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涌涛 刘通强 石志超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久病入络”学说的理论探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刘涌涛 刘通强 石志超△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石志超教授为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四十余年,擅治各种疑难大症。常运用络病理论为治疗肿瘤的重要依据,灵活精当使用虫药、络药,屡起沉疴顽疾,笔者师从石师学习,耳提面命,受益匪浅,今就石师对络病理论的研究及治疗肿瘤顽疾运用浅述如下,以飨同道。
石志超;肿瘤;络药;久病入络
内经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中医经典理论源头所在,《灵枢•终始》指出久病邪气入深有在经和入络之别。“病在血,调之络”[1]《素问•调经论》说明气推动血液运行,经气为源,络气为流,经气不足或阻滞,必导致血分瘀滞而终致络脉阻滞不通,因此血病久深须调络。《灵枢•血络论》描述了久病入络的病症;“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大络而生奇病[2]。”奇病是变化多端之病,肿瘤晚期多脏腑功能障碍,转移征象变化多端,与此类似。《灵枢•水胀》等篇对积聚、肠覃、石瘕等多种久瘀阻络而形成肿瘤的病证进行了描述,认为肿瘤的发生于络脉瘀阻关系巨大,奠定了络病理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可谓“久病入络”学说在肿瘤治疗学术思想的源头活水。
东汉时期,在《金匮要略》中,仲景则系统论述了肝着、黄疸、水肿、痹证、虚劳等与“络脉瘀阻”病机有关的病证,使用辛润通络的《旋覆花汤》、辛温通络的《大黄蛰虫丸》、虫药搜剔通络的《鳖甲煎丸》随证加减治疗,临床上发挥、发展了“久病入络”为思想基石治疗癌瘤的理论体系。肝着、黄疸、水肿、痹证、虚劳诸疾,如按现代肿瘤中西医病名之对照,肝着、黄疸可归类于肝癌、胆管癌之流;水肿、虚劳为肿瘤或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晚期所见恶性消耗症状;痹症则与肿瘤疼痛相关。目前大黄蛰虫丸、虫类通络之鳖甲煎丸广泛应用于肝癌、妇科肿瘤属于络脉瘀血之证,可以说是“久病入络”理论体系用于癌瘤治疗的承前启后者。
《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3]。叶案中对“久病入络”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与临床运用准则。叶天士认为“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经年宿病,病必在络”[3]。病久则因“血伤之络”、“痰火阻络”、“内风袭络”、“阴邪聚络”、“寒邪入络”而使病症益重、胶结难化,这里描述的种种病症皆为疑难顽疾重症,其描述多有与恶性肿瘤或其伴癌症状相似,治之之法,当从治络入手。言“医不明治络之法,则愈治愈穷矣”[3]。针对“久病入络”所致病证的治疗也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又分立两纲,即“辛香温通法”及“甘温缓柔法”。若属血络痹阻实证者,又有活血通痹为治,即所谓双行气血法。若瘀血久结、化燥伤阴,又当行缓通辛润之法,叶氏于治疗上,认为“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若非迅疾飞走不能效”。他所说的搜剔动药,主要有全蝎、地龙、穿山甲、蜣螂、蜂房、蚕砂、桃仁、红花、没药、川芎、归须、白芥子、麝香等,这类药物的特点是以虫类药为主。应该说叶桂是清代以前络病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首偿顽疾、络病治疗用络药、虫药的先驱者。
