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阳成 扬陈建杰,2
(1.上海市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上海 201299;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综 述·
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研究进展*
陈天阳1成 扬2△陈建杰1,2
(1.上海市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上海 201299;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外感发热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运用辨证论治、中药复方、专方、针灸、灌肠、刮痧等多种方法治疗外感发热,在退热、改善患者症状、防止疾病传变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中医药在治疗外感发热中所取得的成就做简要论述。
外感发热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
外感发热是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热等外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常见于感冒和时行感冒,作为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多发病,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1]。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所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2]。所以当人们出现高热、体温升高时,及时而有效的退热对人体至关重要。中医外感发热包括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几次以病毒感染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1N1、H5N1、H7N9等,其中最为严重的是2003年发生的SARS。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播广泛,感染人数多,对人们生命造成极大危害[3-5],所以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与传播对人们尤为重要。由于能够引起外感发热的病原体种类繁多,而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西医对于急性发热治疗只限于解热镇痛和抗病毒等,不能阻止病情发展,且副作用较多,疗效较差[6]。中医药运用辨证论治、中药复方等方法治疗外感发热已有悠久历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并且在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将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取得的进展论述如下。
熊莉华等对393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45例,对照组985例。治疗组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风寒型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风热型患者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暑湿型用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百服宁。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2157例,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765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9.2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8.07%相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7]。樊亚巍按三焦辨证合脏腑辨证治疗外感发热患者100例,辨证上焦证属邪袭肺卫者34例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泄热,用银翘散加减;邪热壅肺者24例治以清宣肺热,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邪闭心窍者2例以清心开窍,用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中焦证属胃经热盛者17例治以清热生津,用白虎汤加减治疗;肠道热结者15例治以软坚攻下泄热,用调味承气汤加减;湿热困脾者8例治以清气化湿,用白虎加苍术汤加减。结果除了中焦证(湿热困脾证)疗效欠佳外,其余证型疗效显著[8]。林国彬自拟银柴退热汤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50例,药用金银花15 g、连翘15 g,柴胡15 g,黄芩10 g,青蒿20 g,葛根15 g,牛蒡子10 g,贯众15 g,荆芥10 g,生甘草6 g,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黄建新等总结了黄文政辨证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经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发热轻证 (风寒束表证、风热侵袭证、暑湿伤表证)、外感发热重症(内有郁热,外感风寒;三阳合病;邪伏膜原;邪热壅肺等证型),治疗风寒束表证以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侵袭证以银翘散加减;暑湿伤表证以新加香薷饮加减;内有郁热,外感风寒,三阳合病以柴葛解肌汤加减;邪伏膜原以达原饮加减;邪热壅肺证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疗效非常显著[10]。焦彦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阳虚型外感发热50例,药用中药(麻黄10 g,附子20 g,细辛4 g,桂枝20 g,白芍20 g,甘草15 g,藿香15 g,党参20 g)治疗,结果服药后患者精神体力恢复,临床疗效很好[11]。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核心,根据辨证分型治疗外感发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以上医家都是运用辨证论治治疗外感发热,不同的是他们分别运用病因辨证、三焦合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方法,并且因证施方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这也充分证明了辨证论治在外感发热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义善等采用柴葛合剂治疗外感发热400例,药用柴胡、葛根、金银花、玄参、蒲公英、石膏、羌活、僵蚕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杨兴良等以柴葛解肌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外感发热100例,药用柴胡、葛根、石膏、黄芩、羌活、白芷、白芍、桔梗、甘草、大枣、生姜,治愈7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0例[13]。彭江云等运用加味柴葛桂枝汤治疗外感发热患者50例,药用柴胡15 g,葛根20 g,杭芍15 g,炙麻黄15 g,细辛8 g,川芎15 g,防风15 g,陈皮10 g,法半夏15 g,茯苓15 g,生姜15 g,大枣10 g,甘草10 g。结果痊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4]。周斌等运用金荞麦汤治疗外感发热患者30例,药用金荞麦、柴胡、葛根、黄芩、桔梗、荆芥、藿香、薄荷等组方,对照组患者30例口服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5]。马家骐自拟石膏青葛汤治疗外感发热260例,药用生石膏、大青叶、葛根、连翘、羌活等,有效率为96.9%[16]。冯萍等采用退热散(石膏30~120 g,麻黄3 g,桂枝3 g研细末)治疗外感发热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口服扑热息痛,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17]。李小梅运用自拟咽痛方治疗外感发热65例,药用金银花、连翘、淡豆豉、淡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桔梗、玄参、芦根、青天葵、甘草,对照组61例采用利巴韦林片治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8%[18]。郑爱军运用银芍汤治疗外感发热患者30例,治疗组药用金银花20 g,连翘20 g,柴胡10 g,葛根10 g,蝉蜕10 g,荆芥10 g,赤芍30 g,黄芩10 g,生地黄10 g,对照组给予维C银翘片,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19]。马翔等运用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药用金银花、生石膏、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射干、连翘、柴胡、贯众、重楼、麻黄、党参,疗效较好[20]。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治疗外感发热也有很好疗效。上述几位医家则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方药通过君臣佐使配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随证加减来治疗外感发热,通过与西药对照,结果中药复方的疗效优于西药,表明了中药复方治疗外感发热的优越性。
