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7-01-16 01:07: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5期
关键词:管状系统化四肢

李 艳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李 艳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按照其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其护理模式分别为系统化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对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95.56%和77.77%,组间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经治疗后应对其进行系统化护理,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护理

由于经济水平的完善和发展,交通和建筑也逐渐发达起来,因此其暴力型骨折事件同样呈现上升趋势[1]。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其骨折位置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患者愈合过程中会出现功能性损失,大大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0例治疗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现将护理效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按照其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5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例数分别为26例、19例,年龄为18~67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1.1±8.7)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例数分别为24例、21例,年龄为19~68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2.4±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比对后,P>0.05,统计学意义未产生,组间数据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为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手术前准备以及对其病情予以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大致如下:

1.2.1 手术前护理:①心理疏通。体外装置使得患者出现焦躁以及不安等一系列消极情绪,而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以及在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耐心解答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问,以此来获取患者的信任,协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并对手术进行配合。同时告知患者外固定支架能够减少自身的恢复用时,可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患者经治疗后并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使得患者可以提升治疗依从性[2]。②患肢护理。患者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患肢予以固定以及制动,并通过牵引方法对其进行解决,以免加重组织损伤现象。与此同时,不应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搬动,避免对其血管产生损伤。③皮肤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备皮,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以免细菌对其手术伤口造成感染[3]。所以,需要按照手术相关原则对患者进行备皮,并对其皮肤予以清洁,以此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1.2.2 手术后护理:①避免肿胀。患者在回到病房后应抬升其患肢,从而对静脉血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避免肿胀的发生。②钉道皮肤护理。护理人员每日需要在钉道位置通过75%酒精对其进行由内向外的擦拭,随后对患者进行敷贴。在操作过程中动作不应用力,以免将纤维性包裹进行撕掉,对钉道分泌物的颜色等予以相应的观察[4]。当钉道皮肤出现红肿或者产生轻度疼痛感,则为轻度感染,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果为脓性分泌物同时存在显著的疼痛感则为重度感染,需要通过抗生素予以治疗。③外固定支架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功能训练,所以致使螺钉和固定支架产生松动显效,如果其出现松动现象,需要及时上报患者主治医师,对其进行调整,以免由于松动致使骨折位置出现移位现象。④功能训练。患者在术后一周时间内,可以对手部进行握和捏的训练,一周后实行旋转功能训练。下肢需要创面愈合之后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负重运动,三周后可以进行完成负重运动。功能训练应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炎症现象,需要立即终止训练,并将患肢进行抬升从而进行卧床休息。⑤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还应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从而提升自身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发生率[5]。

1.3 观察指标[6]:选择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其护理满意度结果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分数和护理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和计算,研究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进行表示,组间数据经对比后如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 果

观察组45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其对护理非常满意的例数为30例,比例为66.67%,满意的例数为13例,比例为28.89%,不满意的例数为2例,比例为4.44%,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95.56%;对照组45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其对护理非常满意的例数为20例,比例为44.44%,满意的例数为15例,比例为33.33%,不满意的例数为10例,比例为22.23%,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77.77%,组间数据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

3 讨 论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此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降低其生活质量[7]。临床中均通过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然而多数患者均存在一定的软组织损伤,因此并不适合通过内固定进行治疗。此种情况患者可选择外固定进行治疗。骨外固定支架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是一种体外装置,会给患者的生活产生诸多不便之处,极易引发相应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性护理,对患者术后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同时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提升了治疗依从性,与此同时还会起到监督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中所采用的系统化护理模式能够加强其护理中的细节,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优质服务。

[1] 陈刘群.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73-74.

[2] 陈丽冰,刘玉琴,欧会芝,等.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 (7):83-85.

[3] 黄美娟,刘曙光,麦英金等.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 (9):187-189.

[4] 陈美蓉.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236-237.

[5] 张华,刘桂平.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 130-131.

[6] 李安平.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5):195.

[7] 苏斌.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184-185.

R473.6

B

1671-8194(2017)15-0247-02

猜你喜欢
管状系统化四肢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杭州(2020年23期)2021-01-11 00:54:44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用于门、百叶窗或等同物的铰链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46:23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8
双牺牲模板法制备一维管状Pt-Mn3O4-C复合物及其优越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