石师精研内、难诸经,熟谙伤寒、金匮心法,并倡晚清温病学派诸说,博闻强识,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不仅仅是普通意义的气血不畅,阻滞不通,气滞血郁,与病甚入络,结为窠臼,阻碍气化,一经阻滞,不能化气,表现为某脏癌瘤,中气不运,四维涣散不收,多经阻塞不通,而现西医所谓转移征象,皆由于络脉瘀阻,深伏于里,顽痰死血于络脉之中搏结有关。木气不能有序升发,现人体枯干、乏力、消瘦等厥阴风木消耗水火之征象,即肾阴、肾阳亏损诸象,于西医所说晚期肿瘤恶病质状态极为相似;络脉阻塞于脏腑,中气失运,脾胃失和,升降失常,故肿瘤晚期患者食欲减退,甚则厌食;于脉诊中肿瘤患者脉象或为弦滑洪大或为短涩虚小,皆为络脉阻塞之象,相火受阻不能下行,阳气不归水中,可见弦滑洪大之脉;阳气久不归源,釜底无火,火不生土,中气旋转无力,脉又可见短涩虚小;肿瘤晚期患者舌质多黯淡,紫暗;舌下络脉多青紫曲张,且许多肝癌或者肿瘤恶病质的患者多见肝瘿线(舌诊位于肝胆两侧区域出现与病症相进退的青紫线),这些变化皆为肿瘤患者络脉瘀阻的外象所在,即内经说的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视其外象,必知其内所云。
中医治疗讲求理法方药一气贯穿,络脉受阻,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理法明晰,石师治疗癌肿顽疾,偿用络药,石师遥从国医大师,中医虫类药物之父朱良春先生,且编撰虫类药物拾遗一书,痰瘀痼结,深伏血络,非借虫类药不足以走窜入络,搜剔逐邪不可。前人所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虫蚁搜剔不克为功”即是此意。正如吴鞠通指出,治疗顽症沉疴,当“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虫类药物为血肉有形之品,有攻冲动跃之能,动静相宜,深达络髓,搜剔顽痰死血以透达病根,攻逐顽积。但虫药功效又各有千秋,活血行瘀用炮甲珠,张锡纯谓:穿山甲“走窜之性无微不至”,尤善开络脉瘀阻,消癌克肿,对甲状腺癌即石瘿;妇科肿瘤,即石瘕、乳岩疗效甚佳;搜风剔络,通达肝经,用全蝎、蜈蚣,其中蜈蚣对癌肿痛又胜一筹,《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4]。”全蝎则功似蜈蚣而力缓,又偏止痛,二者相须为用。此外僵蚕主入阳明善祛风痰 ,露蜂房主入阳明、肝肾善祛风毒,且有补性,朱老有蜘蜂散,即花蜘蛛、蜂房,临床治疗妇科肿瘤属于瘀血阻滞经络者甚效,守宫、蛤蚧皆为壁虎科动物,守宫咸寒,偏软坚散结,偏消,且又名天龙,又兼走上,治疗脑转移癌必用;蛤蚧性味咸平,则攻补兼施,治疗晚期肺癌兼肺肾两虚之久喘者极为适用;虫药性味多辛咸,辛散通行,咸寒软坚。假邪入三阴之经,非温药不达,可配温热之类以增加阳动之性,以窜阴络,如附子、桂枝、乌头、麝香之类;如阴枯血燥之证,可配归芍、生地、百合、龟鳖甲、桃红,以通养兼行;若气滞阻络,郁结不通,可配辛香走窜之乌药、郁金、香元、枳壳以通气宣滞;若气滞痰凝,闭窍神昏,头为风阳之位,非风药不达,可配伍川芎、蔓荆、南星以搜风涤痰。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通过学习络病理论,笔者粗浅认为脉为人体贮存的仓库,维系功能,静如湖泊,经为不息的河川,络乃细枝末流,三者作为气血运行的通路,联系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身浑然一体。《灵枢•百病始生》曰:“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1]。”即内因、外因阻塞经脉,脉络不畅,血行涩滞,凝聚而成有形积病,非用虫药、络药开结散滞不可,则中气旋转,四维升降,否则一经阻塞至多经阻塞,气化不行,中气消亡,人则死亡,即所谓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侯之意,络瘀为因,正虚为果,病理生理又常互为因果,诊断上络病、肿瘤顽疾又多独处藏奸,诊脉查独,诊舌查络,全在细节上把握,方能于络病之中用络药治疗肿瘤,不致有误,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1]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R273
A
1671-8194(2017)15-0197-02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