对于外感发热,许多医家制备出专方进行治疗。如郑爱华等运用自拟消炎5号汤治疗外感发热,取得了较好疗效[21]。王秀珍等制备柴胡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患者,具有服用剂量小而方便,疗效快而持久等特点[22]。奚肇庆等以上感颗粒专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3]。本课题组则采用外感清热解毒方来治疗外感发热。外感清热解毒方即系由上海市名中医陈建杰教授在防治历次新发(发热)呼吸道传染病的过程中,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拟定的经验方。上海市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从2003年开始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甲型流感(H1N1、H5N1、H7N9)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过程中,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拟定的经验方,在历次疫情发热患者中大量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方由黄芩30 g,桔梗3 g,芦根12 g,白茅根12 g,炙款冬9 g,苍术20 g,杏仁9 g组成。本课题研究组以外感发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把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48例。实验组给予外感清热解毒方和酚氨咖敏安慰剂,对照组给予外感清热解毒方安慰剂和酚氨咖敏片,安慰剂组给予外感清热解毒方安慰剂和酚氨咖敏安慰剂,治疗3 d后,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为65.9%,对照组为61.9%,安慰剂组为45%[24-26]。外感清热解毒方能够有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外感发热),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干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复制大鼠的发热模型,发现该方有效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其机制与降低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抑制下丘脑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有关。在体外抗呼吸道病毒的实验中,发现该方具有良好的抗H1N1、AV1和RSV1的活性,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在该方药理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中,发现该方发挥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为苍术酮,所以课题组从苍术中提取分离得到苍术酮,通过复制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利巴韦林治疗组、苍术酮治疗组,以观察苍术酮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抑制作用、对急性肺损伤小鼠死亡保护作用、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血清因子的影响、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TLR7信号通道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苍术酮能够降低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小鼠生存时间、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指数、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促进TLR7下游因子中最重要的炎症蛋白NF-κB p65的表达[27],所以苍术酮的制备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在辨证论治及中药复方的基础上,不同的医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制备出专门的方药来治疗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在临床上具有起病急,并且易于传变等特点,而专方的优势就在于及时有效进行治疗,很大程度上减轻症状,这对于患者非常重要。随着中医药现代技术的发展,许多医家则对专方进行进一步加工,制备成中成药,在临床上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4.1 针灸治疗 马兆勤等采用艾灸法配合药罐综合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106例患者。艾灸穴位选择:高热选大椎、长强、曲池,咽喉肿痛加廉泉,咳嗽加天突,急性支气管炎加肺俞,施灸完毕后立即拔上药罐。结果体温恢复正常,阳性体征消失者58例,体温有所下降,阳性体征有所改善者45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7.17%[28]。
4.2 灌肠治疗 靳方怀用柴芩灌肠液 (柴胡15 g,桂枝10 g,黄芩15 g,杏仁6 g,甘草3 g)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治疗结束后痊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29]。
4.3 熏洗法 范瑞林运用熏洗法治疗20例外感风邪、湿滞所致的感冒发热、头痛身困的患者,以水菖蒲500 g,五月艾500 g,假海芋500 g,煮水加声势盐100 g,熏洗头胸部及全身,患者经熏洗后15例在治疗2 h后体温降至正常,4例体温降至37.2~37.5℃,1例效果不明显[30]。
4.4 刮痧法 刘馨雁对外感发热30例患者采用刮痧疗法,部位为大椎穴、膀胱经肺俞至三焦俞,而对照组30例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经刮痧30 min后,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而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31]。
4.5 导邪法 胡琪祥运用导邪法包括清热透邪即在清热的同时透邪外出(用薄荷、石膏、白薇、柴胡等药物)和通利二便旨在导邪热之气由二便而出(用竹叶、芦根、白茅根、大黄等药物),主要适用于湿阻、湿热、热毒所致的外感发热,运用得当,可使病邪速去,发热速退,收到理想的效果[32]。
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不局限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专方等治疗方法,还可以通过针灸拔罐、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医刮痧、导邪等治疗方法,根据临床遇到的实际情况,利用中医的特色以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充分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外感发热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特别是新发病原体引起的外感发热,由于其起病突然、传变迅速、病情较重,在初期常因病原体不清、传染途径不清,现代医学对其认识有限,但是中医药却可以从辨证论证、中药复方、专方、针灸、灌肠等方面治疗,方法多样,并能阻断疾病的传变与病情进展,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同时对以病毒感染为主的外感发热和不明原因的高热,也具有很好疗效和独特优势,这是西药治疗所不及的。
但是,中医证候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缺乏规范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研发的中药新药具有临床疗效好、起效时间快、服用方便、副反应较少、价格优廉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特色,发挥了中医药的长处[33]。所以今后的工作是对标准和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加强中医药退热机制的研究以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制,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为加快中医药的推广及进一步制备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提供基础,提升中医药在防治急性病和其他重大疾病中的贡献度。
[1] 陈光,杨浩婕,张乙,等.从中医发热理论的发展谈中医的创新[J].世界中医药,2015,10(8):1250-1253.
