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2017-01-15 17:12欧志国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粪污生猪养殖

文│欧志国(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

如何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文│欧志国(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

当前,我国养猪生产正由副业养猪向专业化养猪、传统养猪向现代化养猪过渡,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但还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水平滞后、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趋高、疫病多发及饲料资源匮乏等挑战。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智能猪业、动物福利、低碳排放等已成为猪业发展方向,生猪产业区域布局正逐步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生态环境正在实施大修复大治理,养殖环节加速洗牌,龙头企业不断扩张,散户加速退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正逐步凸显。

一、发展现状及成效

1.生猪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辖区面积7186平方千米,人口350万,辖东坡、彭山、仁寿、洪雅、丹棱、青神二区四县,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市。2016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127.16亿元,全年出栏生猪331.68万头,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户达16412户,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74.2%,良种化水平达99.3%。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7个。

2.“东坡味道”饮食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全市猪肉制品取得绿色、有机认证9个,注册商标12个,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东坡肘子、东坡肉已成为眉山特色传统名菜,享誉全国。东坡肘子具有肉质细嫩、肉味醇香、肥而不腻等优点。

3.循环发展初见成效。在全省率先提出“上山进沟、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的理念,种养循环、生产有机肥、生物利用、设施处理四种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丹棱县全域推广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三二一”(建好三个池子,做好二次减量,成立一支专业服务队伍)模式。

4.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眉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2016年共入保育肥猪81860头。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154个,带动农户2万多户。组建生猪养殖专家指导组,负责制订技术实施方案、筛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提供技术指导3000余次,培训8000余人次,发放资料50000余份。

二、问题分析

1.国家猪肉收储政策对市场影响小。屠宰销售环节掌握着市场价格的话语权,具备冻储条件的屠宰企业在价格低迷期以低价收储,还可获得政府补贴,在价格回升后以远高于收购价的价格抛出,肥了肉联厂、伤了养殖户。

2.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养殖环节不仅周期长,而且受制于饲料、养殖人工等成本的牵制,承担着疫情、市场两大风险。在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中,只有养殖环节没有自主定价权和话语权,毛猪价格掌握在屠宰加工企业买方手中,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3.进口不可预知,非法走私严重。生猪市场具有相对刚性,市场行情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生猪供应主要包括国内生产、国外进口及走私等。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技术落后,母猪产能较低、成本偏高。近年来,进口猪肉、走私猪肉及副产品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4.禁养政策导致猪场大量关闭或搬迁。受中央环保督察的影响,部分地方以环境保护为名,对猪场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甚至有的提出建设无猪县的口号,可能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保供给的责任不落实。

5.养殖建设用地得不到有效保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宜养区往往处于交通不方便、供水供电设施不配套的地方,给项目选址加大难度。

三、建议

短期内,由于猪肉季节性消费需求增加,加上养殖户对后市猪价抱有较大期待,预计市场有效供应会偏紧,有望催生新一轮猪价上行。中长期内,随着规模养殖逐渐成为主流,生产终将回归理性,进入微利阶段。国内养殖户想要生存,必须设法降低养殖成本,生产水平将是猪场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健康养殖。加强人才培养,增强科技支撑,重点抓好有计划均衡生产、分段饲养、全进全出、早期断奶和隔离(多点)饲养、早期妊娠诊断,环境质量智能监测与控制、粪污资源化利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疫病快速早期诊断、疫病监测与净化,液态饲喂、干湿料饲喂、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饲料添加剂应用、电子母猪群养系统、泌乳母猪格式塔饲喂管理系统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抓好猪场管理软件的应用,做精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

2.完善落实扶持政策,提高绿色产能。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生猪保险、“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等惠农政策的实施范围,探索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的途径办法。扩大将财政支农资金由补贴改为投资的试点范围,对符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优先安排项目建设。改革疫苗补贴政策,逐步加大对养殖场疫苗资金直接补助的比例;加大对猪肉及其副产品走私的打击力度,减少对产业造成的冲击。加快培育从事可量化、易监管、受益广的饲料散装散运、粪污专业化处理、疫病防治等公益性服务机构,拓展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的范围。采取“龙头企业+家庭牧场+贫困户”模式,将贫困户纳入生猪一体化项目合作平台,鼓励农民以土地折价入股,解决龙头企业项目落地难、农户缺资金等问题,以生猪养殖推动产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享有持续收益,保障不再返贫。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加大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的额度支持,探索设立“政银共建”特色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拓展订单融资、融资租赁、存栏生猪质押、大中型设备抵押等产权融资业务,培育家庭农场、养殖大户达到银行授信条件,支持做大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3.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带动。发展和壮大一批实力强、机制新、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代养户”订单养殖合作模式,由龙头企业负责技术难度大、资金要求高、风险相对较大的母猪管理、猪苗生产、饲料加工、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环节,农户负责提供土地资源、劳动力和部分保证金,并抓好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实现圈舍标准统一、提供猪苗统一、饲料和药物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由此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信任合作关系。支持种猪场、养猪大户等牵头发展规范化、实体化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引导以县为单位组建统一的联合社,构建养殖户与市场之间紧密的产销联结机制。

4.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加有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供给。以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创建为依托,完善猪场选址、饲养管理、生态保护等环节的标准规范,强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目前,由于生猪产业正处于新供给形成并扩张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科学、规范、创新”的发展理念,即规划要科学、发展要规范、模式要创新,要补齐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短板,促进供给升级,提高供给质量。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深化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打造优势突出、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生猪产业特色效益基地,形成产业带和主产区。

5.抓好“三大安全”监管。

(1)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种植、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管控饲养规模,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采用PPP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养猪密集区实行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形成由受益养殖场付费、有第三方企业进行处置、有地方财政专项经费保障,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粪污处理模式。积极推广低氮、低磷、低微量元素排放的饲料配方,推广清洁养殖工艺,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实现源头减量。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和种养循环示范场建设,全面推进种养结合试点,抓好生猪养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做到增产不增污,实现过程控制和末端有效利用。

(2)加强投入品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严厉打击在养殖和饲料生产环节违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行为,补齐兽药使用监管环节长期以来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的短板,健全兽药生产、经营、使用日常监管制度和追溯制度,严格落实休药期制度和用药记录制度,实施出栏生猪用药记录查验制度,加大兽药残留检测力度,规范兽医临床用药行为,推动无抗饲料和无抗肉品的生产。督促养殖场完善养殖档案,加强养殖场(小区)备案管理,做好养殖场畜禽标识代码登记,落实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3)抓好疫病防控,确保动物卫生安全。加强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加强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生猪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强化疫病监测、产地检疫申报受理、屠宰检疫监管、规模场防疫条件审核、死亡猪只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关键措施,有效防控疫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6.加强信息监测预警,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生猪供求、价格等市场信息的监测,健全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减少生产盲从性。

猜你喜欢
粪污生猪养殖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