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献青教授从虚、积、痰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2017-01-16 02:51:5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教授

1.郑州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任献青教授从虚、积、痰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刘丽平1任献青2△

1.郑州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病程缠绵,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任献青教授认为“肺脾气虚”是该病发生的内在基础,“食滞内停”、“痰饮内伏”是主要病理因素,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虚;积;痰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近几年儿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小儿频繁发作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称反复呼吸道感染[1]。中医相关文献中无此病名,古代医籍中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等与之相似。该病病程缠绵,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一般予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导致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率居高不下,而抗生素会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感染机率增加、不良反应加剧等[2]。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一方面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在改善自汗、纳呆食少等症状及机体功能方面优势明显[3]。任献青教授多年从事中医儿科教学、临床工作,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认识,现将其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肺脾气虚”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内在基础 小儿“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任献青教授认为“虚”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基础,小儿体虚常见原因有三类:一是小儿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体弱多病,或早产、双胎等,致后天腠理疏松,卫外不固,不耐邪气侵袭;二是后天调护失宜,乳食失节、损伤以致脾胃气虚,纳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亦虚,营卫失充,外邪易侵;三是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正气不足,加之婴幼儿本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而为病。

1.2 “食滞内停”、痰饮内伏”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理因素 任献青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发生关键是喂养不合理。当今父母爱子心切,多重衣厚帽,纵其嗜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喂养以膏梁厚味居多,故易损伤脾胃,食积不化蕴而生热,熏蒸于外,致使卫表不固,诱发外感,久病又进一步克伐气血,致患儿卫外功能更加不足。火壮气散,卫表不固,易遭六淫邪侵,致使病情反复发作。

“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多由肺脾肾气化失常,津液不归正化,聚而成痰。《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认为“三不足、二有余”是小儿的生理现象,提出了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肺为生痰之源,脾为储痰之器,肾主通调水道。患儿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呼吸道感染致肺脾肾三脏不足,体内水液代谢失常,酿生痰浊。任献青教授认为痰形成后主要停伏于肺与胃肠,阻滞气机而变生百病,若阻于肺道,肃降无权,因卫外不固,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而反复。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湿不化,痰浊内生,上贮于肺,使肺气失宣,往复循环,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

2 临床辨治

任献青教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本虚表实之证,该病治疗重在明察邪正消长变化,感染期以邪实为主,恢复期则以正虚为主。初起多有外感表证,当辨风寒、风热、外寒里热不同,夹积、夹痰之异,治疗应本虚表实之病机,驱散外邪,化痰消积的同时,不忘固表扶正、健脾补肺。任献青教授临床常善用炙麻黄、防风、连翘、等疏散外邪,苦杏仁、葶苈子、清半夏、浙贝母、白前、前胡、鱼腥草、白屈菜之类化痰,以炒麦芽、炒莱菔子、鸡内金消食化积,兼用炒白术、黄芪、党参益气扶正固表。恢复期正暂胜而邪暂退,肺脾肾虚象明显,肺虚者气虚,脾虚者运艰,肾虚者骨弱,尤以肺脾气虚多见,治疗补肺健脾、益气固表,临床多选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等加味。

3 典型病例

患儿,女,6岁,2017年3月24日初诊。家长代诉患儿自3岁6个月入幼儿园后,常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并有两次因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既往有鼻渊病史。此次以“反复咳嗽、流涕半月”为主诉就诊。患儿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流清涕,初未予治疗,咳嗽渐加重,咳时有痰难咳出,伴鼻塞、流涕,时清时浊,期间间断服用鼻渊通窍颗粒、止咳药及抗生素等治疗,疗效不佳,故来诊。病后无发热,纳食差,眠尚可,平素汗多,面色萎黄,大便正常,一日一行,舌红,苔腻稍黄,脉数。中医辨病属咳嗽,证属风热夹滞证;治以疏风清热,化痰止咳,兼以扶正。处方:白前10 g,前胡10 g,鱼腥草10 g,葶苈子10 g,苦杏仁10 g,生黄芪20 g,白术10 g,防风6 g,焦三仙各10 g,辛夷6 g,甘草3 g。3剂,水煎服,日1剂。2017年3月28日二诊:患儿鼻塞、流涕症状好转,咳嗽较前减轻,纳谷不香,加鸡内金10 g,继服7付。2017年4月5日三诊:患儿无特殊不适,汗出减少,食欲增加,上方去鱼腥草、葶苈子、苦杏仁、焦三仙,加党参10 g,茯苓10 g,清半夏10 g,陈皮10 g,继服7付调理体质。随诊2个月,期间未有咳嗽、流涕等症状,无明显汗出,纳谷香,临床疗效明显。

4 小结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若反复发作,易发生哮喘、水肿、痹症等,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该病本质为本虚标实,急性期以邪实为主,治疗时,不能仅着眼于解决患儿现有的症状,驱邪应不忘扶正。恢复期邪暂退虚象渐露,应以固本为紧要,此时应辨明肺脾肾何脏虚损明显,肺虚补肺益气,脾虚者运脾和营,肾虚者补肾强骨。同时,任献青教授常关注儿童的生活方面。提倡饮食荤素搭配,宜积极户外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通过药养结合,有效降低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1.

[2]杨波,曹秀菁.儿童抗生素滥用现状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38):328-330.

[3] 孙晓明,张骠.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近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38):180-182.

刘丽平(1977-),女,汉族,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系及脾系疾病。E-mail:1770556422@qq.com

指导老师:任献青,男,汉族,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E-mail:13673712698@163.com

R725.6

A

1007-8517(2017)24-0075-02

2017-11-01 编辑:张 强)

猜你喜欢
儿科抗生素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0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34
刘排教授简介
儿科专栏
抗生素的故事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6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