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赞》脉学用语刍议

2017-01-16 03:24沈澍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顺阳明出版社

谢 洲,沈澍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脉法赞》收录于魏晋间王叔和《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其文如下: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三阴三阳(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1]。

此段文字确立了寸口分部属脏,是有关寸口脉诊法的重要早期文献。围绕其中“官”“府”“关前一寸”“人迎”“气口”等概念,古今医家颇有不同见解,本文将针对以上争议性内容辨析疑义,寻源溯委。

1 “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1.1 “官”“府”本义

《说书文解字·广部》:“府,文書藏也。”段玉裁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引伸之为府史胥徒之府。”金文府字或加“贝”,本义为库藏处所[2]。《礼记·曲礼下》曰:“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郑玄注云:“府,主藏六物之税者。[3]”

由上文可知,“官”“府”在典籍中本指政府治事机构、聚藏处所,后引申为官职之类。先秦文献中已将“官”“府”并称,马王堆帛书《易传》之《要》曰:“故谓之易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尽称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推源“官”“府”本义,可知其在概念上一是具备功能性,二是具有空间结构,当其被引入医学文献,在《脉法赞》的语境中概指左右寸口属脏,即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是易于理解的,这可看作第一层面的解释。

1.2 关于“官”“府”的各家见解

对于此句中“官”“府”的具体所指研究者有不同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认为“官”“府”对应“血”“气”;二是认为“官”“府”分指“脏”与“腑”[4];三是认为“官”“府”分指精神与形体,即左脉所候之心肝与精神活动相关,右脉所候之肝脾与形体变化相关[5];四是认为分别指五行相克关系中克与被克之脏,即在左之心火、肝木、肾水,与在右之肺金、 脾土、命门之火构成三对相克关系。

训诂需“随文释义”,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上下文具体语境中检验训诂正确与否。中医基础理论中,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主运化水谷与《脉法赞》篇首六句关于寸口脉属脏的论述中,“魂魄谷神”分别对应前言“肝肺脾心”。这是一种避复的修辞手法,同时扩充了内容表达,既指出脏腑属部,又阐明了人之精神气血状况可通过脉诊探察。文中既已表明五脏及精神活动可见于两手脉,则上列二与三解说显然与文义不合。四说见于李延昰《脉诀汇辨》,此说符合两手三部脉之属脏关系,然而联系下句“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及后文“阴病治官,阳病治府”,这种解释亦欠圆融。

1.3 “官”“府”与“血”“气”

在此我们重点对上文第一种解释进行引申讨论。考诸文献,将“官”“府”与中医理论中的“血”“气”相联系源自朱丹溪。《格致余论·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曰:“肺主气,其脉居右寸,脾、胃、命门、三焦,各以气为变化运用,故皆附焉。心主血,其脉居左寸,肝、胆、肾、膀胱,皆精血之隧道管库,故亦附焉。男以气成胎,则气为之主;女挟血成胎,则血为之主。男子久病,右脉充于左脉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女子久病,左脉充于右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6]”这段文字虽然没有明确“官”“府”所指,但依其对左右手脉与脏腑气血及男女体质相互关系的论述,则左手“官”与“血”相关,右手“府”与“气”相应,只是如此则应为“右大顺男,左大顺女”,与《脉法赞》之说刚好相反。对此朱丹溪解释道“此左右当以医者为言”,并以脉学文献中“阴”“阳”所指不同论证。然而在这篇短小的记诵总结性文字中,独此一句以医者角度言左右似有牵强之嫌。查阅早期医籍,《灵枢·五音五味》论述妇人体质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依此说则妇人气有余而血不足,则与“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相应。此也可解释后文的“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即阴病以主血(属阴)之脏施治,阳病则选择主气(属阳)之脏。

综上所述,“官”“府”现有的几种解释都存在一定问题,相对而言,“官”“府”与“血”“气”相联系更符合原文表达。更确切地说,“官”指左手脉所主与血关系密切之脏,“府”指右手脉所主与气关系密切之脏。虽然在今日的脉诊实践中以左右脉盛衰辨男女已不常见,但从此段文字中可以看到,早期医家对脉诊与脏腑气血及性别体质之间关系的探索。

2 “关前一分”

2.1 关于“关前一分”的各家解释

《脉经》云:“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此“关前一分”具体所指部位目前总括而论有3种解释:一是在寸脉部位。齐德之《外科精义·论三部所主脏腑病证》曰:“盖左手关前曰人迎,右手关前曰气口……所谓左手关前心之部也。[7]”二是为关部中近寸部的1/3。李中梓《医宗必读·新著四言脉诀》曰:“关前一分者,寸关尺各有三分,其得九分。今曰关前一分,仍在关上,但在关前一分耳。[8]”李延昰《脉诀汇辨》沿袭此说。三是为关前寸后的分界地。虞抟《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人迎在病人左手关前寸后之位,诊者右手食指与中指两岐之间是也。[9]”

