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兵
(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微山 277600)
仔猪补铁技术措施
刘 兵
(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微山 277600)
铁元素是动物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尤其对子仔猪,铁参与多种细胞酶的构成,是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重要物质,可促进仔猪的免疫系统的发育。铁在仔猪肌体中主要有三个生理功能:生理防御、预防肌体感染疾病;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参与载体的组成、转运和储存营养,对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仔猪的生长速度快,一般出生后7d体重就可达到初生重的2倍,14d体重可达初生重的3倍以上,仔猪体重每增加1kg,就需要大约50mg铁,因此仔猪时期对铁的需求量随日龄增加而急剧增加。然而仔猪自身由于胎盘屏障的存在,导致新生仔猪体内的铁贮存量较少,出生后母猪的乳汁中铁含量也很低,供给仔猪的量每头仔猪每天大约只有1mg左右,此阶段仔猪吃料少,从饲料中吸收的铁也很有限,这是圈养仔猪的共存特点和对铁的摄取的制约性。若是放养条件下,仔猪有机会接触土壤,可以从中吸收一部分所需的铁作为补充,但是由于不同的土壤中铁含量不一致,导致仔猪对铁的摄取量也不是都能满足自身需要。
(2)适当补铁可促进仔猪生长。研究表明,给母猪和仔猪补铁,都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3日龄仔猪开始补铁,仔猪白痢发病率可降低54.3%,35日龄育成率可提高14.5%,对照实验证明,补铁仔猪断奶均重比未补铁组平均高0.8kg。
(3)仔猪补铁不仅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还可以改善毛色。对照表明,在3日龄和10日龄补铁的仔猪毛色光亮,肤色红润,未补铁的仔猪则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发干,还有的肤色发黄,观感不佳。
仔猪补铁的方法及优缺点:
现阶段,给仔猪施以外源性补铁的方式一般有3种。
(1)母猪间接补饲。在母猪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在饲料中加入有机铁(氨基酸螯合铁),可以提高初生仔猪的铁储备量和母猪乳汁中的铁含量,这是最安全应激最小的补铁方法,不仅利于初生仔猪的补铁,增加仔猪的初生重和血红蛋白含量,还可改善母猪的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促进母猪产后发情,减短空怀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缺点是母猪吸收的铁通过胎盘和乳汁传递给仔猪的数量有限,饲料中添加有机铁仍不能完全代替养猪生产中常用的肌肉注射铁制剂。
(2)仔猪口服补铁。通过饮水或者直接喂食补铁的方法给初生仔猪补铁。这种方法优点是简单、快捷、应激小,劳动强度低,效果确实而且经济。缺点是不一定都传达到有效补铁要求,原因是:一是初生仔猪对水的需求量少且不会主动饮水,而含铁制剂一般适口性较差,仔猪摄取量无法确定;二是饮水和饲料中添加量较大,造成成本较高;三是补铁剂量不好控制;四是直接饲喂需多次强制口服,应激大,操作不便。
(3)肌肉注射法补铁。自1995年以来,规模化猪场采用给新出生1~3d的仔猪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制剂的方法补铁,这种方法确实给仔猪补铁带来一个新飞跃,该方法见效快、针对性强、用量少、时间短,该方法很快得以普及。缺点是对仔猪应激较大(捕捉、惊吓等),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下面以当前最优的肌肉注射法来说明。
新生仔猪的补铁剂量与次数与补铁效果有直接关系。仔猪补铁量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量大则易对仔猪机体产生毒副作用。一般来说一次注射铁含量不能超过200mg。在常规的补一次铁的基础上,一些猪场开始尝试2次补铁甚至3次补铁。试验证明,3日龄1次补铁150mg虽能明显提高仔猪增重率,但并没有发挥出仔猪的生长潜力;仔猪3日龄和15日龄各补150mg铁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均高于1次补铁;仔猪3日龄补铁1次150mg,15日龄再补1次150mg,必要时在30日龄(即断奶后)加强补铁1次150mg,所达到的补铁效果最优,不仅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还使白痢发病率明显降低,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给仔猪补铁最好选择颈部肌肉注射,补铁的同时切不可添加治病防病的药物,因为铁离子活性大,某些含铅、镁、钙的药物制剂,遇铁容易在胃肠内形成难以溶解的络合物或沉淀,降低吸收效果或出现瘀斑、青紫等皮肤现象,甚而至于有的仔猪耐受性差,出现过敏症状: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惊叫、倒地不起等,严重可引起休克死亡。发生这种过敏情况时,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每头1mg,约2h即能恢复;补铁的同时也要适量补充维生素A、D、E,增强机体造血功能,最终使仔猪机体各项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