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泰丸谈“心肾相交理论”

2017-01-16 04:55:41祝建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交泰水火肾水

祝建材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5200)

从交泰丸谈“心肾相交理论”

祝建材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5200)

综观历代医论,对于“心肾相交”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为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心肾相交”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功能正常的概括,其病理改变“心肾不交”主要有上热下寒、阴虚阳亢、心肾两虚和火热伤阴4种证型,并分别列出治法、方药。如能尽快地制定出心肾不交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对于完善中医藏象理论体系,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和临床将有重要的意义。

交泰丸;心肾相交;心肾不交;交通心肾

交泰丸是一首治疗心肾不交的著名方剂,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经,降心火;肉桂味辛性热,入肾经,暖肾水,寒热并用,交通心肾,如此肾水、心火才能相互交通,彼此协调。可见,交泰丸主要适用于肾阳不足、心火亢盛所致的心肾不交证,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心肾不交证并不适用。

中医藏象学说中,心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体现了心肾两脏之间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心居上属阳,在五行属火,八卦为离;肾居下属阴,在五行属水,八卦为坎。心火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此心与肾水火升降互济,坎离上下交通,则为“心肾相交”。若这种动态的平衡失调则为“心肾不交”。目前,对心肾理论仍缺乏明确而系统的论述,让初学者理解困难。故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探讨,笔者不揣浅陋,粗略述之。

1 心肾相交的历史源流

“心肾相交”源于阴阳、水火升降的理论,反映了心肾之间的密切关系。历代医家有从阴阳、坎离论者,有从五行、水火论者,有从经络、气化论者。《中藏经》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得和平”;又说:“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素问·六微旨大论》云:“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难经·七十五难》提出了“泻南方火,补北方水”的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热,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虽然未明确提及“心肾不交”一词,但其所述病证的临床表现与现在的“心肾不交”相一致。黄连阿胶汤亦是目前治疗“心肾不交”的常用方剂,故此论当属有关“心肾不交”证治的最早论述。《格致余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1]”《医宗必读》中说:“火性炎上,故宜使之下,水性就下,故宜使之上。水上火下,名之曰交。交则为既济,不交为未既济。[2]”明·周慎斋在《慎斋遗书》中提到:“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3]。首次明确提出“心肾相交”的概念。明·韩懋的《韩氏医通》谓“黄连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4],但未提及交泰丸方名。而清·王士雄在《四科简效方·安神》中谓“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5]”,则明确提出交泰丸方名。

可见,关于心肾相交理论在历代中医文献中论述颇多,经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发展,其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因此,对心肾相交理论的机制深入探析,仍具有现实意义。

2 心肾相交的生理基础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而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表现在水火既济、君相安位、精神互用3个方面。

2.1 水火既济

心居上属阳属火,肾居下属阴属水。生理状态下,心火(阳)下降于肾,以温肾阳而使肾水不寒;肾水(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而使心火不亢。这种彼此交通、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平衡协调关系,称为“水火既济”[6]。如《吴医汇讲》中说:“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者,滋心阴,阴气足,火随之而降。则知水本阳,火本阴,坎中阳能升,离中阴能降故也。[7]”《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3]”

2.2 君相安位

心为君火,为一身之主宰;肾为相火(命火),系阳气之根。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通协调,故心与肾的关系也表现为心阳与肾阳的关系[6]。

2.3 精神互用

心主血藏神,肾藏精生髓,上通于脑。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外在表现。另外,精血之间可互生互化,肾精充足则能生髓化血,使心血充盈;心血充盈亦可化精,使肾精充盛[6]。如《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8]”

3 心肾不交的病理本质与治疗

心与肾之间的阴阳、水火、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水不济火,肾阴亏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或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的心肾阳虚、水湿泛滥,或肾精与心神失调、精亏神逸的病理变化。治疗“心肾不交”当采用“交通心肾法”,除了交泰丸外,具有交通心肾作用的方剂还有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朱雀丸、六味地黄丸等都可辨证选用。现结合临床实际就心肾不交的类型及辨证治疗归纳如下。

3.1 上热下寒型

主要表现为心火亢于上的虚热症状,如心烦失眠、心悸易惊、口舌生疮、舌红少津等,以及肾阳亏于下的虚寒之象,如腰膝冷痛、小便清长或下肢浮肿、脉沉尺弱等。常因年老体弱,肾精亏耗,肾阳不足,火不归元,浮阳上扰,引动心火,导致心火亢盛、心肾不交,治宜温补肾阳、清心降火,方用交泰丸加减。