2.2 “关前一分”所指探讨

《脉经》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1]”即关位占六分,寸部六分,尺部七分。隋·杨上善曰:“华佗云:尺寸关三部各有一寸,三部之地合有三寸……王叔和、皇甫谧等各说不同,并有关地。”唐·杨玄操云:“按皇甫士安脉诀,以掌后三指为三部,一指之下为六分,三部凡一寸八分。华佗脉诀云:寸尺位各八分,关位三分,合一寸九分。王叔和脉诀云:三部之位,辄相去一寸,合为三寸。[10]”据上论可知,汉末魏晋时寸关尺各部长度各家记录不一,大约在六分至一寸间。又《脉经》卷二“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中,分别以“寸口人迎以前”“寸口气口以前”“关上”“尺中神门以后”称述左右手三部脉。可知“关前一寸”首先有寸、关分界之域的性质。后文云:“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此关后之神门与“关前一分”之人迎、气口相对,以其决死生的论述契合尺脉主肾为人之根基的理论,所谓“根绝则茎叶枯矣”(《难经·八难》)。结合来看,“关前一分”位属寸部,为关部入寸之分界,又可代指寸脉。左寸属心主血、右寸属肺主气,同为“人命之主”。

3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3.1 “人迎”“气口”正源

据《黄帝内经》记载,“人迎”为颈动脉搏动处。《灵枢·本输》谓:“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气口亦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脉之大要会。《素问·经脉别论》云:“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至《脉法赞》始以人迎、气口分属左右寸口脉。后世医家如陈无择、李东垣等结合《内经》中“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灵枢·禁服》)的观点进一步提出左右寸口脉分主外感内伤之疾。

明清医家对左右手人迎寸口脉法提出质疑。张景岳《类经·脉色类·关格》云:“夫人迎在头,系阳明表脉……继自王叔和以后……云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以致后世惑乱,遂并阴阳表里大义尽皆失之。[11]”清代官修《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曰:“左关一分名人迎……右关一分名气口……此创自叔和,试之于诊,每多不应,然为后世所宗,不得不姑存其说。观《内经》以足阳明胃经、颈上之动脉为人迎,手太阴肺经高骨之动脉为气口,足知其谬矣。[12]”

现代有学者从训诂学角度考证,指出“人迎”本义与颈动脉的象形字“亢”有关[13]。古音系统中,“迎”字属疑声阳韵,“亢”字属见声阳韵。见声、疑声均属牙音,发音部位相同,故“迎”与“亢”古音韵同声近,可通假。《说文》载:“亢,人颈也,从大省,象颈脉形。”段玉裁注:“俗作‘肮’。[14]”《集韵·唐韵》:“肮,大脉谓之肮。[15]”故“人迎”原本即指人颈之大脉,以《内经》之义为正。

3.2 “人迎”“气口”命名的探讨

以上论述分别从学术源流、临床实践或声韵训诂方面为“人迎”“气口”正名。通过对上古脉学相关文献的整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脉诊学用语在从早期遍诊法、对比诊法到独诊寸口法的沿革过程中

存在着“概念移植”的现象。笔者认为,或可从此角度进一步探析“人迎”“气口”所指的转变。

以“关”与“格”为例,《素问·六节脏象论》曰:“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则四倍已上为关格。”《灵枢·脉度》阐释关格形成机制:“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弗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可见“关”“格”在《内经》中应用于人迎寸口脉诊法,分指寸口、人迎极盛的两种脉象,即“关阴”“格阳”。《难经·三难》云:“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此论述关位前后脉动超过本位的2种脉象,即“内关外格”“外关内格”。又《伤寒论·平脉法》载:“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据上述可知,“关”“格”的概念与阴气或阳气偏盛、阴阳不相顺接有关;而随着脉诊法的沿革,“关”“格”所联系脉位由对比诊法中的人迎、气口移植为寸口诊法中的前寸、后尺。

再回到“人迎”“气口”的命名。“人迎”本属足阳明脉,“寸口”属手太阴阴脉。《四圣心源·脉法解》:“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腑。[16]”从实用角度来说,“人迎”“气口”因脉动明显、位置外露、便于诊察,故自遍诊法中发展成为常用诊脉部位,形成《内经》的人迎寸口对比脉法。至《脉法赞》,“人迎”“气口”仍作为一组对应概念使用。根据寸口分部属脏,则右手寸脉主肺,肺属太阴脉。左手寸脉属心,心在十二经体系中一般归属少阴脉,而早期文献中还有心属阳明一说。《素问·脉解》:“阳明络属心。”《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以少阴、太阴、阳明、太阳、少阳分别对应肺、脾、心、肾、肝:“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在手足十二脉体系中,关于阳明脉主症的论述也保留了与主神明之心的联系。《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或者因此将“人迎”经由“阳明-心”的中介移植为指称左寸心之部,而将“气口”经由“太阴-肺”的中介移植为指称右寸肺之部, 这亦属于对比诊法到寸口诊法转变中发生的“概念移植”现象。

[1] 王叔和.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

[2] 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M].2版. 武汉: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3] 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132-133.

[4] 任健.濒湖脉学白话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49.

[5] 黄俊难.论“左主司官,右主司府”[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9):1059-1060.

[6] 朱震亨.格致余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

[7] 齐德之.外科精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6.

[8] 李中梓.医宗必读 [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

[9] 虞抟.医学正传[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5.

[10] 李伯聪.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1.

[11] 郭教礼,张西相,等.类经(上)[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9.

[12] 吴忠祥,王永宏.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注释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5.

[13] 张志枫.“人迎脉”在颈补证[J].医古文知识,2002(4):26-27.

[1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 丁度.集韵(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6]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1.

猜你喜欢
大顺阳明出版社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我等待……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过时的绝招
一桩难以言明的心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Different Number Taboo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忠诚的更夫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