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影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侯 影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两组患者对病房环境设施、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对护理过程以及对护理质量等的满意度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对整体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多数是病情比较严重,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因此,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直以来,临床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能够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1]。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出现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靠的途径,笔者就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入组患者均排除了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脏器疾病的患者,合并交际障碍的患者[2]。两组患者的资料分布如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63.5±4.7)岁。患者的基本类型为神经衰弱12例、脑梗死10例、精神分裂10例、脑卒中9例、精神障碍9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4.5±5.3)岁。患者的基本类型为神经衰弱13例、脑梗死12例、精神分裂10例、脑卒中8例、精神障碍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可比。
1.2 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首先要强化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秉承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则,其次要对护理人员培训各项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实施“包床到护、责任到人”的护理方式。将患者的床位全部分配到每个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对责任床位的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3]。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如下:①优质心理护理:患者在受到疾病的打击后,极易生出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患者的病情情况,促使家属与护理人员一起来安抚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②优质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就诊时,根据患者对疾病的具体认知状态,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对每位患者疾病认知的薄弱处以及存在疑问的地方,有选择性的给予健康教育[4]。③优质环境护理:首先从病房内部的硬件入手,统一配置电视、电话、空调、以及呼叫、照明、上网宽带等现代化设施。在病区走廊添加壁画,在室内摆放绿植。并实施节假日无休24 h各个部门正常运转,随时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注意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注意患者保暖;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5]。④优质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病程“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办实事”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对于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尽最大努力照顾其生活起居,定期为患者剪指甲,帮助患者更换衣服。护理人员在进行夜间巡视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动作轻柔,说话轻声,以免打扰患者休息。⑤优质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必要时针对有需要的患者,在咨询营养师和临床医师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能够每日为身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促使患者快速康复[6]。⑥优质康复护理:多数的神经内科患者治疗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偏瘫等问题,因此在早期积极地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遗留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发病早期,积极地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瘫痪肢体康复等康复训练。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记录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进行表示,以0.05为检验水平。
2.1 两组患者对各项临床护理项目的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环境设施、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对护理过程以及对护理质量等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7.2±3.5)分、(48.2±5.6)分、(47.2± 6.2)分及(35.6±4.5)分;对照组患者对病房环境设施、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对护理过程以及对护理质量等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9.8 ±3.9)分、(41.2±4.2)分、(43.2±6.79)分及(29.2±4.6)分。
综上,两组患者对病房环境设施、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对护理过程以及对护理质量等的满意度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 两组患者的整体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35例,占比70.0%;基本满意14例,占比28.0%;不满意1例,占比2.0%;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26例,占比52.0%;基本满意16例,占比32.0%;不满意8例,占比16.0%;整体护理满意度为84.0%。
综上,两组患者的对整体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来说,由于这类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该类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就更高。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目前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是顺应患者护理需求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以娴熟的护理技能、柔和的语言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实施优质的健康教育,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以积极、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切实解决患者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优质、便捷的个性化护理服务[7]。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科室的5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与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各项临床护理项目的满意度,从而促使患者整体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1] 王莉.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医, 2013,27(10):793.
[2] 颜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47-148.
[3] 唐艳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5):190-191.
[4] 闫华.安全护理在神经内科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86-87.
[5] 苏小红.优质护理对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7): 102.
[6] 熊淑君.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导诊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630-631.
[7] 张玲玲,黄玉萍,韩莉,等.优质护理措施对减少神经内科病区护患纠纷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8):64-65.
R473.74
B
1671-8194(2017)18-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