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德 赖 毕
(株洲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株洲 412000)
株洲市养殖污染治理现状及思考
董艳德 赖 毕
(株洲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株洲 412000)
本文调研分析了株洲市养殖污染治理成效,介绍了株洲市养殖污染治理的新做法,剖析了株洲市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株洲实际,提出了今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路。以期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畜禽养殖 污染治理 粪污 环境保护
近年来,株洲市畜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满足了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成了制约养殖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株洲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管生产就要管环保”思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履行养殖污染治理“指导与服务”的职能,以问题为导向,启动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市有畜禽规模养殖场1355个,其中出栏生猪500头以上1088个,已建成沼气池1910个、127031 m3;沉淀池2723个、245176 m3;干粪棚1964个,27400 m2;明沟改暗沟63.64万m;化尸池1862个、18323 m3;有机肥加工厂3个,年加工能力80000 t;配套种植面积10876hm2;工厂化粪污处理设施28个,处理能力4400 t/d;干湿分离机210台,粪污运输车18台,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为82 %,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生态环境逐年改善。
2013年至2016年,全市畜禽禁养区共有925个畜禽养殖场实现了关停退养,年减少生猪饲养33.6万头,为2012年生猪饲养量的5.6 %。
从2013年开始,全市开展以化尸池建设为主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共建成化尸池1300余个,30000多m3,但随着时间推移,该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环保的要求,以工厂化处理为标志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在株洲市全面展开,目前茶陵龙华农牧、攸县新广安和天心502等3个中小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点已建设完成,日处理能力共11.5 t;茶陵、攸县、醴陵、株洲县、炎陵县5个生猪调出大县各建1个大型处理中心,配建30个左右的收集点,该项工作已列于株洲市今年“民生100”工程,已经或即将进入招标程序,预计年底能建成投产。
省里要求对全市273家有环保违规现象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清理。畜牧系统通过全面核查落实,全市实际有271家。按照“严查一批、搬迁关闭一批、限期整改一批、备案管理一批”的总体思路,对271家的养殖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提出了备案处理等意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制定一对一的整治方案,指导具体整改工作。通过清理整顿,株洲市的271家畜禽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完成清理整治。其中已通过环评的22家,正在申请准备环评的12家;完善环保备案场180家;关闭退养32家,拟淘汰关闭10家;正在整改的15家。
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殖业污染治理,市政府成立了养殖业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出台了禁养区和限养区管理办法,市县两级政府均把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实行“一票挂钩”制度,对粪污处理,继续确保“三改两分三利用”的办法[1],实现养殖废物的综合利用,大大减少了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株洲市养殖污染治理还有新做法:
畜牧与环保部门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按法律法规我局负责养殖污染治理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与环保局商定,存栏猪500以上的治理工作归环保局牵头,500头以下归畜牧局牵头。两部门多次召开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协调会议,商讨形势、提出措施;工作科室经常联系,信息资源共享,今年为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市畜牧局与市环保局成立株洲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协调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当前的主要工作,建立养殖场污染治理责任牌,每个养殖场明确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各县市区的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开展联合督查。
四月份畜牧水产局对醴陵、攸县、茶陵、株洲县养殖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督查,5月份与环保局组织两个联合调查组再次督查,并下发督查通报。
2017年已组织两次摸底。3月30日前,对全市存栏猪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面摸底,共296家,其中环保完全合格的47家,144家无环评手续或无排污许可证,已环保备案107家,畜牧部门已将摸底情况通报市县两级环保部门。5月份组织对存栏猪500头以下养殖场摸底排查,年出栏50头以上的有14463户,100以上的6212户,下达整改通知书4176份,凡是粪污直排、环保条件差的已或将报环保备案。
对中央环保督查组的交办件,主动与环保局和各县市区衔接,督促如期如质完成。截至5月12日12:00共11件,已办结7件,还有4件正在办理。株洲县3个养殖场,畜牧水产局直接派人现场指挥关停。
2013~2015年全市开展“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养殖业污染治理是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局湘江干流株洲段1 km范围内所有272家畜禽养殖场进行摸底造册,按照“一户一方案”对所有的退养关停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服务进行具体指导,并按时关停到位;建立健全了生物预警机制和紧急救护体系及株洲市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进行湘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共计500万尾鱼苗;在湘江流域株洲段打捞死畜禽近1000头(羽);取缔了湘江流域株洲段范围内网箱养殖110口,3124m2。从2016年开始的“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正在进行中,2016年完成规模养殖场治理28个,今年25个规模养殖场的治理基本完成,茶陵县3处网箱共计7278平方米已经上岸,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000余家,改造完善126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每年25~30家)。
搞养殖的不种植,搞种植的不养殖,养殖粪污还田、换土结合不好。种植者为图省事、省力、省开支,更喜欢用化肥,粪污直接还田特别是制成有机肥后成本较高,影响了粪污的利用。
养殖是一个传统产业。很多养殖户把猪舍、鸡舍建在自家房前屋后,周边还有邻居,单从距离上就无法取得环保许可和动物卫生条件许可,因涉及的农户较多,无论是关停搬迁还是行政处罚都有难度。而且恰恰是这些养殖场未进行雨污分离改造或改造不到位、干湿分离不彻底,沼气池、沉淀池与畜禽养殖量不配套,满足不了粪污处理要求,有的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极个别场仍有直排现象。
有的地方禁养区划得太大,财力跟不上,退养关停任务比较艰巨。也有的管理跟不上,关停后出现反弹。
根据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按照“牲畜上山、水禽下田、园地养鸡、粪便育林”,实现畜牧业从城郊平原向山区丘陵转移、从沿江沿河沿水库向农业生产区转移、从房前屋后向生态养殖小区转移,促进立体型种养生态畜牧业发展[2]。一要坚持推动畜牧业发展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二要坚持推动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衔接。三要坚持推动畜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
大力推行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广泛运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注重构筑服务网络体系。今年要建好5个县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扩大攸县、龙华农牧有机肥厂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加大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的宣传力度。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环境准入制度,认真落实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力争在2018年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实现基本关停,限养区内要严格控制养殖规模,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同时加大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力度。根据摸查情况,区别对待,查处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
进一步加大对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支持力度。至2018年,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完成率达95 %以上,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0 %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 %。
[1]董艳德,尹照,丁尹浩.治理养殖污染,促进养殖业持续发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4):4-5.
[2]刘开元,刘旗,夏宋平,等.株洲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J].湖南畜牧兽医,2013,(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