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浅析

2017-01-15 04:50:46罗光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4期
关键词:火毒大青叶血虚

罗光勇

(湖南省隆回县皮肤病防治所,湖南 隆回 422200)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浅析

罗光勇

(湖南省隆回县皮肤病防治所,湖南 隆回 422200)

带状疱疹;中医;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好发于三叉神经、肋间神经等周围神经分布区,为成簇疱疹呈带状分布,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青壮年,年龄愈小则发病率愈低,老年患者常可遗留神经痛后遗症。

中医学早有详载,如有“缠腰火丹”、“蛇丹”、“蛇箍疮”、“蜘蛛疮”、“串腰龙”、“蛇串疮”等病名。《诸病源候论•甑带疮候》说:“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

带状疱疹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病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自觉灼热感或患处疼痛,1~3 d后出现潮红斑,继可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本病的最为有特点的是神经痛,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最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缠腰火丹》述:“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其间小疮,用线针穿破,外用柏叶散敷之。”

中医认为其与肝、肺、脾病变及外感湿热邪毒有关。发病多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以致心肝之火外火,蕴积肌肤而发;或脾失健运、饮食失节、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化热为火、湿热火毒外攻皮肤所致。本病初起多为湿热困阻、中期多为湿毒火盛,后期多为火热伤阴,经络阻塞,气滞血瘀,余毒未清。

胡建华教授审证求因,辩证论治,把本病分为三型论治:热毒型(包括火毒型、肝胆火盛型)治以清热泻火、解毒止痛,药用龙胆草、生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连翘、玄胡、车前子、川楝子、白花蛇舌草、甘草;湿盛型(包括湿毒型、脾胃湿热型):治以健脾利湿,解毒止痛,药用白术、茯苓、厚朴、陈皮、车前子、泽泻、玄胡、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川楝子、生薏仁、甘草;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化瘀,通络止痛,药用当归、桃仁、红花、玄胡、陈皮、全丝瓜、鸡血藤、木香、大青叶、生苡仁、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川芎。

沈楚翘教授按上、中、下三部辩证治疗本病,以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甘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代赭石、灵磁石)为基础方,病在额以上至头面部,加山羊角、石决明、生地、野菊花;病在胸胁至腰腹,责之肝脾,加玄胡索、金铃子、橘叶、陈皮、全瓜蒌;病在少腹部以下,责之于肝肾,加牛膝、黄柏、地丁。

朱仁康认为本病有干、湿二类,即红斑及水疱型。干者,色红赤起粟,属于心火;疼痛,多发于胸肋者属于肝火,为心肝两经之火。湿者色黄,白色疱疹,白属肺,黄属脾,为脾肺二经湿热。轻症用自拟马齿苋合剂(大青叶五钱或板蓝根五根、蒲公英五钱、马齿苋二两)水煎服。较重者分为干湿二型,干者治以清心肝之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元胡;湿者治以健脾除湿,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外用玉露膏治疗红斑型、金黄膏治疗水疱型。

赵炳南自拟疱疹止痛汤(鬼箭羽、川大黄、赤芍、杜仲、蒲公英、白芷、天花粉、伸筋草、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陈皮)活血破瘀,通经活络,佐以清热治疗本病,认为带状疱疹由于肝火内炽,湿热内蕴,日久气血凝滞,经络阻滞,不通则痛,故喜用大黄15 g破瘀,及西洋参养阴。用大剂量黄芪补益中气以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促进气血舒通,通则不痛。

冯子驹提出从血虚论治带状疱疹,他依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认为血虚贯穿本病的始终,皆因血虚致火毒、湿热入侵,瘀血停着所致。在临床上将其分为“血虚火毒型”、“血虚湿热型”、“血虚血瘀型”三种。血虚火毒型辩证属血虚火毒炽盛,挟湿邪,外灼肌肤所致,以标实为主,治宜清热泻火,解毒除湿,并辅以补血;血虚湿热型属血虚湿热蕴结肝脾,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并辅以补血药;而血虚血瘀型为余邪未尽,血虚血瘀,气血运行受阻,肌肤失养;治宜养血活血,化瘀止痛佐以解余毒。

余鹤龄认为本病神经痛治当疏肝理气,温经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并配合艾炙治疗相得益彰,艾炙是祖国传统医学精粹之一,临床应用得当,能解决许多问题。

谭新华认为本病多由心肝二经郁热,或脾肺两经湿热久居,发于肌腠所致。故治疗上宜从心肝脾肺诸脏入手,重点是心肝两经。治疗上根据皮损部位和皮损特点及兼症辩证治疗。病因多为火邪内郁为患,“火郁发之”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年老体虚患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导致神经痛。谭老根据本病病机,以清肝泻火、活血化瘀、益气扶正祛邪。

