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片研究概况

2017-01-16 03:3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蒽醌小檗黄素

金 杨 王 燕

1.大理州中医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三黄片研究概况

金 杨1王 燕2*

1.大理州中医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三黄片为临床常用中药复方制剂,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鉴于其具有多重药理功效且副作用小等特点,文章对其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三黄片;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三黄片来源于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三黄泻心汤”,由大黄、黄芩浸膏和盐酸小檗碱组成,剂量比为300∶21∶5,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具备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重药理活性,有泻火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鼻生疮、尿黄便秘、牙龈肿痛、心烦口渴等症,疗效显著,年均销售量较大[1]。目前,对于三黄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对三黄片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味药材的分离和鉴定方面。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泻火解毒、安胎、清热燥湿、止血等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湿温、胸闷呕恶、血热、湿热痞满、痈肿疮毒、黄疸、暑湿、高热烦渴、胎动不安、泻痢等症。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湖北、四川及云南等地[2],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苷、黄芩黄酮、黄芩黄酮Ⅱ等);苯乙醇糖苷;挥发油(如薄荷酮、异薄荷酮、β-愈创木烯等)和微量元素等[3]。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mu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mu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muofficinal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凉血解毒、利湿退黄、清热泻火、泻下攻积、逐瘀通经等功效,用于黄疸尿赤、实热积滞便秘、湿热痢疾、跌打损伤、血热、瘀血闭经、目赤咽肿、水肿、产后瘀阻、淋证等症,外治烧烫伤。主产于甘肃、云南、青海、湖北和四川等地,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游离型蒽醌,如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和结合型蒽醌,如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等);苯丁酮类;二苯乙烯类;鞣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蒽酮类;多糖和微量元素等[4]。

2 质量控制

定量分析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多,手段各异,以国内学者研究居多,有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5]、离子选择电极法[6]、薄层扫描法[7]、比色法[8]、非水反相液相色谱法[9]、二阶导数光谱法、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10]、循环伏安法[11],以HPLC法[12-13]为主,李淑盈等[14]测定大黄素、大黄酚和黄芩苷的含量,评价三黄片质量,发现不同厂家间质量参差不齐,提示应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王胤等[15]同时测定三黄片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为统一蒽醌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提供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药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新方法也随之出现,检测方式也由先前的单一或少数几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发展为多个活性指标同时测定,李晓花等[16]采用RP-HPLC对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7种成分进行同时测定;杜闻杉等[17]对10个厂家样品中的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厂家总蒽醌含量差异较大;解军波等[18]采用超声提取和RRLC-MS/MS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大黄素与小檗碱的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王钰莹等[19]建立了运用“一测多评法”测定三黄片中蒽醌类成分的方法,对不同仪器、不同色谱柱、不同流速、不同柱温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并比较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的结果,验证“一测多评法”的科学合理性,说明“一测多评法”可作为一种新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江美芳等[20]也应用一测多评技术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并获得满意结果。定量核磁共振技术近年来也成功运用于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刘明珂等[21]采用该技术对三黄片黄芩黄酮总量进行测定,方法简便有效,说明定量核磁共振技术对测定复方中药有效组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指纹图谱方面的文献记载相对较少[22-23],张艳菊等[24]采用HPLC建立10批样品指纹图谱,显示同一厂家样品相似度较好,10个厂家样品相似度差异显著;张良圣[25]建立六个不同厂家样品HPLC指纹图谱,说明该方法可对样品进行有效评价;郑笑为等[26]应用X射线衍射法建立三黄片指纹图谱,说明该法可对中药进行鉴别;申川川等[27]运用LC-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正负离子同时检测的方式对三黄片特征图谱进行系统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分析手段。

药代动力学方面,周彩虹等[28]利用HPLC对三黄片与大黄中大黄素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差异进行分析,表明配伍后大黄素Cmax升高,Tmax延长,CL减慢,揭示复方配伍的合理性。乐芳华等[29]采用LC-ESI-MS法建立了同时分析大鼠血浆中大黄素、大黄酚、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甲醚4组分的方法,该法可用于对三黄片药代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3 药理作用

康梅等[30]将三黄片作为质粒消除剂,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进行质粒消除试验,研究表明三黄片有较强的消除活性。王林等[31]分别考察三黄片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小肠推进运动、致泻作用)、抗炎作用(二甲苯耳壳肿胀影响、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抑菌作用(平板打孔法、斜面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急性毒性试验,显示该复方具有明显的促进胃肠运动、泻下和抗炎作用且抗菌谱广,作用强,最大耐受量较大。王秀等[32]对三黄胶囊与片剂的解热作用、抑菌作用和小肠推进作用进行对比,发现胶囊剂溶出速率更快。王芳玲等[33]对三黄片抗细菌性炎症的作用和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三黄片及其组分——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进行了综述,表明作为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还有“抗炎”、杀伤和抑制病原微生物、预防治疗冠心病[34]、高血压等作用,可见临床应用范围之广。

4 临床应用

三黄片多应用于身热烦渴、面红口干、湿热黄疸、口疮痈肿,或热盛迫血所致吐血等症。葛金玉[35]报道三黄片外用,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会阴侧切术后愈合不良及宫颈糜烂等症;宋惠丽[36]研究了三黄片治疗糖尿病便秘的同时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发现其能保护血管内皮;周庄[37]等报道本品不仅可促进排气,还可促排便;朱纬[38]报道本品通过排毒具有养颜的功效,但长期服用易造成不良反应,如引起肠易激综合征[39]、面部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等[40],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

5 小结

三黄片为典型的传统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目前针对三黄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传统方法的质量控制、常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均不是很深入,尤其欠缺全面的整体性研究,有待运用现代中药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体现化学属性和药理效应,三黄片体内外物质基础加之行之有效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综合研究手段对其进行更为客观全面地分析研究,以充分体现三黄片的应用价值。

[1]傅丹丹,葛卫红,陈立兵,等.三黄方系列制剂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1):14-16.

