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急性毒品中毒的诊治分析与急救探讨
刘 娜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探讨急性毒品中毒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救治过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某院急诊科收治的54例急性毒品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与急救过程。结果急性毒品中毒患者,男女比例为9∶1,年龄在18~40岁,平均年龄26岁,呼吸骤停患者2例,昏迷合并呼吸困难患者12例,以呼吸困难为主意识清楚患者16例,以心悸、胸憋、胸痛为主患者19例,出现幻觉患者5例,最终治愈出院52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6%。结论急性毒品中毒主要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就诊、抢救及时,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器官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急性毒品中毒;临床表现;急救
急性毒品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滥用、误用或故意使用大量毒品超过个体耐受量而产生的相应临床表现。常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有时发生意外死亡[1]。目前北方地区存在的毒品种类繁多,以新型合成毒品苯丙胺类及传统毒品阿片类中毒者居多,而患者就诊时多数隐瞒病情或已昏迷不能准确告知吸食毒品类型,急救治疗以稳定生命体征及综合治疗为主。
1.1 一般资料:选取某院急诊科抢救治疗的54例急性毒品中毒患者(排除吸食毒品前有慢性器质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9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6岁,吸毒史0~6年。
1.2 方法:对54例急性毒品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急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2.1 临床表现:患者发病场所主要为宾馆、旅店、洗浴中心及娱乐场所,以夜间发病为主,年龄为中青年,可出现胸憋、气短、、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胸痛、出现幻觉或意识不清。并伴有瞳孔的改变(散大、针尖样瞳孔或正常),就诊时间:两例呼吸骤停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均超过12 h,其他患者就诊在发病1~12 h。
2.2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①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以确定有无心动过速及急性心肌损害,其中46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快速性房颤,6例心室率92~98次/分,伴有ST-T改变患者10例。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细胞比率增高32例;肌钙蛋白增高8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血淀粉酶增高16例,心肌酶五项明显增高4例,肝功能明显异常4例,肾功能异常4例,低血糖4例,高钾血症6例;血气分析:Ⅰ型呼吸衰竭18例。
2.3 治疗效果:2例呼吸骤停患者立即给予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A/C模式,同时给予胸外按压,强心升压治疗,两例患者分别在3 min、7 min自主循环恢复,但血压持续偏低,无自主呼吸出现。给予升压、呼吸兴奋剂、醒脑静、纳洛酮等药物综合治疗,同时给予头置冰袋,营养脑细胞治疗,2例患者最终于发病48 h内死亡。主要死于呼吸衰竭。12例昏迷患者均合并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均及时给予气管插管,间断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导尿,并给予纳洛酮及对症治疗,11例患者于就诊3~15 h意识转清,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并于意识转清后给予拔掉气管插管,给予改为面罩吸氧,患者血氧饱和度可维持正常;1例昏迷患者合并肝脏、肾脏、呼吸、循环、胰腺多器官功能衰竭,并伴有急性肌溶解、高钾血症、低血糖、凝血功能障碍,该患者给予升糖、血液透析加灌流、血浆置换、胃肠减压、抗炎、抗心律失常、保肝护胃等综合治疗,并给予纳洛酮治疗,患者持续昏迷3 d后意识转清,给予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因血小板降低明显停止血液灌流,改为单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该患者共住院32 d,最终各器官功能及抽血化验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16例意识清楚伴呼吸困难者,4例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余患者给予面罩吸氧,并给予解痉平喘及纳洛酮等治疗,其中2例患者使用纳洛酮过程中烦躁明显,自觉不适症状加重,给予停用后烦躁逐渐好转,这些患者均在1~7 d内痊愈出院。19例以心悸、胸憋、胸痛为主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缓解精神紧张,同时给予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对症治疗,并给予心理安慰,其中6例给予纳洛酮治疗,6例患者使用纳洛酮后感觉心悸加重、烦躁、精神紧张加重,最终全部给予停用,并给予小剂量地西泮镇静治疗,后症状好转,其余13例未给予纳洛酮治疗,病情平稳并逐渐好转,这些患者总住院天数为1~15 d;5例出现幻觉症状患者症状较轻,给予对症治疗和心理疏导后症状均缓解。