李子质认为本病好发于春季,多因肝火妄动,湿热内蕴所致。自拟金牛解毒汤(金钱草60 g,牛子10 g,荆芥10 g,黄连3 g,赤芍10 g,黄芩6 g,丹皮10 g,连翘12 g,栀子10 g,金银花15 g,重楼10 g,生地12 g,蒲公英15 g,黄柏5 g,甘草6 g),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以治本病。

宋兆友将本病分为三型:①肝火证:多发胸胁或颜面,疹红疱密,灼热疼痛,苔黄脉弦。治宜泻肝胆实火,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②脾湿证:好发腰背或下肢,疱如绿豆,糜烂渗液,剧痛难忍,苔腻脉数。治宜健脾利湿,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③血瘀证:老年患者或肿瘤患者,疤退色暗,胁肋阵痛,动后加剧,苔紫脉沉。治宜活血定痛,方选活血定痛方化裁。

欧阳恒认为带状疱疹以湿热火毒为患,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若阳虚寒凝,经络阻滞,治宜温阳活络、散寒通滞。方用阳和汤加减;证属气虚血滞,久病络瘀,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汤;胸胁部用复元活血汤;腰背部用膈下逐瘀汤。在各类主方的基础上,灵活的随证加减在于各家的变通。注重黄芪类补益中气,以扶正祛邪。在病期早期用针将水疱挑破,外点用红升丹粉末,可以缩短病程。但对老年患者因为年事已高,湿毒蕴结,常常致局部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从而出现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可以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上不要拘泥于苦寒清解之法,而犯“虚虚”之戒,应辩证论治,随证施治。

姜兆俊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胆湿热火毒,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清肝胆湿热,解毒凉血止痛,以龙胆泻肝汤为基本方,并根据湿与热的程度及皮疹的不同形态来辩证论治,对以红斑、灼热、疼痛为主者,重点是清热解毒抗病毒,以掏病毒的复制和杀灭病毒,以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等清热解毒药物抗病毒,同时配合清热凉血药使用;对水疱为主者,重点是清热利湿或健脾利湿,促使水疱吸收干燥;并以行气活血止痛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的原则,除解除经络阻塞,使气血通畅外,此类药物多具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者,可与其他方法和药物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姜老认为外治疗法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消炎、收敛、镇痛、保护疮面为原则,配合内治法提高疗效,减轻症状,缩短疗程。

李孟陀认为本病属“火丹”一症范畴,病发部位不同而命名亦异,“火丹”乃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表。此证在疱疹出现之前,必然疼痛难忍,疱疹色红成片者,为心肝二经之火,应治以凉心泻肝、清热解毒,常用龙胆泻肝汤。其水疱呈黄白色,有渗出者,为“肝心脾肺风湿热”,应治以清热解毒化湿,常用除湿胃苓汤合龙胆泻肝汤。总之,务必命使毒火尽快排出,防其内陷而“走黄”。

徐宜厚教授认为带状疱疹总因气血凝结,经络阻滞而成,故宗《素问》“疾写无怠,以通荣卫,见而写之,无问所会”的原则治之。把本病分为三型治疗:火毒型治以凉血泻火,方用大青连翘汤;湿毒型治以清化湿热,佐以凉血解毒,方用薏仁赤豆汤:气滞型治以舒肝理气,通络止痛。方用金铃子散加味。

张志礼教授十分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尤其是急性重症带状疱疹采用四联疗法,即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与中药配合应用,中医治疗则应抓住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清热解毒抗病毒,如紫草根、大青叶、板蓝根等具有抗病毒作用;二是行气活血止痛,是贯穿治疗全过程的手段;三是临床辩证论治,随证施治,对症下药,对湿盛者,以白术、茯苓、陈皮、厚朴、枳壳、苡仁健脾除湿理气;对气血淤滞者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一方面重视活血破瘀,行气止痛,另一方面又要注重驱风通络止痛,对久病或年老患者要重视益气养血,扶正以固本。

崔应珉用栝楼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有明显效果,栝楼散出自明代《医学心悟》,原文曰:“栝楼散,治肝气躁急而胁痛,或发水疱”。以栝楼为君药,疏肝通便,大剂量应用方可,并配合蒲公英、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丹皮凉血、天花粉清热生津养阴,僵蚕通络止痛,芍药养阴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泻火解毒,通络止痛之效。

当今盛世,名医辈出,名老中医,学验宏富,其学久经锤炼,日臻完善,弥觉可ā,如能对此纵横归纳,使之广布天下,发挥光大,垂范后学,望后学者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R752.1+2

A

1671-8194(2017)04-0174-02

猜你喜欢
火毒大青叶血虚
大青叶的故事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药品评价(2022年16期)2022-12-08 06:02:55
道家去火毒法在《圣济总录》矿物类药炮制中的转变与利用*
降低黑膏药过敏反应的关键技术探析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黑膏药去“火毒”工艺研究进展
血虚≠贫血
内生火热之毒致病特性探讨
世界中医药(2018年8期)2018-09-10 03:23:12
血虚≠贫血
初夏去火 不可单用板蓝根
乐活老年(2016年5期)2016-12-08 07: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