[2] 郭宗珍.黄芩药材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的测定[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 宋战锋.中药黄芩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及不同产地药材差异甄别[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翟慧磊.大黄不同粒径粉末质量标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5] 张素梅,李耀维.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 1997, 22(4): 224-226.

[6] 张素梅,张晓燕,车轩,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三黄片中盐酸小聚碱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 15(3):44-45.

[7] 史宏妍.薄层扫描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1, 12(10):880-881.

[8] 朱颖虹,张清民.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J].中成药,2002,24 (1):29-31.

[9] 蒋晔,郝晓花,刘红菊.非水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片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J].中草药,2005,36(3):378-380.

[10] 高苏亚,党高潮,李华.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J].中成药,2007,38 (7):1012-1014.

[11] 崔书亚,黄铱泠.循环伏安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27(11): 48-50.

[12] Feng Yl, Yu BY, Dong XP.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kinds of components in sanhuang tablet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06,41:285-288.

[13] Cheng WM, Gao J, Huang H, 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Active Ingredients of Sanhuang Tablet by HPLC [J].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3,25:8549-8551.

[14] 李淑盈,郭增军,王利.HPLC测定三黄片中大黄素、大黄酚及黄芩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1,23(6): 445-448.

[15] 王胤,沈力,周浓,等.HPLC同时测定大黄剂中的5种蒽醌类衍生物[J].光谱实验室,2012,29(5): 2928-2932.

[16] 李晓花,郭允,李佳,等.RP-HPLC法同时测定三黄片中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33(8): 637-642.

[17] 杜闻杉,刘喜纲,李忠思,等.市售三黄片中游离和结合蒽醌含量的比较及聚类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1950-1956.

[18] 解军波,张彦青,戚务勤.RRLC-MS/MS法测定三黄片中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素[J].中草药,2010,41(5):739-741.

[19] 王钰莹,冯伟红,杨菲,等.“一测多评法”测定三黄片中的大黄蒽醌类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12-217.

[20] 江美芳,胡晓茹,林瑞超,等.三黄片一测多评的方法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5,35(12): 2148-2157.

[21] 刘明珂,郭强胜,禹珊,等.定量核磁共振法测定一清胶囊和三黄片中的黄芩黄酮总量[J].分析试验室,2015,34(11): 1343-1347.

[22] Liu Y, Bi HM, You FY, 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 of Sanhuang Tablet by HPLC [J].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2, 24:4522-4524.

[23] Du Q, Tang DQ, Yang DZ, et al.Combination of Fingerprint Analysis and Multiple Compounds Determination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anhuang Tablet by HPLC-DAD [J].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2012,31: 1330-1340.

[24] 张艳菊,吴清,倪健,等.不同厂家三黄片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J].中药研究, 2012,14(3):1656-1662.

[25] 张良圣.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中药指纹图谱[D].南昌:南昌大学,2007.

[26] 郑笑为,钟家亮,冯媛媛,等.中成药三黄片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事,2007,21(10):831-833.

[27] 申川川,徐杨璐,赵胜男,等.三黄片特征图谱研究及其6种成分含量测定[J].中药材,2015,38(3): 618-620.

[28] 周彩虹,姚永中,张毕奎,等.三黄片及大黄中大黄素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93-1195.

[29] 乐芳华,裴静波,任国飞.LC-ESI-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小檗碱、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0,13(5):635-637.

[30] 康梅,陈知行,许秀成,等.三黄片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5):406-408.

[31] 王林,李迎春,郭胜典,等.三黄片对胃肠运动、抗炎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 1992,14(6):30-32.

[32] 王秀,王永利.三黄胶囊与片剂的药理作用比较[J].河北中医,1993,15(6): 37-38.

[33] 王芳玲,田风胜.三黄片及其组分“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3(9):214-216.

[34] 申安.三黄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10): 2362-2363.

[35] 葛金玉.三黄片临床新用举隅[J].新疆中医药,1997,15(3):55.

[36] 宋惠丽.三黄片对糖尿病便秘患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0,17(4): 285-287.

[37] 周庄,吴叶平.三黄片及术后汤对300例妇产科腹腔手术后促排气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1999,11(Z1): 41-42.

[38] 朱纬.三黄片与排毒养生[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5): 62-63.

[39] 郭龙.长期服用三黄片引起肠易激综合征例[J].海峡药学,1996,8(4):49-50.

[40] 赵锋.口服三黄片致面部多形性红斑型药疹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6,3(1):63-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695),大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KYBS201512)。

金杨(1979-),男,苗族,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新药开发研究。E-mail:kingyoung520530@sina.com

王燕(1982-),女,汉族,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新技术及体内药物分析研究。E-mail:jessica9428@sina.com

R286

A

1007-8517(2017)05-0070-03

2016-12-17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蒽醌小檗黄素
1-氨基蒽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Taxonomic synopsis of Berberis (Berberidaceae) from the nor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in 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seven new species
大黄素通过下调miR-1224缓解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N-端改造植物P450酶实现工程大肠杆菌合成甜菜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过氧化氢工作液中2-乙基蒽醌、2-戊基蒽醌及其氢化物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蒽醌法制备H2O2工艺中溶剂对γ-Al2O3 再生蒽醌降解物的影响
对陇南市小檗种类及分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