[2] 张艺伟,徐占兴.浅谈外感发热的中医证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12-13.
[3] Wei P,Cai Z,Hua J,et al.Pains and gains from China’s experiences with emerging epidemics:from SARS to H7N9[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6,2016:1-6.
[4] Cao C,Chen W,Zheng S,et al.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ndemic SARS spread in mainland China[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6,2016(12):1-12.
[5] Pillaiyar T,Manickam M,Namasivayam V,et al.An overview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3CL protease inhibitors:Peptidomimetics and small molecule chemotherapy[J].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6,59(14):6595-6628.
[6] 徐艳,奚肇庆.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进展[J].西部中医药,2005,18(1):47-49.
[7] 熊莉华,覃小兰,李晓庆.辨证分型治疗外感发热2945例[J].新中医,2006,38(9):75-76.
[8] 樊亚巍.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07-508.
[9] 林国彬.银柴退热汤治疗外感发热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594-1595.
[10]黄建新,黄文政.黄文政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2,29(3):217-219.
[11]焦彦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外感发热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5,33(2):27.
[12]张义善,王洪建,牛振华,等.柴葛合剂治疗外感发热400例[J].陕西中医,2005,26(4):320.
[13]杨兴良,杨蔚,胡再萍.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热10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84-85.
[14]彭江云,吴洋,吴生元.加味柴葛桂枝汤治疗外感发热50例[J].光明中医,2000,15(1):53-55.
[15]周斌,程淑玲,杨琳,等.金荞麦汤治疗外感发热3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3):35.
[16]马家骐,汪生高,马利五,等.石膏青葛汤治疗外感发热260例[J].现代中医药,2002,6(6):25.
[17]冯萍,靳宏光,张冰杰.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10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67.
[18]李小梅.咽痛方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304-305.
[19]郑爱军.银芍汤治疗外感发热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786-787.
[20]马翔,杨雁,李保红,等.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7):532-533.
[21]郑爱华,王文娟,李国良.自拟消炎5号汤治疗外感发热24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8):62.
[22]王秀珍,李洁,林先毅,等.柴胡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14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4):239-240.
[23]奚肇庆,周楚瑶,余衍亮,等.上感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461.
[24]成扬,麦静愔,薛建华,等.外感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0(4):22-25.
[25]平键,成扬,麦静愔,等.外感清热解毒方对发热大鼠血清炎症因子与下丘脑环氧化酶1和2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8):1496-1499.
[26]侯天禄,詹恬恬,奚安,等.外感清热解毒方抗呼吸道病毒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089-2093.
[27]Cheng Y,Mai JY,Hou TL,et al.Antiviral activities of atractylon from atractylodis rhizoma[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6,14(4):3704-3710.
[28]马兆勤,翟岭,王迎.艾灸法加药罐治疗流感发热10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5):339.
[29]靳方怀.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6):121-123.
[30]范瑞林.民间草药熏洗治疗外感发热[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1):23-23.
[31]刘馨雁.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退热时效性观察[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32]胡琪祥.运用导邪法治疗外感发热的体会[J].四川中医,2006,24(7):37-38.
[33]张文斌,蒋红丽,周维,等.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06-716.
R254.9
A
1004-745X(2017)05-0838-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5.026
2017-01-08)
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3-JSFC-1-1011);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领先人才项目(PWRL2016-01);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学术共同体项目(ZY3-RCPY-1-1001)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drchengy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