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丽 蔡永平 杨秀文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凝血的作用
王笑丽 蔡永平 杨秀文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研究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对预防凝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其疾病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分析凝血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循证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凝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实施循证护理前,患者发生Ⅲ级凝血的次数较多,而经过循证护理后,患者发生Ⅱ级以及Ⅲ级凝血的次数有了明显下降,而0~Ⅰ级凝血的发生率较高,前后相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能够降低凝血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循证护理;血液透析;血液灌流;预防凝血
本文研究了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凝血的作用,过程和结果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年龄为(53.6±1.8)岁,患者均为慢性肾脏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原发疾病有所区别,其中有35例为慢性肾炎,21例为糖尿病肾病,15例为原发性高血压性肾病,7例为肾囊肿,2例为狼疮肾。
1.2 护理方法
1.2.1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选取具有较高资历、职称以及学历,同时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循证护理小组的组长,然后选择血液透析治疗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小组内成员数量根据患者数量以及具体治疗方法进行确定[1-2]。其次小组成员需要开展讨论会议,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流程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凝血现象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将其进行整理、归纳以及总结。
1.2.2 总结发生凝血的原因: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凝血的原因主要有七点,①在使用抗凝剂时,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3];②没有保证通畅的血管通路,导致患者没有充足的血流量;③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以及肿瘤等其他疾病,那么就会导致其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从而容易出现凝血现象;④在进行血液灌流以及血液透析治疗时,如果发生脱水那么就会使患者的血液出现浓缩的情况,从而引发凝血;⑤在使用灌流器时,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冲排气[4],没有使肝素达到吸附以及饱和的状态;⑥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保证适宜的湿度以及温度;⑦护理人员没有按照固定进行操作。
1.2.3 循证支持:在总结完凝血现象发生原因之后护理组长需要安排小组成员查找相关文献以及资料,根据资料内容制定护理计划,并评估其可行性以及真实性,为预防凝血现象的护理提供循证支持。
1.2.4 护理计划: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然后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肝素剂量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严格规定首剂以及追加的使用时间,前者在治疗前30 min使用,后者则在上机后使用。如果血液灌流治疗结束,患者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那么可以将追加使用的肝素剂量进行相应的减少。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凝血情况进行密切地观察,正确划分等级,为患者肝素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在进行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正确评估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并制定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治疗计划,如果患者出现了血栓或者是血管通路感染等情况,那么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对血液灌流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禁忌证有详细的了解,如果患者存在高危凝血倾向,那么要认真确定是否对其进行血液透析以及灌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仪器的超滤率进行准确的设置,同时要将灌流器内的气泡进行完全的排空,然后使用肝素100 mg以及生理盐水500 mL的混合液对灌流器进行循环吸附。再次,治疗过程中需要将室内温度、透析液温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和制度,嘱咐护理人员严格遵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同时要准备好凝血预防以及治疗的应急计划,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另外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监督其操作流程。
1.3 凝血观察指标:对患者血路管以及透析器,还有灌流器中的凝血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如果其中没有凝血的存在,记为0级;其中具有较多的纤维凝血现象,或者纤维凝血呈现束状分布,则记为Ⅰ级;如果其中的纤维束状凝血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记为Ⅱ级;若凝血现象已经导致要对患者的透析器等进行更换,则视为Ⅲ级。
1.4 统计学分析:收集并处理实施循证护理前后患者凝血情况的数据,使用(n,%)表示计数数据,并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χ2检验,根据P<0.05判断组间数据的统计学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循证护理前患者共出现303次凝血情况,其中279次为Ⅰ级,发生概率为92.08%,8次为Ⅱ级,发生概率为2.64%,16次为Ⅲ级,发生概率为5.28%;实施后共发生凝血现象498次,其中497次为Ⅰ级,发生概率为99.80%,1次为Ⅱ级,发生概率为0.20%,没有任何1例患者出现Ⅲ级凝血的情况。实施循证护理之后,患者出现严重凝血现象的次数有了明显的减少,前后相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0世纪90年代,循证护理方法出现,使得临床护理的质量以及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能够根据疾病以及患者的情况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寻找文献和资料来获取循证支持,同时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制定最为合理以及科学的护理方法[5]。对于患有肾病的患者来说,其肾脏已经无法进行常规的活动,会导致患者体内废物等的累积,从而引发其他疾病,因此需要通过血液灌流以及血液透析治疗来使患者体内的代谢活动能够正常运转。在进行血液灌流以及透析治疗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患者自身原因、操作原因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导致凝血现象的发生,从而阻碍患者疾病的治疗,如果凝血情况较为严重则可能会出现更换仪器的现象,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6]。通过循证护理分析了凝血现象的发生原因,并根据资料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计划,对凝血现象的发生起到了极大的预防作用。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凝血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因此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1] 艾春莲.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凝血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6):108-109.
[2] 成述凤,苏竞.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无肝素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凝血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52):34-35.
[3] 肖莉.循证护理在无肝素CRRT患者中的预防体外凝血的效果评价[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770-770.
[4] 戴宁军,邓素红,左苑春,等.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时发生凝血原因分析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95-1697.
[5] 周丹丹,程小妹,俞慧琴,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58-1060.
[6] 李小卿.临床血液灌流常见凝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2,7(7):84.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