54例患者中,除2例就诊时已呼吸骤停患者死亡外,其余52例患者经及时抢救治疗,最终均痊愈出院,总住院天数1~32 d。经临床观察,纳洛酮在治疗急性毒品中毒昏迷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使患者意识较快转为清醒,有利于呼吸衰竭的改善,使患者能尽早拔管,脱离呼吸机,同时患者咳嗽反射功能恢复也有利于吸入性肺炎的治疗;而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纳洛酮对部分以呼吸困难症状为主患者有效,而对以心悸、胸憋、胸痛症状为主患者无效,并有加重患者不适症状的趋势,不利于症状的改善及治疗,临床上不推荐对该类患者使用纳洛酮。
3.1 毒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能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和精神药,该类物质具有成瘾性、危害性和非法性。上述病例经回顾性分析,患者吸食毒品的种类繁多,就诊时就能明确患者吸食毒品名称的不足1/3,主要有三类[2-3]:①阿片类毒品:主要有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可卡因。该类毒品为阿片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受体,产生抑制呼吸、镇痛、镇静、恶心、呕吐、兴奋、致幻等作用,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昏迷。②苯丙胺精神药类中枢兴奋性毒品:主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该类毒品是一种非儿茶酚胺的拟交感神经胺,进入人体后易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内儿茶酚胺递质的释放,产生神经兴奋和欣快感,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主要影响循环系统,使血压增高,心律加快,甚至出现心衰表现;瞳孔散大。③致幻剂氯胺酮:(K)粉,为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为中枢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脑干和边缘系统有兴奋作用能使意识和感觉分离。急性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幻觉,摇头,类精神病患者表现,有时患者自身不能描述具体的不适感,但周边朋友可明显感觉患者与平时不同。
3.2 毒品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及静脉注射为主,少数患者为他人给予投入水中或溶于饮品中饮用发病,对于静脉注射患者在两臂外侧及腹部可见大量针刺点,主要沿血管走行,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
3.3 患者吸食的毒品有单一制剂,有时为混合制剂,因购买毒品为非法交易,没有严格的质量把控。因此患者购买的毒品的有效含量很难保证相对恒定,即使同一患者多次吸食购买的同样克数毒品,因有效含量不同,中毒程度亦不尽相同,极易吸食过量,引起中毒。
3.4 急诊急救治疗首先要维持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患者,要立即给予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稳定血压、抗心律失常治疗,这是第一位的,不要纠结于病史的详细采集而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本文两例死亡患者因就诊不及时,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治疗时机,且合并呼吸骤停、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患者就诊时就能明确提供吸食毒品名称的不足1/3,临床医师可根据毒品中毒的主要临床特点进行倾向性分类判断,及时给予综合对症治疗。急性毒品中毒所致的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各项生化指标可出现极度异常,在临床治疗中不要轻言放弃,经积极综合治疗,多数患者疗效较好,各器官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4-5]。纳洛酮对于急性毒品中毒患者不同时期疗效不同,对昏迷患者治疗较好,而对于意识清楚患者要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对于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的患者不推荐使用纳洛酮。
[1] 徐丽,刘本德,朱传红.苯丙胺类毒品与吗啡急性中毒机制及临床治疗的比较[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10):474-476.
[2] 杨晓鲲,苏杰,徐贵森.常见合成毒品中毒在急诊科的救治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70-171.
[3] 曾衍亮,徐婉媚,巫金雄.冰毒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693-694.
[4] 夏岑峰,马罗成.16例苯丙胺类毒品急性中毒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2)1201-1203.
[5] 尹志强.阿片类毒品中毒临床诊治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5)4689-4690.
R5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