漏诊3例,漏诊率为12.5%。行×列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χ2=15.938,P=0.0001。不同大小结石的漏诊率之间有明显差异,随肝外胆管结石最大径增大,MRI漏诊率下降。

4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肝外胆管扩张患者30例,MRI诊断24例,漏诊6例,漏诊率为 20%(6/30);肝外胆管不扩张患者13例,MRI诊断6例,漏诊7例,漏诊率为53.85%(7/13)。四格表卡方检验,χ2=4.926,P=0.026。肝外胆管扩张和不扩张患者的漏诊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肝外胆管不扩张患者漏诊率比肝外胆管扩张患者高。

MRI漏诊的13例病例中,8例为检出错误,即MRI图像不能显示结石,其中5例为泥沙样结石,3例为非泥沙样结石;5例为解释错误,即MRI图像可显示结石,但阅片者未能辨认,其中4例为非泥沙样结石 (图1),1例为泥沙样结石(图2)。

3 讨论

MRI于1986年第一次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当时仅能显示扩大的胆管及梗阻部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MRCP序列的出现,MRI成为胆管结石可靠的诊断工具。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MRI检查无创,无辐射,无需碘造影剂,操作简便,无并发症,可重复检查,易于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且MRI软组织分辨率高,为多参数扫描,能提供全面的胰胆管形态学诊断信息,因此减少了ERCP的使用。

虽然MRI对于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仍有一部分病例出现假阴性,本研究中43例肝外胆管结石,MRI漏诊13例,漏诊率为30.23%。本文重点分析这些漏诊病例的原因及对策。本文将漏诊原因分为检出错误和解释错误两类。下文将分别对非泥沙样结石及泥沙样结石进行分析。

3.1 3.0T MRI漏诊肝外胆管非泥沙样结石的特点及对策

在MRCP图像中,静态流体(如胆汁和胰液)呈高信号,而背景组织(如固态组织和流动的血液)呈低信号。胆管结石在T2WI及MRCP图像中表现为相对于高信号胆汁的低信号充盈缺损[7-8]。较大的结石呈圆形、卵圆形或多面形,梗阻端呈凸面向上的弧形“杯口状”,周围可有高信号胆汁环绕;小结石可呈点状或条状,周围的胆汁表现为细线状高信号影,呈“轨道征”[9]。

本研究3.0T MRI解释错误的4例肝外胆管非泥沙样结石中,1例为胆总管扩张病例,但结石嵌顿于壶腹部,紧贴于胆总管壁,周围缺乏胆汁映衬,且结石最大径仅0.31 cm;另3例均为胆总管不扩张病例,结石位于胆总管下端或胆总管弯曲处,最大结石的最大径分别为 0.57 cm、0.55 cm、0.47 cm,但其形态均为短条状或薄片状,且紧贴胆总管一侧壁。其漏诊原因,一方面,MRCP为重T2序列,除胆汁外,结石和背景组织均为低信号,在结石紧贴于胆总管壁,结石周围缺乏胆汁映衬的情况下,结石与背景组织不易区分,并且MRCP的薄层原始图像为冠状位图像,与胆总管走行大致平行,对于紧贴胆总管前后壁的小结石或薄片状结石,易误认为是部分容积效应而不能做出正确诊断。常规T2W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低信号的结石与等、稍高信号的背景组织有较好的对比度,但缺点是层厚太厚。复习4个病例的常规冠状位及轴位T2WI,2例于相应部位隐约可见低信号影,但由于层厚偏厚,仅一层隐约可见,故诊断结石仍缺乏信心。如增加薄层T2WI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应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另一方面,MRCP原始图像信噪比较低,影响对结石的观察。本研究2D及3D MRCP扫描采用的是传统自旋回波序列,另有一种较新的3D成像序列,三维可变翻转角的快速自旋回波 (3 dimensional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3D-SPACE)序列,孙岩等[10]比较 3D-SPACE 与三维传统快速自旋回波(3 dimensional turbo-spin-echo,3D-TS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 (2 dimensional turbo-spin-echo,2DTSE)序列MRCP用于显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图像质量,发现相比于 2D-TSE-MRCP、3D-TSE-MRCP 序列,3D-SPACEMRCP影像质量更好,信噪比更高,其原始影像更适用于显示胆囊和胆管结石。

本研究非泥沙样结石检出错误3例,最大径分别为0.74 cm、0.50 cm、0.40 cm。可能的原因是 T2加权程度重,胆汁的极高信号掩盖了小的结石。对此类病例,如临床高度怀疑肝外胆管结石,可考虑引入肝细胞特异型对比剂。肝细胞特异型磁共振造影剂可被肝细胞摄入,并部分经胆汁排泄,因此可于延时期进入胆道。钆贝葡胺、钆塞酸二钠是主要的肝细胞特异型钆造影剂,于动脉期、门静脉期分布于细胞外间隙,延时期进入肝细胞。使用肝细胞特异型造影剂可获得胆道系统的功能信息,并可于延时期获得强化磁共振胆道造影图像。使用钆贝葡胺能获得较好血管内强化图像,但其只有3%~5%经胆道系统排泄,需静注后40~120 min方可获得肝细胞期图像[11]。相比之下,钆塞酸二钠胆道排泄率更高,约50%经胆道系统排泄,故胆道系统强化效果更好,且其通过胆道排泄更快,可于注药后 10~20 min 获得肝细胞期图像[11-12],如果为肝硬化患者,则于注射后25 min行胆道成像较合适[13]。

