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陈 邢 凡 方志勇 胡 建 章壮云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南京 211200)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在食管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丰 陈 邢 凡 方志勇 胡 建 章壮云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南京 211200)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在食管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单肺通气手术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运用支气管阻塞器,对应用的效果以及质量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55例,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2%,插管时间为(2.08±0.22)min,阻塞器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0%;患者单肺通气后气道压与双肺通气气道压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和出现。结论在为食管癌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单肺通气具有理想且显著的应用效果,定位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更高,减少了损伤情况的出现,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阻塞器;食管癌;单肺通气
单肺通气技术为现代普通胸外科手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扩大了手术的视野,为保证手术的顺利操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提供了基础,良好的单肺通气要求患者双肺隔离完全,并由充足的氧供,减少对气道的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在食管癌单肺通气中运用效果[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单肺通气手术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在食管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更好治疗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1 基本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单肺通气手术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男患者有38例,女患者有17例,年龄最大的患者有6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有40岁,平均年龄为(52.2±3.4)岁,患者术前检查心、肝、肺、肾等器官的功能均正常,并排除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在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30 min应该肌内注射0.5 mg的阿托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血压、心电图以及经皮氧饱和度的监测,并通过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测压,麻醉方法可以为全身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药物为浓度为0.5%的利多卡因,对麻醉平面进行确定后行全身麻醉诱导,依次注入的药物为0.05~0.07 mg/kg的咪达唑仑、1~1.5 mg/kg的丙泊酚、0.004 mg/kg的芬太尼以及0.1 mg/kg的维库溴铵,在肌肉松弛满意后进行器官插管,在手术的过程红应该泵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间断性的加入肌肉松弛药物维持麻醉,根据气道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1.2.2 插管方法: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选择普通器官导管,男患者选择型号为ID7.5的导管;女患者选择型号为ID7.0的导管,器官插管成功之后先将支气管阻塞器插入主气管,之后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按照手术的实际需要置入左支气管或者是右支气管,并在改变体位再次检查后进行固定,拔出纤维支气管经并向阻塞器套囊内注入3~5 mL的空气,听诊阻塞侧肺部是否有呼吸音存在,呼吸音消失表示阻塞成功。
1.2.3 术中管理: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手术医师应该先挤压出患者阻塞肺侧的残气,保证阻塞侧肺能够完全的塌陷,并向套管内注入空气阻塞另一侧的肺通气。
1.3 观察指标:对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插管时间、阻塞器一次置入成功率、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压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均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细致的记录,为实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以及保证。
1.4 统计学分析:收集本次实验研究中出现的所有相关数据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构成比,将P<0.05作为表示实验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1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55例,其中有54例患者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2%,插管时间最长的为4 min,最短的为55 s,平均插管时间为(2.08±0.22)min,所有喊着支气管阻塞器均一次置入成功,阻塞器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0%。
2.2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55例,患者双肺通气时的起到压力在1.93~2.03 kPa,单肺通气后压倒压力在2.42~2.63 kPa,患者单肺通气后气道压与双肺通气气道压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在为患者提供治疗后均给予3~5 d的术后随访,本次实验研究中的55例患者对插管过程均无记忆,患者平均带管时间均超过了10 h,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并没有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理想且显著。
在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行单肺通气,通过对双腔支气管技术和支气管阻塞技术均可以实现单肺通气,且双腔支气管技术应用更为普遍,但是双腔支气管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具有管腔小、患者术后不耐受情况较多以及插管困难等缺点,单肺通气的效果并不理想[3-5]。
在为食管癌患者提供单肺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支气管阻塞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运用,提高了支气管阻塞器套囊定位的成功率,减少了盲插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避免患者出现器官黏膜损伤情况。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套囊一次成功的概率可以高达100%,且在明视下操作,耗时短,插管的时间并不受限制,有效的延长了患者术后的耐管时间,对患者的更好治疗和病情恢复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6-8]。在本次试验研究中,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55例,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2%,插管时间为(2.08±0.22)min,阻塞器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0%;患者单肺通气后气道压与双肺通气气道压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和出现。
综上所述,在为食管癌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具有理想且显著的应用效果,定位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更高,减少了损伤情况的出现,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1] 李爱香,马传根,信文启,等.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3):208-210.
[2] 郑兰兰,张亚军,高昌俊,等.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2):144-147.
[3] 杨立新,权荣喜,于婵娟,等.肺保护通气策略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11):1100-1105.
[4] 苏孟勤,钟巍.术前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6,37(1):30-32.
[5] 马骏,李娟,康芳,等.支气管封堵器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06):641-643.
[6] 姜军,杨晓光.远端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7):2975-2978.
[7] Madan K,Mittal S,Hadda V,et al.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of thyroid: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Lung India,2016,33(6):682-687.
[8] Nakajima T,Yasufuku K,Fujiwara T,et al.Recent advances in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J].Respir Investig,2016,54(4):230-236.
R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