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

2017-01-16 05:03:37魏利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耙地苜蓿草根冠

魏利平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草原技术推广站,甘肃庆城 745100)

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

魏利平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草原技术推广站,甘肃庆城 745100)

紫花苜蓿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多的牧草品种。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适应性强,产量高,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市场价值已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大型苜蓿草加工企业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1 紫花苜蓿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1)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苜蓿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5%~26.2%,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1~2倍;赖氨酸含量1.05%~1.38%,比玉米高4~5倍,含有大量铁元素,可治疗恶性贫血,还含有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民间有用来治疗胃病、痔疮出血。

(2)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鲜草产量一般在2000~4000g/667m2,干草产量500~800kg/667m2。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产干草733~800kg/667m2;干旱低温的地区,产干草400~730kg/667m2。

(3)肥田增产: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并能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龄的苜蓿草地,根量鲜重可达1335~2670kg/667m2,根茬中约含氮15g/667m2,全磷2.3k/667m2,全钾6g/667m2。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18kg/667m2,相当于55kg硝酸铵。苜蓿茬地可使后作3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通常为30%~50%,高者可达1倍以上。农谚说:“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3年劲不散”。

2 栽培管理

2.1 播前准备

2.1.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表面无杂的地块,土壤pH6.7~8.0最适宜。前作以油菜、大麦、豌豆为宜。对于低凹雨后易积水的地块不能种植,苜蓿泡水48h将会窒息死亡。在种植上要侧重于大面积连片,以便适宜各种机械作业。

2.1.2 整地

土壤疏松,平整、无硬块、大块、无残地膜及不利于播种的杂物,即达到:松、平、齐、碎、净、墒,六字标准。适宜深翻,深翻深度为25~30cm。对于杂草生长严重的地块,在播前7~10d,用氟乐灵100ml/667m2进行地面喷洒,以减少杂草危害。

2.1.3 施肥

结合深耕施足基肥,一般施农家肥2000~3000g/667m2,磷酸二铵10~20kg/667m2,或过磷酸钙肥50~100g/667m2,或尿素20kg/667m2。

2.2 播种

2.2.1 播种方法和方式

播种方法:人工撒播,机械播种。

播种方式:单播和保护播种。

保护播种:荞麦等其他作物混合播种在一起。

单播:将苜蓿单一的播种

2.2.2 选种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符合中国标准的苜蓿种籽,级别为:一、二、三级。净度为95%、90%、85%。发芽率90%、85%、80%。

2.2.3 播种期

苜蓿早春播种,早播扎根深、抗旱,第2年返青早;春播适宜在4月中旬左右,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秋播最佳时期8月10日~8月15日,最迟在8月30日之前。

2.2.4 播种量

紫花苜蓿撒播时,1~1.2 k g/6 6 7 m2籽种,条播1~1.5kg/667m2。最好与根瘤菌拌种后播种,每1kg种子用根瘤菌8~10g,播后应轻耙或轻耱1遍。

2.2.5 播距及深度

机械条播,适宜行距15~20cm左右,便于中耕除草、追播肥料,收种宜宽,收草宜窄。播种深度1~2cm左右,土壤干宜深,土壤湿宜浅。播深超过3cm,出苗缓慢,出苗率降低,苗弱。

2.3 田间管理

2.3.1 破板,镇压

出土前如遇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应及时破板镇压。

2.3.2 耙地

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苜蓿开始萌生之前进行耙地,既可保墒,提高地温,促进返青,又可以消灭早期萌芽的杂草。每次刈割之后,由于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应进行耙地保墒,也可以结合耙地进行追肥。对老龄苜蓿进行深耙,切裂根茎,促进其更新。

2.4 收割

2.4.1 适期收割

苜蓿每茬最佳的刈割时期是初花期,也就是在苜蓿有10%~20%开花时进行刈割,这时刈割的苜蓿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量,枝叶鲜嫩,不仅可以提高家畜的采食率,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家畜的消化率,使苜蓿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过迟刈割由于植株变老,粗纤维增多,叶片脱落而使品质变差,每年可收割2~3次。每次刈割后要追肥,过磷酸钙10~20kg/667m2,或磷酸二胺4~6kg/667m2,两次刈割间隔时间通常为35~42d。

2.4.2 留槎高度

在利用的第1年,留槎高度以3~5cm为好;再生苜蓿中,有43%的新枝从根冠处萌发再生,而57%的新枝是从1~5cm的留茬处再生的,留茬5cm的苜蓿要比齐地刈割的产量提高20%~28%。

2.4.3 采种

收取种子以生长第3、第4年的苜蓿较好,一年之中以头槎籽产量最高。收种适宜期是植株1/2~2/3的荚果由绿变黄褐色时进行。收草田不能连续收取种子,种子田也应每隔1~2年收草一次。

2.4.4 最后一次刈割时间

北方地区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土壤过度积水使牧草的收获期推迟,但推迟太多势必影响植株越冬,一般的措施是适时刈割,使植株在停止生长前有足够的时间吸收、贮藏养分;同时适当增加留茬高度,以使植株迅速再生,并在冬季贮存积雪和杂草,创造一个较温暖的小环境。因此,苜蓿最后一次刈割在冬前50d左右为好。

2.4.5 最后一次留茬高度

齐地面刈割对苜蓿入冬前的根冠保护不利,致使在冬季寒冷、干燥和冬春温度变化剧烈时,大量的根冠丧失再生能力;较高的留茬高度有利于保护根冠来年返青,生产上宜在入冬前最后一次刈割保存有7~9 cm以上的留茬高度,利于苜蓿的越冬和翌年生长。特别是当年播种的苜蓿,根系发育较弱,不能贮存足够的能量物质,因此在决定最后一次刈割时间时,要适当提前。

总之,紫花苜蓿以其营养价值、品质、市场前景已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大型苜蓿草加工企业已经逐渐形成,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耙地苜蓿草根冠
神奇的苜蓿草
不同赛道维护方式对1 600 m速度赛伊犁马步态特征和比赛成绩的影响
孙亚初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草地地下生态系统研究
杉木人工林根冠比与气候和林分因子的关联分析
铝毒胁迫下水稻根冠黏液中铝形态的变化
不同整地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经(2017年3期)2017-04-21 07:19:24
沧源佤乡插秧欢
土壤水分对大豆根冠生长及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