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管宏业
抓准汽车业的“新风口”
□本刊记者 管宏业
国家对于汽车产业的政策态度更加明朗,从以往的“鼓励消费、限制使用”,转变为更为纯粹的“鼓励消费”。
2016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进出口、投资至今不见起色;钢铁、水泥、煤炭去产能形势日益严峻。当此背景下,汽车业作为“惟一还有利润能够赚钱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权重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了稳增长促消费,商务部不久前出台鼓励政策,包括新车、二手车和报废车等多个环节都被涵盖其中。从中不难看出,国家对于汽车产业的政策态度更加明朗,从以往的“鼓励消费、限制使用”,转变为更为纯粹的“鼓励消费”。
汽车作为增强消费、拉动内需的基础产业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提及,包括激活二手车市场、加快建设停车场设施,甚至要出台“加强自驾车营地设施建设”以方便自驾车出游这样的细节。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节能减排的先锋产业,新能源车的发展再次被提高了优先级。
鼓励汽车消费,一方面是保障经济稳增长的必要;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鼓励汽车消费也可以缓解其他工业部门“去库存”和“消化产能”的问题。对于汽车业出现的这股新风向,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做出精准解读:“对应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转型升级等战略,体现在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好‘加减法’,就是传统汽车要做减法,严控产能,新产品、新技术要做加法,大力发展。”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强调,今年要继续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稳增长的重要性比以往表现得更突出。据外媒报道,中国拟裁减大批国企员工以限制工业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这将是将近20年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减员行动。根据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16-2017年,煤炭、钢铁、电解铝、水泥和玻璃行业将有30%的产能过剩,很显然,过去20年里过度倚重卖地盖楼的恶果还在持续扩大。
按照报告提供的数据:近3年内将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电解铝100多万吨,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这充分说明,中央已经充分认识到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负面影响,认识到通过去产能来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高度重要性,为此开始对去产能工作动真格的了。
李克强指出,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对汽车业而言,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针对生产端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启动。
不久前,包括双环汽车在内的13家汽车企业的生产资质被撤销,这也是工信部撤销的第二批汽车企业生产资质。汽车人传媒认为,通过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能够督促落后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也有利于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去产能,更在于换挡升级。今年的“两会”报告指出,将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早在去年年底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开头就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也多次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汽车行业作为制造行业的中坚力量,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 报告指出,“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在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互联网+”正成为新的推动引擎。传统产业纷纷强搭互联网经济的快车,汽车制造业也不例外。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不久前指出的那样,“中国制造”当下有一个最大最好的机遇,那就是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这将成为加快制造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引擎,加速推动中国制造从电气化向智能化跨越。
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作为城市污染的“大户”,汽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首当其冲。今年3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释放出继续坚定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强烈信号。
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等5方面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包括:“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新的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同时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5项措施,明确规定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 50%以上,并表示利用中央预算内的专项金融债支持各地充电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工信部最新的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也从原有的 3000多款迅猛收缩至200多款,大量无技术、无品质、无保障的“三无”车型被踢出补贴推广行列。这样的政策风暴避免了新能源汽车的“野蛮生长”。
虽然近期关于电动车能源碳排放综合平衡的问题被屡屡提及,但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车,更大的一个考虑在于,传统汽车领域,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比较大,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产业存在赶上甚至超越的可能。
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相对完整,电池等核心技术与世界水平相差不大。另一方面,中国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
因此,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都被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500万辆。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今年预计还会有一倍以上的增长。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准备加入市场竞争行列,再加上国家政策也在一直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今后的发展态势会越来越好。
“虽然新能源发展的主流大方向是好的,最近由于几个耗子屎,把这锅粥搅和了一下”,针对新能源车近来发展出现的“骗补”杂音,徐和谊形象地比喻。他希望,查、办这些违法违规的企业的同时,不要影响整个当前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对于“骗补”,必须“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就像啄木鸟逮虫子一样,发现一个就逮出来吃了,让它直接吊销执照,撵出这个行业。”
虽然出现了一些杂音,但徐和谊也强调,“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他表示,北京汽车已经实现了对电池、电机、电源管理系统这“三电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掌握。目前,北京汽车已经有多款纯电动汽车产品投入市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之所以大力加码新能源车,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指出,绿色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方面,国内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至少是在同一时代竞争,存在挑战也有机会。
从产销数据上来看,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跃居第一,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不只在于电动化,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制造产业、信息产业等都融合其中,新能源车间接还推动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过去两年里,众多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开始“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更大范围的传统汽车企业也加大对智能、互联的研究投入,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汽车产业的新风向,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