3.2 阴虚阳亢型

主要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多因久病劳伤,房劳不节,遗精滑泄,肾阴被耗,肾阴不足,阴不制阳,心阳偏亢,或因思虑太过,暗耗心血,心血不足,心阳独亢,不能下交于肾所致。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滋补肾阴,以制心火,治宜补肾益精、清心降火,方选左归饮或知柏地黄丸加减。

3.3 心肾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面唇青紫、四肢不温、腰部冷痛甚则水肿、舌淡苔润、脉沉弱等,皆由肾阳虚衰不能上助心阳,或心阳不振不能下暖肾水,肾水寒而不化所致,治宜温补心肾、以复其气,方选真武汤合保元汤加减。

3.4 火热伤阴型

主要表现为心烦失眠、健忘、口渴、口舌糜烂、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数或细数等,多由情志过极、郁而化火、心火炽盛、下劫肾阴、肾阴亏虚,或火热灼伤心阴、心阴不足不能下资肾阴以致肾阴不足,治宜清心降火、补肾益精,方用黄连阿胶汤。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心泻火除烦,鸡子黄、阿胶滋阴益肾,白芍养血柔肝,可挟肾水上济于心,诸药合用共奏清心降火、补益肾精之效。

4 “交通心肾法”应用注意

“交通心肾法”是中医针对心肾不交病症而设的重要的治法之一,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4.1 交通心肾既要交又要通

《慎斋遗书》中指出:“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3]”因此心肾不交病证的治疗,应遵循补肾须实心,补心须实肾的原则,既要补又要通,既要泻又要交,即补中寓通、泻中寓交。如交泰丸中黄连清心降火,肉桂暖水生津、引火归元,二者一阴一阳、水火相交,故为治疗肾阳不足、心火独亢的主方;补心丹中丹参、当归补血宁心,有助于玄参、生地的实肾宁心。朱砂镇心,远志、五味交通心肾,桔梗载升,诸药共奏滋阴镇阳、交通心肾的功效;黄连阿胶汤中阿胶、白芍滋阴补肾,有助于黄芩、黄连之清心降火;鸡子黄交通心肾;朱雀丸中沉香益精纳气,使肾精上交于心;人参益气养神,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茯神交通心肾,为治疗心气亏虚、肾不纳气所致心悸、健忘、耳鸣、神疲等症的主要方剂。

4.2 交通心肾要辨清先后主次

在临床辨证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清主次,抓住病变的主要矛盾,辨清是由肾及心还是由心及肾,是因虚致实还是因实致虚等,如阴虚阳亢的心肾不交证。若患者因思虑劳神太过所致,以虚烦不寐等为主症者,则病变多是由心及肾,阳亢为因,阴虚为果,其治疗重点是清心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之类;若因久病体虚、房室过度所致,以遗精滑泄、腰膝酸软等为主症者,则病变多是由肾及心,阴精亏耗为本,虚阳偏亢是标,其治疗重点是滋阴补肾,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之类。只有辨明两者之先后主次,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相互交通,才能使心火、肾水相互交通、彼此协调,使人体归于正常的协调状态。

总之,“心肾相交”“心肾不交”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医学理论,它揭示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对于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交通心肾”所治疗的病症,应该是心与肾两脏病症同时出现,如果仅见一脏病症则不能称之为“心肾不交”而采用“交通心肾”法则。同样道理,单纯清心泻火或单纯滋补肾阴或温养肾阳的药物,也不能称为“交通心肾”药。

[1]朱丹溪.格致余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

[2]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周子干.慎斋遗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

[4]韩懋.韩氏医通[M].南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

[5]王士雄.四科简效方[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6.

[6]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6.

[7]唐笠山.吴医汇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0.

[8]张介宾.类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

R289.5

A

1006-3250(2017)01-0117-02

2016-07-23

祝建材(1976-),男,山东文登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交泰水火肾水
中医名言拾粹
光明中医(2024年5期)2024-03-30 17:22:44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 04:37:54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翻译界(2020年2期)2020-02-25 06:26:34
喷火鱼VS射水鱼,水火较量谁更强
水火人生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08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18
水火相容
《金匮要略》大剂量黄芪应用验案举隅
世界中医药(2016年2期)2016-04-06 06:27:11
交泰宝玺
中华奇石(2016年1期)2016-01-25 14:21:40
交泰丸临床及药理研究述要*
天津中医药(2014年3期)2014-02-11 03: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