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艳
(新疆巴里坤县奎苏镇兽医站,新疆巴里坤 839203)
羊常见病的防控措施
蒋红艳
(新疆巴里坤县奎苏镇兽医站,新疆巴里坤 839203)
羊在饲喂管理期间,因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各类羊病的频发,而威胁到养羊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到羊场的经济效益。在养羊管理期间,羊病未提早做好防病管理措施,往往在后期治疗中,会耗费大量的治疗费用,而降低养殖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羊常见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羊病 治疗 预控
羊病中常见普通病,涉及范围较广,有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等等。此病诱因,多数因饲喂方法不科学所致。受此影响,羊机体营养代谢失衡,而成为羊病高发的关键因素。在可知的普通病症中,多数呈散发性经过。以肠胃炎为例,作为常见的内科病,典型症状: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严重腹泻等等。羊肠胃炎一旦发现,未及时采取措施,很容易造成羊只的急性死亡。对肠胃炎的治疗,内科病的常用疗法:口服50~100mL浓度为0.5%的痢菌净液,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行静脉注射,同时予以止泻克痢粉灌服。
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等等感染相关。一旦羊体内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繁殖,将导致大量的致病因子释放毒素,而严重侵害羊机体。在了解的所有羊病中,传染病的威胁最严重,是羊群大量致死的关键因素,给养羊产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其中,以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威胁最大,而且发病率更高,其属于急性传染病,直接和间接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大多数羊患上该病之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常用治疗方法为:九一四0.5g+红霉素2g+300ml浓度为5%葡萄糖行静脉注射,间隔5d后口服红霉素1次。
羊寄生虫病虫,有螨虫病、蛔虫病等等,多数因寄生虫寄生羊体内所致,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群发性的特点。目前,寄生虫疾病的高发,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早期的寄生虫病感染,多数无明显发病症状。有明显临床症状时,多数已全群发病。寄生虫病的危害,是慢性的、持久的,更是严重的。最常见的寄生虫,以肝片吸虫病的威胁最大,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肝片吸虫病最容易出现,其会直接诱导其他类型的寄生虫病出现。口服硝氯酚是羊寄生虫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需要依据羊的具体体重调整给药剂量。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将药物长期放置在过度潮湿或者过度温暖的位置。对所有羊群每年都需要进行3次左右的驱虫处理。
重视羊场管理,是科学防病的关键一环。注意改善羊场环境。养羊管理期间,注意清洁圈舍,定期检查圈舍,做好粪污处理。制定严格消毒制度,组织全面彻底地消毒。对出现病症的病羊,应立即参照防疫相关的要求,做好病羊的隔离。同时,对被病羊污染的圈舍、用具等,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清灭圈舍内残留致病菌,控制疾病的扩散和蔓延。养殖场内划分隔离区,结合流行、症状、病理等等,做好初步诊断。特殊情况下,配用实验室诊断,以确诊疾病。一些烈性疾病,应及时捕杀,注意无公害处理,控制疫情蔓延。此外,养殖户注意学习防疫新技术,加强与防疫部门的交流,实时掌握科学防病的新技巧,为健康养羊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
在地方养羊生产实践中,养殖户不重视防病设施的投入,跟羊病高发、群发有着不小关系。由此,各养殖户主应高度重视防病管理工作,认识到日常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制定更切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消毒措施。尤其,在羊群活动地面、羊圈以及养的皮毛、羊的排泄物等必须强化消毒,通过这种方式将传染源消灭,避免出现暴发性的疫情,针对突然性死亡的羊,禁止随便遗弃或者剥皮,必须马上进行高温消毒和焚烧处理,以免发生疾病传染的危险。对种羊必须严格进行筛选,调整羊的食量时,必须将羊的年龄、性别的具体品种作为依据。
在羊病防控中,政府部门很重要,发挥着指导作用。由此,综合分析国外科学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在了解羊病流行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羊病控制和防控措施。而且,地方部门要高度配合,将防病指导下发到位,加大羊病监管力度,制定羊病控制和预防工作的长远计划,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净化羊病的目的。
羊病的扩散蔓延,与活体病羊频繁进入流通环节,产地检疫监督管理不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因为相关部门的不作为,隔离、检疫等措施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羊病的规模化群发。由此,必须重视羊病防控的宣传力度,借助多种媒体,通过广播、视频等等多种方式,加强羊病防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民众意识到羊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营造科学防控养病的良好社会氛围。
[1]李德富.常见羊病的治疗和有效预防[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4(11):62.
[2]吴延新,赵瑛瑜.常见羊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5,58(14):63-64.
[3]周飞.浅谈常见羊病的治疗及预防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1):59,61.
[4]马小华.关于几种常见羊病的防治策略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4,47(6):29,30.
[5]晏杰.浅谈常见羊病的治疗及预防对策[J].农技服务,2015,32(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