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院长的孔院情怀
——访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罗梅君教授

2017-01-16 09:00任燕飞钟泱刘佳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1期
关键词:北京大学柏林院长

文/任燕飞 钟泱 刘佳(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

外方院长的孔院情怀
——访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罗梅君教授

文/任燕飞 钟泱 刘佳(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

迄今为止,北京大学已在9个国家承建了10所孔子学院,其中,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是德国首家孔子学院。十余年来,柏林自由大学孔院的成长倾注着中、外方院长的无限精力和深情。眼底日月,胸中经纶,对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罗梅君教授来说,孔院工作是事业、是情怀,更是生命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是一位德国汉学家,毕业于德国波鸿大学,获汉学博士学位,1978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她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是北京大学海外知名校友,也是《北大史学》《中国研究》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会成员,《柏林中国研究》丛书(Berliner China-Studien)的主编。罗梅君自2006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初建以来一直担任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职务。

结缘

一位柏林自由大学的汉学系教授,与北京大学承建的孔子学院缘起何时?加入孔院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我原是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教授,中国大使馆教育处代表曾与我商谈是否要在柏林建立一所孔子学院,随后我也同北京大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商讨,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在北京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的合作框架下建立一所孔子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从2006年4月建院开始,我就一直担任外方院长一职。”

如罗院长所言,她是一名汉学家,而孔子学院通过组织一系列关于中国的活动,如:汉语课、文化交流、学术论坛等,让她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发挥专业知识,这也是她加入孔子学院的初衷。

成长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如今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罗院长认为,孔子学院在中德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中国和德国、北京和柏林、北大和自由大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孔院的工作,这些联系得到了支持和强化。

柏林孔院是自由大学下属的一个机构。从一开始,罗院长就希望孔院不仅仅提供语言课程和文化活动,还能在学术活动方面有所建树,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报告和研讨会,吸引更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

除了文化交流与学术研讨之外,人才培养也是孔院的一大关键。孔院的教师每周不仅要上14或16小时汉语课,同时还要参与许多文化活动。这就不局限于汉语学习了,而是要了解关于中国的一切。

“孔院员工也需要不断学习。过去1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语言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从几年前开始,我们在自由大学内也开设了中文的选修课程,来上课的学生对中文抱有浓厚的兴趣,这对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是巨大的动力。”

另外,孔院提供的学术活动会邀请高水平的中国问题专家,介绍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罗院长表示,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尝试建立中德之间的对话,希望更多对中国感兴趣的人都能参与进来。

2016年11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前排中)考察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并与部分德国孔子学院院长座谈,罗梅君院长(前排右五)受邀参加

罗院长还讲到,前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晓琪教授一直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和李教授,还有Andrea Valenzuela女士一起合作出版了帮助中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中文的《一盒中文》教材。Valenzuela女士也经常参与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进修活动,还出版了《汉语教学实用手册》,为在德国中小学教授汉语的语言教师提供了一套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的进修计划,同时也提升了汉语教师的知识水平。这两套材料面向德语母语者汉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过去几年,罗院长观察到,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所提供的高质量课程、精彩有趣的报告和扣人心弦的研讨会都得到了听众的积极响应。她说:“我们的听众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其他社会人士。他们有些人在工作上与中国有联系,有些人仅仅是出于爱好而来。”

文化的交流与接触中,不同的文化往往会发生“碰撞”,但罗院长说,所谓的“碰撞”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还没有发生过,因为许多来孔院的人已经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有的还曾经去过中国,他们想来这里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的相关知识。几乎所有来到孔院的人都是带着对中国的好奇而来,在这里的所学将他们带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与此同时,柏林自由大学孔院的报告和研讨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讨论的机会。

热爱

10年来,柏林孔院提供的报告、研讨会和语言课程每年都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学员和听众。柏林孔院在10年的发展中曾两次被评选为先进孔子学院。

谈及柏林孔院成功的原因,罗院长认为这是由于从一开始柏林孔院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承担了北京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之间交流的工作。

“我和我的同事余德美女士长期以来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非常了解中国,中国就是我们的专业。这为柏林孔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为接下来的10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由大学一直以来都十分支持柏林孔院,北京大学也同样如此,为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一点十分重要。有了这样的支持,就不可能产生大的问题和矛盾。2015年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两场研讨会,其中,北京大学历史系牛大勇教授主持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的那场研讨会非常成功。这是多方合作的成果,组织者来自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和北京大学。另一场研讨会请来了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的臧健教授,讨论也非常热烈。在北大,还有一个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和柏林自由大学性别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承办的妇女/性别研究项目。”

罗院长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10周年庆典的时候曾说过,在孔院的工作令她非常满足。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与中国密切相关,她热爱教学,热爱学术研究,乐于和北京大学进行合作。担任院长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重的担当。这些年,罗梅君院长既见证了孔院的成长与壮大,也在投入激情和精力的同时不断自我成长。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提供了和中国交流的一个平台,还提供了关于中国的扎实的知识。它并不局限于狭小的学术界,而是建立一个极为宽泛的圈子。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通过举办的各种活动,对许多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又反过来活跃于这一领域。其中不仅包括出于个人原因而来的人,如有些人想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或者准备一场去中国的旅行,还包括机构、企业中的负责人,他们会将在这里的所学带到另一个社会领域,并使之发挥作用。”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图书室一角

目前,关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各种活动层出不穷、竞争激烈,但罗院长对柏林孔院信心满满。“柏林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一个举办各种活动的绝佳场所。凭借专业的发展定位和在两校合作之中的努力,柏林孔院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德国的歌德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非常成功,但是罗梅君教授认为孔子学院的组织架构优于歌德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是一个由来自两个国家的团队共同领导的机构,还与北京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可以说,孔子学院是一个国际性的项目。然而歌德学院仅仅是在其他国家的德国机构。当然,歌德学院也会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一些活动,但是孔子学院提供了进行更深入合作的机会。”

展望

在被问及“对于孔子学院的未来和前景有着怎样的心愿和展望”时,罗院长说:“首先,我希望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能够延续过去所做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都很成功,并且很成熟。其次,柏林孔院应该加强和中小学校的合作,为中小学生们多提供一些活动。到目前为止,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已经开展了几年‘中小学生中国日’活动,目标人群很明确,就是年轻的一代,这是柏林孔院在未来需要强化的一个领域,虽然目前力量有限,但还是值得努力。”

对未来要踏上对外汉语教育之路的年轻人,罗院长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如果汉语教师能够说德语当然很好,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因为并不是所有学员的英语水平都很高,这时候会德语是一项优势,能够帮助老师将知识很快地传授给学生,但孔院也曾有只会说英语的老师,他们同样非常优秀。会德语不是评判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重要的是,他们应该乐于来到德国传播中国文化,有兴趣深入研究德国文化,并致力于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一个语言教师应该有广泛的关于中德两国的兴趣和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舒卜粉参与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北京大学柏林院长
柏林Wilmina酒店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柏林
院长的葡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