3.2 3.0T MRI漏诊肝外胆管泥沙样结石的特点及对策

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特征性表现是T2WI的胆总管内分层状改变,上层为均匀的高信号胆汁,下层为低信号的泥沙样结石,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分界面,俯卧位重新采集,泥沙样结石呈分层状改变倒置[14],然而能观察到这种典型表现的情况并不多见。冠状位及MRCP原始图像由于平行于水平面,无法观察到此分层征象,因此该征象需在轴位图像上观察。

本研究6例泥沙样结石中,1例于常规轴位T2WI可见胆总管内分层状改变,但由于周围结果较复杂,胰管、血管、十二指肠内液体干扰了阅片者的判断,导致未能辨认该征象。而其余5例泥沙样结石均未能显示该特征性表现。董志坚等[14]分析58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病例,发现常规MRI+MRCP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检出率为56.9%,而薄层轴位T2WISTIR序列+MRCP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检出率为75.9%,常规扫描一般层厚较厚(8~10 mm),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对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容易漏诊,薄层T2WI-STIR扫描克服了常规MRI序列因层厚较厚导致的部分容积效应,有助于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对结石的部位和形态显示更清楚,而且对胆总管下端的显示更清楚,有利于鉴别诊断。另外,有研究[15]表明,3.0T MRI的内插扰相快速梯度回波 T1WI(LAVA-Flex)联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MRCP,且LAVA-Flex序列新发现的结石均为直径≤5 mm的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LAVA-Flex序列可作为MRCP的重要补充。

3.3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未能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且对3.0T MRI漏诊肝外胆管结石的对策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验证。

总之,3.0T MRI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受结石大小、位置、胆总管扩张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增加薄层轴位或冠状位T2WI扫描、使用较新的3D-SPACE-MRCP序列、增加LAVAFlex序列及使用胆道排泄造影剂可提高结石的检出率。

[1]Richard F,Boustany M,Britt LD.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for diagnosing stones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ms[J].Am J Surg,2013,205(4):371-373.

[2]Chen W,Mo JJ,Lin L,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choledocholithia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5,21(11):3351-3360.

[3]Choi IY,Yeom SK,Cha SH,et al.Diagnosis of biliary stone disease:T1-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 with Gd-EOB-DTPA versus 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J].Clin Imaging,2014,38(2):164-169.

[4]Ward WH,Fluke LM,Hoagland BD,et al.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holedocholithiasis:Do BenefitsOutweigh the Costs?[J]Am Surg,2015,81(7):720-725.

[5]方长海,邓克学.MRCP结合T2WI与MDCT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56-59.

[6]宋凤祥,周俊,施裕新,等.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57-62.

[7]Yeh BM,Liu PS,Soto JA,et al.MR imaging and CT of the biliary tract[J].Radiographics,2009,29(6):1669-1688.

[8]李善杰,陈阳阳,陈维亮.3D-FSE 和 3D-TRUE-FISP两种 MRCP技术在胆系结石中的应用对比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2):2073-2074.

[9]谭文莉,詹松华.MRCP误诊、漏诊胆总管结石的原因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4):296-298.

[10]孙岩,庄启湘,陈浩,等.3D-SPACE序列磁共振胰胆管显影诊断胆囊及胆总管结石[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10):1582-1586.

[11]Reiner CS,Merkle EM,Bashir MR,et al.MRI assessment of biliary ductal obstruction:is there added value of T1-weighted 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enhanced MR cholangiography?[J].AJR,2013,201(1):W49-56.

[12]Frydrychowicz A,Nagle SK,D’Souza SL,et al.Optimized highresolution contrast-enhanced hepatobiliary imaging at 3 tesla:a cross-over comparison of gadobenate dimeglumine and gadoxetic acid[J].J Magn Reson Imaging,2011,34(3):585-594.

[13]金腊梅,吴建伟,瞿献莉,等.钆塞酸二钠在肝硬化病人胆道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0):701-705.

[14]董志坚,马宁强,巩宁,等.MRCP结合薄层T2WI-STIR序列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准确性 [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4):227-229.

[15]高飞,董江宁,韦树华,等.3.0T MRI内插扰相快速梯度回波T1WI联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60-63.

Feat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mis-diagnoses at 3.0T MRI

SONG Li,SHANG Hua,GENG Zuo-jun,LEI Jian-ming,HOU Sen-lin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R575.62;R445.2

B

1008-1062(2017)08-0596-03

2016-11-24

宋立(1983-),女,广西南宁人,主治医师。E-mail:faith-song-2002@163.com

尚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050000。E-mail:shanghua519516@sina.com

猜你喜欢
轴位泥沙胆汁
泥沙做的父亲
检影模拟练习眼操作及跨骑法散光轴位验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8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泥沙灭火
儿童绘本(2015年2期)2015-05-25 18:10:15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51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3期)2015-01-11 08: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