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新五拗汤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

2017-01-16 03:24:46孙桂连杨兵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宣肺鼻塞变应性

孙桂连,郭 凯,杨兵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过敏性鼻炎也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患者接触变应原后由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临床以流清涕、鼻痒、鼻塞、喷嚏为主要症状。本病是全球性疾病,发病率达10%~25%,且呈上升趋势,儿童发病率较成人略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侯、环境及生活习俗等不尽相同,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在5%~34%[1],是影响儿童日常生活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是以激素、抗组胺药、减充血剂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抗炎、抗过敏缓解症状。这些药物治疗的优点是近期疗效明显,缺点是作用靶点单一,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改变过敏体质,疗程难料、停药反复、远期疗效不确定。

中医虽无“变应性鼻炎”之病名,但《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的“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嚏作于声也”,所论及的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其病机有寒热之别。主寒者如《诸病源候论》:“夫津液涕唾,得热则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证治要诀》:“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主热者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涕鼻塞,遇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致密,热气怫郁,而病愈甚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鼽》:“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

近些年对过敏性鼻炎的研究更加深入。韩新民认为[2]风邪是鼻鼽的主要病因,治疗时重在祛除风邪、宣畅肺气。白建民等认为[3]鼻鼽主要由于人体气虚、卫外防御无力,外邪乘袭,鼻窍失和,功能不健而起。干祖望认为[4]本病的病因是元阳不固。综合各家学说,鼻鼽的发病乃内有不足、外有所感而致。

1 病因病机

笔者认为,鼻鼽发病常骤然而起,以鼻痒为主要表现,多反复发作亦可骤然而止,这些特征符合风邪走窜不定、善行数变的特点。风为阳邪,鼻为肺之窍,居于头面,为风邪易犯之处;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热或异邪而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常虚,心肝常有火;鼻鼽初起为小儿突然接触异物异味,或气候骤变感受风寒之邪,肺窍不利所致。小儿亦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迅速;风寒异邪束肺,肺窍不利易郁而化热;郁热日久,邪入营络,而成血热之势。肺失宣肃,水津不布而成湿,湿邪蕴郁而为痰。因此,小儿鼻鼽的发生是内外诸邪合而为病,外有风寒内有郁热,兼现痰浊血热,可谓寒热表里错杂,而非在表或在里,或虚或实。症常见鼻痒、喷嚏,遇寒或遇热骤然加重,鼻塞、流清水样鼻涕,鼻黏膜及下鼻甲苍白水肿,咽红不适,时有鼻衄,喉中有痰,张口呼吸,打鼾,夜卧不宁。治宜疏风通窍、宣肺散寒、祛湿化痰、清热凉血,笔者常用新五拗汤加减治疗。

2 方组源流

五拗汤是由三拗汤演化而来。三拗汤源于《金匮要略》,因炮制加工方法同常规相拗,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为名,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麻黄宣肺解表,不去根节为发中有收;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化痰,以不去皮尖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宣;甘草不炙,取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利气祛痰,三药合用宣降结合,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明·王肯堂 《证治准绳·幼科》在三拗汤中加荆芥(不去梗)、桔梗(蜜水拌炒)名五拗汤,功效宣肺发表,止咳化痰,主治外感风湿或形寒饮冷,痰多咳逆连声。方中荆芥[5]味辛微苦,性微温,入肺、肝经,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之功,祛湿之力稍逊,故笔者以羌活代之,命名为新五拗汤;羌活[6]味辛苦,性平,归脾经入足太阳膀胱经、肾经,散寒祛湿止痛;桔梗[6]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三拗汤合羌活、桔梗加强散寒胜湿排痰通窍之力,但本方依然一派温表宣散,功效单薄,对鼻鼽复杂病因机制兼顾不够。笔者常加入黄芩[6]、连翘[6]、川芎三药补其不足;黄芩、连翘性味苦寒,黄芩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之功效;连翘入心、小肠经,清心解热,善解胸膈膜里之热,消肿散结,尤适于咽喉肿痛者。二药苦寒清解,又可兼制诸辛温药之温燥,同时其苦寒之性得温药调和亦大大收敛,小儿稚阴稚阳三体免受其伤。黄芩燥湿、可助羌活之使力。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功用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尤善治头面疾病,是血中气药,气中血药,与黄芩相伍于行走间清热凉血通窍。上8味药组成加减新五拗汤,寒热温凉并用,表里气营兼顾,功效疏风通窍,宣肺散寒,清热凉血胜湿,作为过敏性鼻炎的基础治疗方,无论病程长短都有较好疗效。

3 典型病案

患儿张某某,男,14岁,体质量51 kg,2016年7月8日初诊:喷嚏,鼻塞,鼻堵4年余,加重伴咳嗽2周。患儿4年前因秋季天气变凉时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咳嗽,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服感冒药后咳嗽减轻,余症持续不减,后经多家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海盐水冲洗鼻腔,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有所缓解。惟鼻堵明显,眠时张口呼吸打鼾,曾服玉屏风散等中药亦无起色,常鼻堵难眠。2周前因贪凉吹空调,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加重,咳嗽有痰,早晚明显,鼻堵不通,整夜鼾声雷动,咽痛口干,遂于山东到京求治。症见鼻黏膜及下鼻甲苍白、水肿,前鼻腔几近完全堵塞,咽部及咽后壁充血,扁桃腺Ⅰ°大,舌质红,舌苔白,脉浮,食纳可,二便调,夜卧难安。

该患儿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证属风寒闭窍、湿阻痰蕴、肺郁血热,治宜疏风散寒、祛湿化痰、清肺凉血。以加减新五拗汤为基础组方:炙麻黄8 g,炒苦杏仁9 g,生甘草6 g,桔梗9 g,羌活10 g,黄芩10 g,连翘10 g,川芎8 g玄参10 g,黛蛤散10 g,紫草10 g,白芷10 g,野菊花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配方颗粒开水冲服每日2次。

2016年7月22日二诊:患儿已不咳,喷嚏由每次7~8个减为2~3个。清水样鼻涕明显减少,侧卧已无鼾声,仰卧仍有,鼻堵减轻。咽部充血减轻,扁桃体稍大,鼻黏膜及下鼻甲水肿减轻,双侧鼻腔已开通一线缝隙,脉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效不更方,继服14剂。

2016年8月5日三诊:患儿诸症缓解无不适。鼻黏膜苍白,下鼻甲稍肿大,咽不红,扁桃腺不大。彼时正值立秋将至,是患儿每年病情加重之时,上方去黛蛤散,加防风、白芍各10 g调和营卫,嘱其服7 d,立秋过后无不适即停药。

患儿服药1周无鼻鼽症状即停药,近3个月时告知因气候骤变受凉出现鼻塞、喷嚏症状,故嘱其用初诊方7剂,药尽症消。再6个月后复诊无不适,鼻黏膜轻微苍白,无水肿,鼻腔较通畅,咽不红,扁桃腺不大。患儿过敏性鼻炎症状完全缓解,体征明显减轻。

4 结语

过敏性鼻炎既有先天秉赋不足,也与后天生活、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应祛邪扶正同治。但小儿脏器清灵,生机蓬勃,笔者认为治则首先以祛邪为第一要义,邪去正自安,扶正需谨慎,不必拘泥于正气不足而施补益之品小儿常有娇不受补之性,本方中无任何补益药,邪去正得以自复,过敏性鼻炎复发减少。其次,祛邪不局限于一法,可多法组合,全面调理,整体治疗。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天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ⅰ):1.

[2] 潘晨.韩新民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54.

[3] 白建民,时伟峰.自拟芪桂愈鼽汤治疗鼻鼽70例[J].国医论坛,2007,22(3):38.

[4] 严道南,黄俭仪.干祖望对变应性鼻炎的临证思辨方法——干祖望验案赏析之一[J].江苏中医药,2008,40(10):1-3.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宣肺鼻塞变应性
为什么鼻塞的时候,经常堵一边?
百科知识(2024年4期)2024-03-20 22:33:19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18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